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
尊者師父上人慈悲、諸位善知識慈悲,阿彌陀佛。不肖弟子自了冒昧報告的題目是:「欲報親恩唯念佛--淺談祭祖最重要的內涵」
一、親在,勸其念佛;親死,迴向其往生
印光大師在《佛教以孝為本論》中談到,
佛教之孝「以成道利生為最上報恩之事;
且不僅報答多生之父母,並當報答無量劫來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
不僅於父母生前而當孝敬,且當度脫父母之靈識,使其永出苦輪常住正覺……」。
經云:「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
親在,則善巧勸諭,令其持齋念佛,求生西方;
親殁,則以己讀誦修持功德,常時至誠為親回向,令其永出五濁、長辭六趣、忍證無生、地登不退。
盡來際以度脫眾生,令自他以共成覺道,如是乃為不與世共之大孝也。」
二、母當望子,子應濟母
佛經說:「我觀大地,難得一人不曾在這塊土地上受過無量生死。」因為轉生無始,就有無量生世。無始至今,我們受生的身體無量無邊上至梵天、下至地獄,未曾取受過的身體一個也沒有;受生的地方無量無邊,十方世界的每個角落我們都曾投生過,自己生生世生的父母、妻兒等也是無量無邊,眾生無不做過自己的親人。
佛在《梵網經》中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心地觀經》也說:無始以來,一切眾生輪轉五道,經歷百千劫,在多生之中,互為父母。以互為父母之故,一切男子即慈父,一切女人即悲母,往昔生生世世中有大恩德故,與現在父母的恩德平等無別。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第二
善男子!眾生恩者,即無始來,一切眾生輪轉五道經百千劫,於多生中互為父母;以互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猶如現在父母之恩等無差別。
如是昔恩猶未能報,或因妄業生諸違順,以執著故反為其怨。
何以故?
無明覆障宿住智明,不了前生曾為父母,所可報恩互為饒益,
無饒益者名為不孝。
以是因緣。諸眾生類於一切時亦有大恩,實為難報。如是之事名眾生恩。
每一位眾生都曾經做過自己的母親,不僅做過,而且做過無數次。她們都像今生的母親一樣,為了養育我們,曾經不顧惜生命,全心全意。但是我們把她們當初對我們的恩德忘得乾乾淨淨。
在無盡的過去生中
生養過自己的母親多得可以充滿虛空;
每一生喝過的母奶足以匯成無盡的海洋;
每一生讓母親傷心流下的淚水聚成四大洋;
每一生母親賜予的身體無量無邊;
每一生母親給過的衣食堆滿大地;
每一生母親為我們做過的事,記錄成書,高過須彌山;
每一生為養育我們所造下的罪業,足以讓母親在惡趣中感受無量的苦惱。
因此《心地觀經•報恩品》說:善男子、善女人,為了報答母恩,一劫中每日三時割取自己的身肉供養父母,還不能報答一日之恩。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第二
若善男子、善女人,為報母恩經於一劫,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而未能報一日之恩。
所以者何?
一切男女處于胎中,口吮乳根飲噉母血,
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飲母乳百八十斛,
母得上味先與其子,珍妙衣服亦復如是,愚癡鄙陋情愛無二。
昔有女人遠遊佗國,抱所生子渡殑伽河,其水暴漲力不能前,愛念不捨母子俱沒。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
以是因緣,母有十德:
一名大地,於母胎中為所依故。二名能生,經歷眾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養育,隨四時宜能長養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
六名莊嚴,以妙瓔珞而嚴飾故。七名安隱,以母懷抱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導引子故。九名教誡,以善言辭離眾惡故。十名與業,能以家業付囑子故。
