☆盛衰、治亂不是自然的,是人為的,關鍵全在教育

張貼日期:2021/2/17 上午 12:07:05

盛衰、治亂不是自然的,是人為的,關鍵全在教育

「其實亦即奉行六度也」。六度,參考資料裡面第十八頁,昨天學到忍辱。世尊在《金剛經》裡面說六度說得很多,特別強調布施跟忍辱布施是善因,一切善法的因行忍辱能保住善行,能成就善行的功德,讓善行不至於漏失,所以忍辱的力能量非常之大。順逆境界都要修忍辱,順境裡面要不生貪戀,特別是對於財色名聞利養這六個字,一定要能放下逆境惡緣裡面一定要忍辱,不生怨恨,不結冤仇,這個比什麼都重要。永遠保持像釋迦、像孔子,對待一切人事物真誠、恭敬、謙虛,能夠真正守得住,能忍受得了,功德才可以圓滿,成就是不思議的境界。中國古人有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特別是平常小節,對人、對事、對物,尤其是對人,古人有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冤仇就結下來了,自己不知道。所以修行人,無論在家出家,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世出世間聖人都說,這就不是假的,要我們忍耐、包容,要寬恕一切人。一定要懂得,佛陀的戒律、聖賢的教誨是對我一個人說的,與別人不相干,我就能成聖成賢、成佛成菩薩。如果拿著這個東西當作尺碼子去量人,那就大錯特錯。那是什麼?那是佛陀害的;佛沒有害人,你是拿著佛法害你自己,處處跟人結怨,處處跟別人過不去,自己怎麼會有好日子過?我們想想佛陀在世,一生待人接物,是怎樣的謙虛、怎樣的恭敬,孔孟亦如是。這是什麼?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表現在外面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戒律,智慧就是善行

中國人做人的表現,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是中國古聖先賢、老祖宗世世代代承傳的總綱領、總原則,哪一個時代疏忽了,這個時代人就很痛苦,所謂的亂世哪一個時代對這十二個字重視、講究,帝王領導臣民依教奉行,這個時代是大治,這個時代是盛世,所謂禮義之邦,太平盛世。所以盛衰、治亂不是自然的,是人為的,關鍵全在教育從事教育的人,徹底放下名聞利養,我們常說的財色名利,徹底放下,當時在世默默無聞,後人對他尊敬,後人念念不忘,許許多多人依然在效法他。這就是人生的價值,這就是人生真正的意義,這樁事每個人都能做得到。不是人間的富貴,富貴要有命,沒有命得不到。聖賢跟富貴不相干,只要你肯做,人人都可以得到,佛菩薩亦如是。佛菩薩、聖賢要是想要富貴,他能要到,為什麼?他懂得這個道理,富貴怎麼來的。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佛修不修?佛天天修。天天修他怎麼沒有得富貴?他不要富貴,富貴是福報,他不要這個,他要功德。斷惡修善,不執著斷惡修善的相,就變成功德。功德得的是什麼?得的是清淨平等,最後得到的是大覺,大覺是成佛。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四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