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不退:跟阿彌陀佛融成一體 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身是阿彌陀佛的身,念是阿彌陀佛的念 念念不離阿彌陀 /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張貼日期:2017/1/13 上午 05:34:48

為什麼會退?我們看底下說,「蓋以菩薩行願」,不是說發願,願發了,發了之後要行、要做到,這樁事情「難發易退」。「據《仁王經》別教之信位菩薩」,注意,這是別教,跟圓教大大不相同,圓教的信位菩薩不退轉了,他證得不退轉,別教要初住,別教初住菩薩等於圓教初信位的菩薩。所以它的信位菩薩「名為輕毛菩薩」,像羽毛,在風中隨風飄流,「隨風東西」。我們現在的話說,禁不起考驗,遇到善緣,他的功德善根增長,遇到惡緣,他就退了,這是別教信位菩薩。「又南本《涅槃經》曰」,《涅槃經》有兩個本子,南本、北本,這是古時候翻譯,一個是南方翻譯的,一個是北方翻譯的,一個四十卷,一個三十六卷,分量都不少。經上說,「無量眾生發阿耨菩提心」,就是發菩提心,「見少違緣」,就是很少違背你意念的這種緣,也就是說你不喜歡的這個緣,於阿耨菩提就動轉,你心就動,我們講動搖,信心動搖,「如水中月,水動即動」。

在這個娑婆世界,實在說,幫助我們提升的這種善緣少,幫助我們退轉的這些逆緣太多太多,你所見的,你所聽的,你所接觸到的,無不是退緣,都是叫你退轉的。我們要曉得,只有佛菩薩幫助我們堅定信願,我們願不願意親近?佛菩薩在哪裡?佛菩薩無處不在,佛菩薩無時不在。你說我沒看到,那是你沒智慧,你沒有清淨心。你要有清淨心,你要有智慧,你就見到佛菩薩了。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佛,一句「觀世音菩薩」是菩薩,你知不知道?知道。你念就清淨,你不念就不清淨你念佛,佛在你心裡頭;你念菩薩,菩薩在你心裡面心裡有佛菩薩,退緣就沒有了,你只有進沒有退。是不是這樣的?這個話你聽懂了嗎?聽懂了,可是轉身就忘掉,心還是被外面境界所轉。這什麼原因?身見沒破,念念想著我身體,在這一生一世當中,把這身體看得太重了。不僅這一生,生生世世。人死了還有個中陰身,他也是看得太重,所以他還是在退轉,還是得不到解脫,不知道這個身是假的,不知道這個身體不是我。你把它看得那麼重,你的虧吃大了。

什麼是「我」?給諸位說,阿彌陀佛是我。「我心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心」,你們常常念《三時繫念法事》,中峰禪師不是這樣子說的嗎?他說的一點都不錯。你們念得多了,幾個人肯定承認我是阿彌陀佛、我是觀世音菩薩,幾個人承認?你不肯承認,那有什麼法子?你要承認這個臭皮囊是我,這就是你退轉的第一個因素,根本的因素。我們要真正如彌陀世尊的弘願,世尊在經教裡常常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是一體!生佛一體,生佛不二。生是眾生,佛是諸佛,彌陀是諸佛的總代表。所以六根在六塵門頭動搖了,這個時候是什麼?這個時候叫迷了,一動就迷了。怎麼辦?趕快提起,提起正念,提起正覺。什麼是正念?什麼是正覺?就是阿彌陀佛。記住,諸佛菩薩的名號就是正覺,就是正念。古大德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是什麼?自私自利的念頭,名聞利養的念頭,在五欲六塵起貪瞋痴慢的念頭,念頭起來就造輪迴業。念頭才起,意在造業了;開口,口造業了;行動,身造業了。這很可怕!不能不知道。所以「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兩句話是非常重要的警惕。學佛人,特別是淨宗同學,念念不離阿彌陀佛,成就自己,念念不離觀音菩薩,救護眾生。幫助苦難眾生這個時候,你是觀世音菩薩,放下這個工作的時候,你就是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成就自己,用觀音菩薩幫助別人,這樣才能夠現證不退。

「又喻曰」,這是佛在經上說的。「譬如魚母,多有胎子,成就者鮮。」魚我們知道,魚生的子很多很多,但是魚子能變成小魚,小魚能變成大魚,這個機會太少了。為什麼?魚子都被別的魚吃掉,小魚被大魚吃掉,確確實實一千顆魚子難得有一、二個會長成,又「如庵羅樹,花多果少」,佛舉這兩個比喻。「眾生發心,乃有無量,及其成就,少不足言。故云:魚子庵羅花,菩薩初發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結果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警覺到。

