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教學的目的:得三昧,開悟 | 現在學校:同時排很多課程,每個老師思想不一樣,只能聽一點常識,不能深入經教,問題在此地

張貼日期:2021/2/11 上午 02:22:34

古人教學的目的:得三昧,開悟 | 現在學校:同時排很多課程,每個老師思想不一樣,只能聽一點常識,不能深入經教,問題在此地

《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有這句,那就是說明八萬四千法門每一門都能幫助你成無上道。所以它是平等的,關鍵就是你會不會用。佛陀教學的理念,他教給我們的,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八萬四千法門隨便哪一個法門都行,但是就是一門深入,不能搞二門、三門。我們進入這個房間,這房間只有一個門,你只能從一門進來。如果有二門、三門,你不可能同時從二門進來,你更不可能同時從三門進來。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今天許許多多學佛的同學,真的今人不如古人,古人學三年他能講一部經,今人學三年一部也不能講,什麼原因?他學得太多,學得太雜了。佛學院的排課沒有依照古人一門深入來排,跟現在一般學校一樣,同時排很多課程,每一個課程有一位老師來教導,每天有好多位老師來教你。每個老師思想不一樣,教學方法不一樣,你只能聽一點常識,你不能深入經教,問題在此地。跟古時候不一樣,古時候不但佛法,連儒、道都把佛門這個方法接受了,這方法好。古人教學的目的是什麼?是得三昧,是開悟,以這個為目標。今人不是的,今人是所謂廣學多聞,你學得很多,常識很豐富,記得很多。中國自古就說到,「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這句話說得很嚴重,記得再多,知道再多,你沒有定功,你沒有開悟,你不能為人師。現在人的師就是廣學多聞,他讀得多,他記得多。

老師的素質古今不相同,古時候老師重視覺悟,悟有徹悟、有大悟、有小悟,至少他有小悟,教童蒙的秀才。他們學東西是一樣一樣的來,一門深入,深入的程度每個老師的標準不一樣。我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的標準,這都是不斷的往下降,降到不能再降了,老師提的標準,你學這部經要講十遍,你才可以學第二部,沒有講過十遍不可以學第二部。這大概是標準裡頭最開放的,最低的限度了。十遍是叫你熟,遍數愈多愈好,愈多你心就定了,定能開慧。心不定沒有悟處,心只有定下來他才會開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會肯定,不再懷疑,我一生就學一部經,我不必學第二部經。為什麼?我在這一部經上修定,從小定到大定,一直到自性本定,那就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真能達到。所以八萬四千法門,平等法門,沒有高下,每一門都能幫助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學經教,實在講是用經教這種方法來修禪定,是這個意思,你的定功愈深,你對這個經教解釋就愈透。這個經你講一百遍一百個樣子,講一千遍一千個樣子,遍遍不相同。沒有講過的經,一聽就明白,一看就懂,一絲毫障礙都沒有,這叫一經通一切經通,一門通門門都通。要懂這個道理,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佛要度無量眾生,眾生根性不相同,那就得用無量的法門,無量法門是這個意思。學的人只要學一樣,不要學兩樣。

戒律是扎根,沒有這個根你沒有定,因戒得定。戒是什麼?戒是叫我們放下放下萬緣,清淨心才能現前放下一切法,你心才平等。你心不平等、心不清淨,凡夫,六道凡夫。清淨心證阿羅漢果,平等心是菩薩,覺,那是自性本定起作用。無論對於哪一法,惠能大師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是宇宙,宇宙的全體,這是萬法。自性既然能生萬法,你見性了,哪有不明萬法的道理?這萬法不要學自然就明瞭。所以,佛教的修學,終極的目標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到這一層,你還得要學,到這個境界就畢業,沒有東西再學了,叫無學。明心見性是大乘的無學,阿羅漢是小乘的無學,只斷見思。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在見思煩惱裡面他畢業了,他還有塵沙煩惱、還有無明煩惱,所以只是小學畢業,他上面還有。大乘是圓滿的,大乘畢業了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為我們表演;惠能大師,唐朝時候,為我們表演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惠能大師那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所得的境界是相同的。釋迦佛是廣學多聞,把它放下,他開悟。他要不放下,永遠不能開悟,為什麼?煩惱障雖然沒有了,所知障在。我們對佛的教學一定要懂得,不懂得,你學一輩子都入不了門

「故知光闡道教,即廣宣如來經法」,就這個意思,釋迦牟尼佛做到了,一生教學,祖師大德們統統做到了。方東美先生曾經告訴我,兩百年前,中國的寺院庵堂那些出家的大德,無論是男眾、女眾,都是有道德、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你學佛,如果經教不明白的地方,你向他請教,他一定給你講解。而且寺院庵堂它是佛教的教學活動中心,常常講經,很少中斷。講經時間長短、經教淺深,完全是應機說法,機是聽眾,聽眾程度深他講得深,聽眾程度淺他講得淺,沒有一個寺院庵堂不講經的,在兩百年前。兩百年到現在,寺院庵堂逐漸逐漸不講經了。台灣這些大寺廟每一年會講一次到二次,時間長的一個月,短的一個星期,我參加過這個活動,他不是天天講。要記住,釋迦牟尼佛在世天天講,沒有一天不講。佛教要怎樣才能夠興?講經就能興,不講經就不會興旺。寺院是學校,方丈住持是校長,校長自己可以不講經,他是行政首長,他要聘請法師來講經。聘請,這裡頭也有規矩的,我這個道場是修什麼法門,這部經一定跟我這個法門相應,如果不相應的,它就把我的法破壞了。所以中國大乘佛法有八個宗派,八個宗派所依據的經典不一樣,哪一個宗派它用哪一個宗派的典籍,不能搞亂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二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