《廣論》中有個生動的比喻,在生死輪迴之中,自己累世的母親正處在極悲慘、恐怖的境地,她們因無明障蔽而被煩惱魔擾亂,失去了正念,心識狂亂、兩眼失眠,又沒有善知識引導,在輪迴崎嶇的山路上瘋狂的一巔一跛,走向惡趣險崖。眼看母親一步步跑向深淵,做為孩子能忍心坐視不管嗎?母親若不祈願自己的孩子救她,又能指望誰來救她呢?「母當望子,子應濟母」,理所當然,如果子不救母,誰來救母呢?所以,孩子應當義不容辭從險難中救度母親。
三、眾生愈醜惡,愈是自己未孝他們的最好證明
藏地當代兩位最偉大的法王,晉美彭措法王和阿秋法王,密宗的大善知識他們的遺教都指歸極樂世界。可見淨土法門確確實實是一切法門的歸宿。
晉美彭措法王一生中的最大心願,也是最主要的事業,就是引導無邊無際的苦難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他老人家經常說:「我今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凡與我結上仇緣或親緣的所有眾生,都引到極樂世界。雖然有東方現喜剎土、鄔金銅色吉祥山剎土等許許多多清淨剎土,可是像極樂世界那樣功德圓滿,又極易往生的淨剎卻絕無僅有,而且往生後可以成就一切所願,無勤度化一切有情……」
法王常宣講極樂世界的功德,不僅自己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並且勸無量有情發願往生。他曾在極樂法會上意味深長的對信眾們講:「你們一生中所造的惡業不少,今生更應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苦難。凡與我結過緣的人,因信願不足或業障過重,今生未能如願往生,無論下一世你們轉生到哪一道中,我都將化生到你們身邊,度化你們,直到你往生極樂世界為止。」聽到法王的教言,在場的幾十萬弟子無不落淚。法王還曾經開玩笑的對弟子們說:「我會在極樂世界沏好奶茶等著你們。」
我們讀一段阿秋法王的開示:「
佛陀以其遍知的智慧而向我們證明並指出—一切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
可悲的是眾生們出於對兒女(即我們)的疼愛,造下種種惡業,而輾轉於輪回之中;
更可悲的是,我們竟然對於眾生由我們而生的痛苦視而不見;
最可悲的是,甚至在成佛這件事情上,修行者還要在自己與眾生之間,分一個孰先孰後!
由於自己有一顆高高低低的心,故難將一切攝為自己悲心利用的對象。
因為在生生世世的養育過程裡,我們的父母為了兒女一念的歡喜做下永溺惡道的行為。
他們以非理造業的方式滋養了我們,使我們有餘力去接觸善知識並親近善法。所以我們會一世比一世善良並前進,有更好到最好的善樂機會接近成佛。
而他們卻由於惡因的積累會不斷遭遇惡緣,然後使得他們一世比一世糟糕,乃至墮入魔道。
所以當我們現見諸多惡人並伺察他們的過失時,應當先生起無量無邊的慚愧與痛苦——「你是為了我才變成今天這副模樣的啊,我的爸爸媽媽!」
而且眾生愈是醜惡,便愈是自己未孝、未利益他們的最好證明。所以,我們見眾生的過失,是對自己過失的最大提醒。眾生是為了我們才變得這般失損,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追譴與聲討眾生的過失呢?
由此,我們應當明瞭,讓眾生成佛,並非自己無限高尚。這只不過是在做一件早該做好的份內的事情而已啊。」
四、我雖不見不聞,彼必求拯求濟
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講眾生恩:「
我與眾生,從曠劫來,世世生生,互為父母,彼此有恩。今雖隔世昏迷,互不相識;以理推之,豈無報效?
今之披毛帶角,安知非昔為其子乎?
今之蠕動蜎飛,安知不曾為我父乎?
每見幼離父母,長而容貌都忘;
何況宿世親緣,今則張王難記。
彼其號呼於地獄之下,宛轉於餓鬼之中,苦痛誰知?饑虛安訴?我雖不見不聞,彼必求拯求濟。
非經不能陳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見人,何足以知此?
是故菩薩觀於螻蟻,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常思利益,念報其恩。」
佛在《梵網經》、《悲華經》、《地藏經》、《阿含經》、《大日經》、《心地觀經》等經典中,明確揭示了眾生無始以來互為親人的事實。前世父母輾轉變成各種各樣的眾生相,但我們卻「舉目是親不識親」。現在他們正在地獄的烈火裡焚燒慘叫,在餓鬼界中輾轉呻吟,這樣的苦痛有誰知道呢?他們飢餓向誰訴說呢?雖然我們看不到聽不到,但他們一定在急切的求救。既然他們是有恩於我的父母,我是他們的孩子,怎麼能夠在他們無依無靠的時候置之不理呢?
