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與前行》之二:自力難行,聖賢皆往 YouTube及文字
摘自 02-042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203集
法文居士學習報告 「《淨土與前行》之二:自力難行,聖賢皆往」
淨空老法師講評
[ 讀書筆記 ]
◆永明大師,以古佛身,乘願出世。方顯垂言教,著書傳揚。
又恐學者路頭不清,利害混亂,
遂極力說出一四料簡偈。可謂提大藏之綱宗,作歧途之導師。
使學者於八十字中,頓悟出生死證涅槃之要道。
其救世婆心,千古未有也。
四是四首偈頌,
料是比較衡量,
簡是揀別、揀擇之意,
即四首比較衡量如來一代時教八萬四千法門,以選擇出最為殊勝方便的淨土法門的四首偈頌。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磋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十人九蹉路,尚是宋朝永明大師時的情況,到後代就比不上了。
到了明朝時候,末法的陰雲更加密布,眾生的根機更加低劣,所處的環境更加惡濁。
憨山大師說,當時的修行人如果不求生淨土,十個開悟的人,裡面有十一個不能出離輪迴!
◆蕅益大師臨終有偈云,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畢竟付何人(名字位人,圓悟藏性,與佛同儔,而見思尚未能伏,何況乎斷。)
「末世大徹大悟人,多多是此等身分。」即雖然大徹大悟,但實屬名字位中人,見思煩惱還沒有伏住。
我等末法凡夫,
能有大師之根性嗎?
能有大師之智慧嗎?
能有大師堅毅廣大之願力嗎?
能有大師精勤辦道之用功嗎?
能有大師居住靈峰之清淨環境以免染污干擾嗎?
統統比不上,還妄靠自力,恥談佛力。
智者大師、蕅益大師等高僧大德,尚須求生西方才了生死,
我們煩惱深重、罪障纏縛之凡夫卻輕視西方。
「若愚思為智,說彼為愚痴」,若本來愚痴,卻認為自己有智慧能靠自力了生死,佛說這是真正的愚痴。
「若愚自知愚,是名為智者」,我們自己本來很愚痴,若能對自己的愚痴有自知之明,而專求西方,佛說這是有智慧的人。
◆縱得大悟,而煩惱習氣未能淨盡,依然還是生死中人。出胎隔陰,多致迷失。大悟者尚如是,況未悟乎。
從悟入迷者,萬有十千。
從悟增悟者,億無一二。
今既發心念佛,當以心佛相應,生前得一心不亂,報盡登極樂上品為志事。
不必求其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
宗門以開悟為事,
淨宗以往生為事。
開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
往生而不開悟者,萬無有一。
此義認不準,或致因求悟而反不以往生為事,則其誤大矣。
◆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具有兩種特點:
一、往生條件最低,往生最簡單容易。
二、往生之後成就最極殊勝圓滿。
由此確定,各宗各派佛弟子,均須以求生西方淨土做為共同目標。
◆我曾經問過貢嘎上師,現在學密的人有意的來標榜自己,壓低淨土,我說『往生淨土算不算密宗的即身成就?』
貢嘎上師很負責任,『你說的是哪個淨土?』
我說『西方極樂淨土。』
『哦,那就是即身成佛。』
◆「念佛與密法是否可兼修?」
「隨自意樂,可兼修,
也可一門深入,只修淨土。密法可不修,淨土絕不可少。
諾那活佛當年開示:
凡學寧瑪法者,無論修何本尊,皆須兼修彌陀本尊,求生極樂淨土。
我的一些金剛弟兄,多具福慧,修到能在定中看見本尊、祈禱靈驗的,不算稀罕,
但有些沒按諾那活佛教導兼修生西的,不是在晚年癱瘓瘋顛,便是在臨死時手忙腳亂。
我從這些經驗事實中得出教訓,故自己老實念佛,也勸別人求生西方。」
◆『我這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凡是和我結緣的眾生,不論仇緣、親緣,我都把他們接引到極樂世界。
雖然有東方現喜剎土、鄔金銅色吉祥山剎土等許許多多的淨土,
但是像極樂世界那樣功德圓滿又極容易往生的淨土,卻是絕無僅有的,而且往生之後可以成就一切所願,無勤度化一切眾生。』
法王如意寶三、四歲時就想:我怎樣能把全世界的人帶到極樂世界去?
