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之五 YouTube及文字
摘自 02-042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217集
自了法師學習報告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之五」
淨空老法師講評
[ 讀書筆記 ]
◆根本沒有通過聞思對輪迴、解脫產生過正確的了解,心裡的樂顛倒執仍然存在,這根本不是真實的出離心。
◆串習的力量不夠,不能持續的發生作用。
……譬如在一天當中,做任何事情都以出離心來攝持,這一點根本做不到;甚至在一個小時當中將出離心貫徹起來,也做不到。
……這樣看來,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諸佛愍此眾生,
以願行功,取清淨土,令起欣慕,作受生因。
以苦切言,說垢穢相,令其厭惡,成出離心。
若非此心,不成始行。
故非厭離,捨此無由;
不起欣求,生彼無分。
◆現在的人往往認為自己修行很好,稍微做一點善法就覺得自己很精進。但實際上這只是盲目樂觀而已。
……大多數時間都用於忙碌世間瑣事,心完全散在欲塵當中。
必須在知道西方淨土,懂得念佛法門之後有悔悟之心。起碼心的方向已經轉變了……知道以念佛、往生為重,這樣才有希望帶業往生。
……在一生幾萬天當中,分分秒秒、剎那不斷的造很多轉生輪迴的業。這樣還想憑空往生,就很困難。
◆唐朝的懷玉法師,一生之中常坐不臥,誦《阿彌陀經》三十萬遍,每天念佛號五萬聲;
寶相法師每天誦《阿彌陀經》七遍,念佛號六萬聲;
道綽大師每天念佛號七萬聲。
宋朝的思照法師,每天四更時起床(凌晨一至三點)開始念佛,三十年如一日。
清朝的省庵大師(蓮宗十一祖),自從他二十四歲受具足戒後,一生當中日中一食,夜不倒單。他把每天的日課分為二十分,其中十分念佛,九分作觀,一分禮懺。到晚年的時候,每天念佛號十萬聲。
宋朝的王古居士,平生精勤念佛,手裡的念珠從來沒離開過。行住坐臥當中都是修淨土觀行,從未間斷。
明朝的朱綱居士,每天念佛號三萬聲,十五年不間斷(之後就往生了)。
宋朝的善女人陸氏,每天修完一會禮懺,就念佛號一萬聲,這樣修行了三十年。
善女人陳氏,經常受持齋戒,並且以念誦、坐禪為樂。一生當中念誦《法華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各五千部,同時不間斷念佛。
……即使處在世俗生活裡面,但是他們心裡確實把念佛、往生看得非常重,完全做到了抓緊時間修淨業,一有機會就念佛。
所以他們一生當中修行的時間也很多,淨業就很重。到臨終時都往生了
◆做為一個凡夫,現在唯一能用的就是現前這一念分別心。而一個分別心不可能走兩條路
……往生極樂和住留娑婆是直接相違的事,心只要傾向於輪迴裡的事,就不可能真心想要往生。
◆要將穢土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仔細思量無別術,只消一個念頭堅。
◆不具備出離心,不認為有漏法都是純一的苦性,就會仍然非常貪戀輪迴,愛重娑婆世界。
……一出現什麼新鮮的景象,你的心馬上會被牽進去。然後隨之就會產生很多新的計畫,新的追求。
……實際上就那麼一點東西,本質都是一樣的,根本不值得去追求。
……不斷的被這些新鮮的境緣所誘騙,每一次出現都想得到它……就在這毫無實義當中,消耗了時間和精力,浪費了暇滿人身。
……具有看破的智慧非常緊要。因為只有對輪迴毫不貪戀的出離心,才能使你成為一個純粹的解脫道行者,才能不把精力分散到各種無意義的世間雜事裡面,也才有希望成辦往生的清淨資糧。
很多人只知道小事、輪迴裡的事很重要,不知道什麼是大義,這就是見識太短淺的表現。
如果你心裡能夠確定往生、解脫是大義,然後把主要精力用在成辦淨業資糧上面,最終一定會凝結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牽引你成功往生。
……做這件事比做世間的事要容易。因為你只要有心發起信願,有口能夠念佛,不必要外在各種複雜的東西,就可以修行。而且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可以修。
所以說,這事不在於修法有多難,而是在於你的心能不能斷定下來。
◆須知
入淨土之緣起,
出娑婆之本末。
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
彌陀淨土不可輕而不欣。
厭則娑婆永隔,
欣則淨土常居。
◆真正踏上淨業修行之路的最低條件。那就是對於世間法要逐步擺脫,對於往生之道要節節推進,這樣才能有一個切實的修行。
……最遲也要從現在開始,以智慧看破世間的享樂,確定好目標——往生極樂世界,之後一心一意、全力以赴的修集淨業資糧。
◆觀察一個人是不是真的願往生,不是看他口頭上怎麼說,關鍵是看他有沒有那種決定往生的心。
他是一心想早點去淨土,根本不會在輪迴裡面做一絲一毫的打算,不想沾染任何生死的因緣。
◆只要把經營娑婆世界和經營極樂淨土的時間和心力放在一起做個比較,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了。
時間方面……你有空閒的時候,會去做什麼?
心力方面……你平時的心都用在哪裡?
◆心裡有非做不可的意樂,具有相續不斷的行為,已經成為心中的真實功課。那是真正願意做,所以每天都會真心的為此付出,每天都會牢記不忘。
……會把原來精勤於輪迴的工作轉成淨業的工作。凡是能往生的事,都會非常努力的行持,整天都在淨業的十法行上用功。
……有了這樣非修不可的真實意樂之後,必定能發出相續不斷的淨業修行
◆要看清自己的真實狀況,然後盡最大的努力在培養信願上用功,從而生起真正「願往生」的心。
老法師:
◆現在的滑坡是一年不如一年,而且非常明顯……你要是真看清楚、看明白,你對於這個地球就有出離心了……這不能住,太苦了!
於是你就嚮往極樂世界。
這是一個逆增上緣。好不好?好。不生在這個時代,你沒有想到輪迴苦……在這個逆增上緣裡頭回頭,醒悟過來了,好好念佛。
◆聽經研教目的在哪裡?目的是認識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好,這些苦難極樂世界全沒有。放下娑婆,專心取極樂世界,
信願成就了,這才能往生。
……娑婆、極樂兩個地區,必須要認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選擇哪一個?
認真學習來得及。
[ 菁華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