五、代宿世父母念佛,念念中先免其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周安士居士《西歸直指》述報恩法門:「
修淨土者,
靜想吾一生以來,受恩最深者,莫如父母。自十月懷胎,三年乳哺,以及教訓養育,此恩此德,何能上報。
又念吾從無量劫來,託生之數,不可窮盡。則父母之恩未報者,亦不可窮盡。
此無量宿世父母,現今
必有在地獄中,燒煮屠割者;
必有在餓鬼中,饑火焦燃者;
必有在畜生中,負重牽犁者。
吾若不信有此,是猶母雞被殺,而小雞不信也。
吾若不思救度,猶小雞雖見母殺,而不知所以救度也。
興言及此,便當涕淚悲泣,舉身投地,代為宿世今生父母,及受恩師長眷屬,發菩提心,至心稱念聖號若干聲。念念中先免其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俟我往生之後,回入娑婆,然後盡行度脫。
若有至親骨肉,新遭喪亡者,亦回向在內。」
六、念佛一念間斷,便是地獄業也
天如禪師《淨土或問》示念佛報恩:「
(父母)如今或在三途受罪受苦,望你救他,望你度他。
你(念佛)卻念念間斷,淨土不成。淨土不成,自救不了,如何救他?
既不能相救,你是忘恩負義,大不孝人。經云:『不孝之罪,當墮地獄。』
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地獄業也。」
七、使吾親之名標於西方寶蓮之上
印光大師開示父母喪事:「
世人每每為行之孝,皆是為親加罪過。(生則殺生以養,死則殺生以祭,及待吊者,只顧悅人之耳目口腹,不計累親負罪於九泉,可不哀哉。)
其行流俗以為孝,實大不孝之孝。此孝於己於親,均無所益。但博無知俗人之稱美虛譽耳。
古者喪禮絕不葷酒。
隋煬帝為太子時,其母死不敢喫肉,偷令用竹筒裝肉,以蠟封口、用包袱裹而進之。
可見喪中用肉,古儒者如此之嚴,雖為太子尚恐人知,作此種辦法。
今人自己也喫肉,且以肉享賓客,賓客皆不知喪是何事,居然飲酒食肉,當做一場熱鬧開心事辦。
其於先王禮法,全體違背,而只知其要人誇美,
如欲避用素係為省錢之嫌,宜標示大義,而特提出若干錢以作公益,則人自不至以省錢怪也。
人子於親,當令神識得所。
今之為人子者,多多皆是以落井下石為孝。如其不肯下石,似乎羞慚無顏見人一樣,越下的石多,越自為得意。
可憐父母一生為兒女,及至其死,又借此喪事殺諸生命以祭其靈,以宴其賓,以自食啖。尚揚揚得意曰,我於我親喪,殺了幾只豬,買了幾多雞鴨魚蝦以宴賓客,我父母生我一番,我也可謂盡心焉耳矣。
而不知因親喪殺生,令親受殺報,
凡眼不見,謂為行孝;
天眼視之,比殺親為更可憐憫。何以故,以所殺生多,令親與自己及賓客,生生世世,相為酬償,可不哀哉。
成家之子,不借重債,況欲行孝,而借性命之債乎。
世間人、唯知在軀殼上、儀式上注意,至於心識利益兩方面,則置之不究。或有似欲利益者,實則但是為世人耳目做事,不是為亡靈靈魂上做事也!
今人多好名作傳作記,此皆虛華。但竭力修持,俾親未往生則立即往生,已往生則高增品位。方為人子盡心於親之要務,餘皆世俗耳目中之熱鬧而已。
今人多好虛名,不務實行,每每訃啟粉飾得極好極好,冀人觀之以為榮。而不肯認真念佛,令親真得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實益,並現在眷屬亦皆各各種臨終往生之因,豈非好名而惡實哉?