之後,不斷的這樣迴向。
法王臨終結跏趺坐,往生西方,
弟子們禮拜時,發現不知何故,老人家的頭轉向了西方,遂小心翼翼扶回,不久又轉向西方。
這才知道,他老人家是往生西方淨土了,並以此指引所有弟子都要求生西方淨土。
◆「不管是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很多修行人都希望自己臨終的時候依靠淨土法門來往生極樂世界。
在座的每位道友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面臨死亡,死的時候如果一點把握都沒有,雖然一輩子都在修學佛法,自認為學過很多法門,但臨終時若跟一般的世俗人沒有任何差別,則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獲得佛果所有的法門中,求生極樂的淨土法門是最殊勝的。」
「學密宗的人輕視淨土法門是沒有任何理由的,
藏傳佛教中的很多高僧大德,包括法王如意寶、宗喀巴大師、麥彭仁波切等,他們對往生淨土持什麼態度?
喬美仁波切、法王如意寶都是往生極樂剎土的,所以我們也應該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你們不要認為,『我是學密法的,淨土法門非常簡單,念佛不可能獲得解脫』,說這些話的人都是在顯露自己的愚痴!」
◆「現在知道
有些剎土非常殊勝,但往生的條件很高,
或者往生後還有上中下各種情況,
或者某些剎土人的壽命長短、苦樂跟這裡差不多,
這樣才有一個客觀清醒的認識。
這樣對比以後再說出極樂世界,我們就感覺西方淨土太完美了,沒有任何過失,又相當簡便容易,往生以後能夠實現一切目標。」
「過去以為各個剎土跟極樂世界是對立的,
尤其學密宗的,認為自己不能跟大家一樣去求生極樂世界,他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把其他剎土跟極樂對立起來看,把各大聖尊跟西方佛菩薩對立起來看。
現在才恍然明白,原來總部都在極樂世界。
十億蓮師的化基就是阿彌陀佛,
十億觀音的化基就是觀音王,
十億金剛手的幻化就是大勢至。
這樣才知道,原來沒有矛盾,是我自己心裡造出了很多狹隘的見解。
只要把心裡這一層迷惑撥開,把心裡的各種錯誤觀念糾正過來,就一定會確認往生西方是此生的歸宿。」
(《大乘入楞伽經》云:十方諸剎土,眾生菩薩中,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化,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一到了極樂世界就再沒有生死,不是當生解脫嗎?
一到了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悟無生,不是證到了三輪空性嗎?
一到了極樂世界就能圓成佛果,不正是『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嗎?
一到了極樂世界就能證入事事無礙的法界,不就是華嚴奧藏嗎?
一到了極樂世界就能夠開顯自心的密嚴剎土,不正是證入密宗的最深處嗎?
一到了極樂世界,水池裡的水都能給你灌頂,不就是淨密不二嗎?
一到了極樂世界,自心開悟,了認了自心是佛,不就是『禪即淨土,淨土即禪』嗎?
一到了極樂世界,塵塵剎剎無邊的法相自然在心中顯現,不是最精確的法相宗嗎?
一到了極樂世界,連絲毫的我和我所的心都沒有了,遮止了一切煩惱惡業,這不是真正的持戒嗎?
一到了極樂世界,盡虛空遍法界禮敬諸佛、稱讚如來等等無餘現前,不就是完成普賢行海嗎?