今天我也把這些方法非常具體的說出來了,供養給大家。你修淨宗,你求生淨土,我們要跟阿彌陀佛融成一體,我的心是阿彌陀佛的心,我的身是阿彌陀佛的身,我的念是阿彌陀佛的念,念念不離阿彌陀,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世尊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把制心一處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句聖號,我就把心制在這一處上,什麼事都解決了。一生的學習就這一部經,常常念這部經。初學的人讀誦,把一部經念上一千遍,一般可以能背誦了。還不能背誦,就再一千遍,三千遍、四千遍。我過去曾經遇到一個人,他念了六千遍,能背誦。有決心!一天念五遍,一年一千五百遍,他念了四年。這是先把它念背。能背之後,叫細嚼,像吃東西一樣,不可以囫圇吞棗。細嚼是什麼?每天這個《大經解》看一段,細心去看,字字句句裡頭有無量義,你就細品法味,才真正體會到古大德所說的話一點都不假,「世味哪有法味濃」,真正嘗到法味,你連吃飯睡覺都忘掉了,自己精神體力飽滿,真的是常生歡喜心。歡喜是自己的受用,同時也歡喜教別人,這就是用自己的法喜、用自己的法味供養眾生。絕不能貪多,貪多麻煩就來了,為什麼?障礙現前。貪多你就退轉,一門深入就不會退轉。

「又《十住菩薩斷結經》(節錄)」,這下面節錄一段經文,「時舍利弗告來會菩薩」,這就是到釋迦牟尼佛法會,來參與法會的這些菩薩,告訴他們,這是舍利弗自己過去修行的一樁事。他說,「我曩昔」,我在過去,「或從一住進至五住」,此地所講的都是別教的,進到五住,「還復退墮而在初住」,又退到初住,「復從初住至五六住。如是經六十劫中,竟不能到不退轉。」舍利弗是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十大弟子當中排名第一,他表智慧,目犍連表神通,這是他的經驗。舍利弗的智慧第一不是偶然得來的,最初修行的時候也很痛苦,進進退退,像拉鋸戰一樣。我們今天退轉,看這一段經文,你就不稀奇了,你的心也就可以定下來了。為什麼?進進退退是個正常的現象,你在凡夫位!可是舍利弗那個時候沒有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今天的緣超勝過他太多太多了,我們知道怎樣能保持不退。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面有順境、有逆境,人事環境裡面有善緣、有惡緣,無論是善惡順逆,我的心都住在阿彌陀佛上,穩穩當當,平平安安,不受影響。如果不住在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上,那你就跟舍利弗一樣了,得進進退退,不知道到什麼時候你才能保住不退轉。

這樁事就在我們現前生活當中,不遠!你想想看,我們學佛學多久?有的同學三、四年了,有的同學十幾年了,有的同學二十幾年了。像我學佛今年滿六十年,會不會退轉?如果沒有這一句阿彌陀佛,那不曉得退到哪去了。確實古人說得不錯,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你就退,進要拉住什麼?拉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前面,緊跟在後頭,絕不能脫節。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不怕了,你會遠遠超過舍利弗。可是,對阿彌陀佛產生信心可不容易,真的是難信之法,我有深刻的體驗。我也是個標準的知識分子,美其名好學多聞,這美其名,好學多聞。年輕,喜歡廣學多聞,老師雖然教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自己總是不甘心、不情願。不過我還是遵守老師的原則,但是不是百分之百。我是一部經學成了,我學成這個標準,就是至少從頭到尾在講台上講過一遍,我用這個做標準,我就學第二部。學一部,我不看第二部,我就專攻這一部。最近這一段時期,我們來學習《大經解》,我把《華嚴經》就放下了,不再看它,每天只讀《大經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但是佛菩薩、古大德教導我們,一生就守一部經。我肯定,我承認,這是決定正確的教誨。我六十年前如果是堅持老師教導我的,百分之百的聽話,認真修學,給諸位說,我很可能已經開悟證果了。就是對老師的教誨打了折扣,現在是完全明白了。你們要學我,跟著我走這條路,學六十年到我這樣的程度算不錯了。如果你們遵從佛菩薩、老師的教誨,一成不變,就是一部經學一輩子,那你超過我太多了,十倍、百倍都不止。這都是真話,我沒有嫉妒心,我希望你們真的能超過我。用多少時間?十年,十年專攻一部經,《無量壽經》,專念一句阿彌陀佛,你的十年超過我六十年都不止,這是真的。我走了彎路,不希望你們再走我的彎路,希望你們走直路。人人都能超過我,佛法就興旺了;人人不如我,佛法就衰滅了。我給大家做個標準,我這個標準是最低的標準,不是最高的,這是諸位一定要知道的。我不是講謙虛話,講的是老實話。