俾彼得以往生,實為大孝。須知了生一事,非同小可。大禹大聖人也,尚不能令其父不為黃熊。緬想及此,吾人真有莫大之幸。
念先人之苦節,當力行其佛化,令一切人悉得了生脫死之利益。俾吾親之名,標於西方寶蓮之上。比此間碑銘之虛榮,當天地懸殊也。
孝親者,當務其大者。其小者可行可止,不必專以此為志事也。
自己以志誠心念佛,則比酒肉僧念經拜懺功德大多。
念佛是人生一件最要事.非因親喪方念.平時便不念。親喪乃係為親起見.實即以親死.引汝等同證永劫不死之一大事也.當知感恩。能認真念佛.即為報恩。
念經、拜懺、做水陸,光絕不肯一語提倡,以難得如法,只張羅場面而已。
做佛事,當以念佛為第一,餘皆場面好看而已。
至於死後,只可念佛,
切勿做水陸、念經、拜懺。以此等事,皆是做場面耳!虛張聲勢,殊少實益。
又喪中一概不可用酒肉。
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
八、一切皆成佛
蕅益大師二十三歲時所發的四十八願,前兩願就是報父母恩的大願:「
第一願,我本發心,上報慈父鍾之鳳生恩,願三寶力,令我無始慈父,咸生淨土,速證菩提,令聞我名者,亦報父恩。
第二願,我本發心,上報悲母金大蓮養育恩。願三寶力,令我無始悲母,咸生淨土,速證菩提,令聞我名者,亦報母恩。」
印光大師曰:「成就親往生,即是成就親作佛,凡作佛者,必度無量無邊眾生。世間盡孝之事,尚有大於此乎?」
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生生世世的父母,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生生世世的祖先,祭祖最重要的內涵,就是法藏比丘發的那個願:「一切皆成佛」。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地獄、餓鬼,四恩三有,法界眾生,統統回到極樂世界,不退成佛,祭祖最殊勝的方式,就是念佛,代歷代祖先求生淨土;自己先練就往生的本領,成就往生的弘願,再回頭提拔這些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迫切待救的曾大恩於我們的親人。「佛云生死如紅日,升落輾轉無盡期」,古人把六道輪迴比作為苦輪,普令自、他同出苦輪。最容易又最有效,並且唯一的辦法就是念佛,認真念佛,即是真實報恩。這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子女責無旁貸、刻不容緩的事情。眾生都是我們多生多世的父親、母親。因此夏老居士說:「欲報親恩惟念佛,幾回西望淚沾衣」。因為我們本來是佛,所以佛教我們念佛。如果我們本來不是佛,佛不會做徒勞無功之事。
這份報告,基本上都是祖師大德的開示,必要的地方弟子用簡單的語言連貫、過渡,沒有摻雜自己的意思。錯誤之處,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批評指正,不吝賜教,阿彌陀佛。不肖弟子釋自了叩呈。
老法師:
自了師這一份的報告,完全用祖師大德的開示提醒我們,我們很感謝他。我們自己冷靜想一想,經典、祖師大德所說的話,句句都是真實話。我們這一生得人身,最難得的又遇到佛法,還遇到淨宗,如果這一生自己不能成就,報恩全落空了。所以自己認真念佛往生淨土,才真正能報生生世世父母祖宗之恩,才有能力幫助他們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離究竟苦就是脫離六道輪迴,得究竟樂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個緣分無比殊勝莊嚴,不是容易得來的。
我們相信佛在大乘經上所說的,每個念佛往生的人,過去生生世世無量劫來,曾經供養過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當中又遇到這樣的勝緣,得到無量諸佛加持,你才能夠信願持名。分分秒秒不曾丟失才能做到。於是我們把經論、祖師大德的教誨,冷靜細心跟自己一生修持對照一下,我們的慚愧心生起來了。原因在哪裡?依據經典上的教誨,我們在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如來那個功德還不夠。所以我們有沒有得佛加持,得佛力加持?加持,可是自己的煩惱習氣太重,信願持名常常中斷,甚至於在拜佛、繞佛,煩惱習氣還是現前,有雜念、有妄想。這個內在的原因是我們過去修行時間不夠長,外在的原因是我們遇到亂世,外面善緣少,太少了,惡緣太多,對我們修持功夫有極大的干擾能量。我們自己沒有能看破,沒有能放下,這一生遇到這樣殊勝的法緣,能不能往生還是個未知數。
了師這篇的報告提供給我們,我們應當常常多讀幾遍,幫助我們懺除業障,幫助我們發起真正的信願,真實的信願。向海賢老和尚學習,向海慶老和尚學習,這兩位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好榜樣。我們這一生要努力,要真正覺悟,這一生當中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不然的話三途有分,而且三途裡面肯定地獄有分的成分最大,如果我們怕地獄苦,就得認真學習,這一生我們有機會永遠超越,不要把這個機會喪失掉了。
學,學放下,放下萬緣。賢公老和尚常說:「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假的就應該放下,真的就要分秒必爭。時時刻刻要把佛號提起來,丟失了不怕,一覺悟馬上找回來,跟打仗一樣,我們丟失就失敗了,我們撿回來就追上了,不斷的在這上下功夫。我們相信有個一年、二年,非常認真來做這樁事情,一定會能做好。念佛不能再丟失了,常常想到這個世界苦,這個世間苦,災難太多。如何化解災難?祖師大德都告訴我們,念佛可以化解災難。個人的災難是病痛,大家共同的災難就是地球上許許多多的天災人禍,每個人都想遠離,遠離的方法,老實念佛就對了。
了師這篇文章我們要常常溫習,裡面所說的全是經論,全是祖師大德的教誨,好,我們要認真受持。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