一到了極樂世界,菩提道從下至上的一切功德分全部完成,這不就是道次第嗎?」
◆普賢菩薩發願偈曰:「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文殊菩薩願往生偈曰:「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剎。」
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專意念佛,即得往生,終無有退。」
《楞伽經》授記:「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得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世親菩薩《往生論》:「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大集經》中,「如來懸記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若能如理通達淨土法門:
即生成佛之殊勝,
但具信願決定往生之簡易,
彌陀願海之深廣,
自力佛力之差別,
不斷煩惱帶業橫超之方便,
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廣大,
十方諸佛共同稱讚之盛況,
上至等覺,下至三途,悉皆求生之事實;
並能深切認識到,以我之資質要出生死只有仰仗佛力往生西方淨土,同時西方淨土又是第一殊勝功德圓滿之剎土,
始能有決志求生淨土,任遇何緣絕不退轉之信念。
◆念佛之人,
先要識得淨土法門之所以。
然後遍閱經論,皆足以為發明淨土之義,與切修淨土之行。
若不知淨土之所以然,
則一經研窮經教,便以經教之義理為高深,以淨土之義理為淺近。而正助倒置,或將淨土置之腦後,
則只可種未來得度之益,
決難現生即了生死,預會於諸上善人也。
◆很多人終日誦經念佛,而自己與極樂依然漠不相關,
就是因為不知六道輪迴苦,不知極樂涅槃樂。
若能深入實修共同四前行,珍惜暇滿、念死無常、輪迴痛苦、因果不虛,
下可更堅實奠定淨業基礎,落實三個根;
上可出生厭離娑婆之心以希求解脫,成就真信切願之淨業正因,
又可做為生起菩提心之基礎,使令念佛人心佛相應,決定往生,甚至高品位往生。
老法師:
◆這個世界度眾生大難大難。為什麼?眾生的煩惱習氣確確實實到了,古人有一句形容的話,叫惡貫滿盈。
我們過去看到這句話總是認為古人講得太過分了,
今天看看現前世界,拿來對一對,不對別人,對自己,對照自己是不是惡貫滿盈?這個造業的結果是什麼?必須要知道,他的果報是無間地獄。
我沒造那麼大的罪業。你造了不知道,知道你就不會造了,
就是因為你不知道。
五逆十惡,我們沒造嗎?…
如果細細的來說一說,這五種統統造了!
你沒有殺父、殺母,你對父母不孝,你沒有把父母放在眼裡。
阿羅漢代表老師,目無師長,這有沒有造?
破和合僧,有意無意批評佛法,批判三寶,那都是!
迷惑顛倒,不知不覺造成習慣了,並不以為這是惡業。
等到命終,到閻羅王殿上去審判的時候,一筆一筆都給你記上了,你無法抵賴。
今天我們發心做一點好事,好事裡頭有沒有自己的名聞利養?有沒有摻雜自己的利害得失?如果有,當然有,只是程度上淺深不相同。
煩惱習氣嚴重的,可以說明知故犯,只顧眼前,不顧死後。
◆世間沒有決定的善惡,沒有絕對的是非,
我對於所有批評我的人、毀謗我的人,甚至於障礙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都感恩,我認為那都是阿彌陀佛來示現的,看看我能不能通關,能不能對他們不起怨恨?這我做到了。
我不但沒有怨恨,我還感恩,我給他們都迴向,我講經念佛都給他們迴向。
不是他們這樣對待我,不可能有這部書出現,也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成就。
為什麼?人必須要通過考驗,善緣順境沒有貪戀,逆境惡緣沒有瞋恚。
把一切眾生,人、事、物,都看成阿彌陀佛來示現,我們生活在阿彌陀佛的懷抱當中,六根接觸的境界都是阿彌陀佛的示現,你說多快樂!這多幸福!
一生沒有跟任何人事物對立,對立就會發生衝突,沒有。
真對立怎麼辦?我們退讓,連道場我都退讓,你要,要我就給你,我離開。我都幹過很多次,你們很多人跟過我都知道。
別人要的時候不如法,但他要就給他,不必到法庭去告狀,我給你,你要什麼統統給你,掃地出門,我願意離開。
如果我餓不死,吃飯的時候自然有人送來。好!
◆念佛這個是正事,要真幹。
如果不把這個事情放在我們這一生當作頭等大事來辦,你就大錯特錯了。
你還有念頭,還有意見,那你就是在造業,起心動念都是在造業,善業、惡業自己曉得。
自己不曉得,一定要知道,佛曉得,天地鬼神曉得,能瞞人,瞞不過鬼神。
[ 菁華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