為什麼當年不能完全遵從老師的教誨?那是習氣,這個習氣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退緣。要想不退,一定要堅持。老師是愛護我們,老師不勉強我,真正叫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希望我們淨宗同學,這一生要信佛,要信仰祖師大德,特別是淨宗歷代的祖師。最近的一位,印光大師,第十三代祖。一定要知道持戒,「戒為無上菩提本」,無上菩提就是阿彌陀佛。戒是成佛的大根大本,沒有戒,你就是沒有根,無論怎麼用功,縱然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也不行。為什麼?沒有根。我們這部經裡有沒有根?有,三十二到三十七品,這個六品經裡頭是戒律,講得很詳細,講五戒十善,業因果報。淨宗學會成立了,我們定了一個《朝暮課誦》,就選這段經文做晚課。早課就是這一品經,第六品,四十八願。早課是願,晚課就是戒。三十二到三十七這個六品經,它不是背誦、不是講解,是要字字句句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變成我們的理念,變成我們的行為準則,這個重要!每天不能把全經念一遍,至少把第六品跟後面的六品,第六品是四十八願,後面六品戒律的這部分,至少要念一遍。根紮穩了,功不唐捐,你的功德能成就。

福德這一面,因為這個時代跟過去不一樣,過去的時代,在中國歷代帝王教化,這個責任他們擔負起來。那是什麼?菩薩事業。教孝,教敬,教倫常,教四維八德,教人做好人、行好事。現在這個社會,整個世界都不教了,所以真的是天下大亂。那怎麼辦?我也常常勸佛門同學,要兼行菩薩道,那就是要注意普世紮根的教育:《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些年來,我們從十個不同宗教的典籍裡面,節錄他們的經文,內容也是倫理道德因果這一方面的教誨,我們編成一個小冊子,《世界宗教是一家》。這個小冊子,普世教育,能夠幫助這個世界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平。我們希望世界上每個人,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不分信仰,都能和睦相處,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讓這個社會長治久安,大家都能夠生活在幸福美滿的一生。淨宗學人,淨宗同學,我們要肩負起這一個使命,這是觀世音菩薩慈悲濟世。那就要讀書,不讀書你做不到。

讀什麼書?我們最近找到一部書,《群書治要》,就這一部,夠了。有這一部書,你就能夠幫助世間法了。這一部《大經解》幫助我們出世間法,《群書治要》幫助我們世間法。我說《群書治要》是觀世音菩薩,《大經解》是阿彌陀佛。我們念念不捨這兩種,世出世法都兼顧到了。又何況世間法裡的《群書治要》,它裡面關於修身齊家講得非常之多,有理論,有方法,有效果,有經驗,也是學佛求生淨土的根本法。根本是什麼?做好人。好人都不會做,你還能作佛、作菩薩嗎?哪有這個道理!所以這些東西應當學。我們一生學兩部書就夠了。《群書治要》分量不大,雖然它有十卷,總共大概只有五十萬字,平均每一卷五萬字。這部書大概再一、二個月就印好了,我們到這個地方來一起學,把它當作我們淨宗的功課。

同學們學講經的,還是複小座重要,複小座就是複講。世出世間法都是從恭敬當中得來,如果對於我們所學的這兩門功課沒有恭敬心,對佛菩薩、對古聖先賢沒有恭敬心,你什麼都學不到。貢高我慢是菩薩最大的障礙!只要有貢高我慢,那怎麼會不退轉?退回凡夫位上去了。舍利弗還沒有退到凡夫位,他只退到初住,沒有退到凡夫位,是什麼?他對佛菩薩有恭敬心。如果對佛菩薩沒有恭敬心,他就退到凡夫位,退到凡夫位你就不能保證你不墮三惡道。他是經歷六十劫,還不能到不退轉,這是尊者修行提供我們的參考。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五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