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這一句佛號是從四十八願所生,還歸四十八願 心 願 思想見解 一切行持 像阿彌陀佛:全在《無量壽經》中

張貼日期:2017/1/20 下午 02:00:58

【無上的心要—能念之心性,是第一義諦,是本源理體。】

蕅益大師為我們指出來,為我們開示出。這個意思也就是古德所講,能念之心即是始覺。發真正念佛的心,這個心是覺心不是迷心,你覺悟了。這句話說得沒錯,你是不是真的覺悟了,這裡頭還有問題,什麼叫真正覺悟?就是你念佛如法不如法什麼叫如法?也就是說你念佛相應不相應什麼叫相應?我們簡單來說,你念這句佛號與阿彌陀佛的心願相不相應?阿彌陀佛的心願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四十八願,如果你這一句佛號是從四十八願所生,還歸四十八願,那就相應,那是真正覺悟了,一點都不假。否則的話,口裡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還在胡思亂想,這就不相應,這樣念佛就是古人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這是不覺,這是迷。真正覺悟是要相應,那才叫徹底覺悟、真正覺悟。

【諸佛名字—即指所念的阿彌陀佛。】

這四個字圓到極處、頓至極處、妙至極處、殊勝到極處,真正是一切法門當中第一不可思議的法門,希望同學要細心體會。要念得相應不能夠有口無心,這個心跟阿彌陀佛心願要相同,所以我們常常在講席當中提醒同學們,心要像阿彌陀佛的心,願要像阿彌陀佛的願,思想見解要像阿彌陀佛的想法、看法,一切行持像阿彌陀佛的行為,這才叫相應,那一念相應,一念就成佛,念念相應,念念成佛,這才行。這是本經獨有的,無比的超勝。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十八集

【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妙因妙果不離一心,何俟娑婆報盡,只今信願持名,蓮萼光榮,金臺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矣。極圓極頓,難思難議,唯有大智,方能諦信。】

『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我們這一念著重在「一」,「一」就是一心稱念,一心是決定沒有妄念夾雜在其中,正是《楞嚴經》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淨念相繼」,這個淨念就是一念。不懷疑、不夾雜,純一其心,這就是淨念。淨念就是一念,與彌陀的心、願、解、行統統相應。彌陀的心,彌陀的願,彌陀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彌陀日常生活當中的做法,是些什麼?諸位要想知道,全在《無量壽經》中。換句話說,《無量壽經》不僅要讀,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這是讀經的目的。除了在讀誦當中三學圓成之外,要把經中的義理、教訓都運用在自己生活上,我們自己所思所想、所見、所作所為,都能夠與經訓相應,這才叫做「一念相應」。一念相應,一念就生,那當然生,因為你把經典裡面所說的統統做到了,經典所講就是彌陀的心、願、解、行,你跟阿彌陀佛就很相像,這叫做學佛,學得跟他一模一樣,雖然不能完全一模一樣,也要有多少相同

所以我們修學淨宗的人,我們的老師是誰?老師就是阿彌陀佛,這一點同學們一定要記住。老師是阿彌陀佛,我們是阿彌陀佛的學生,阿彌陀佛是我們修學的典型,是我們修學的榜樣。我們存心要學阿彌陀佛,我們處事要學阿彌陀佛,我們待人接物要學阿彌陀佛,我們生活要學阿彌陀佛,這才叫相應。所以一念相應,這一念決定生淨土,念念相應決定念念生淨土,這就是往生真正的把握,真實的保證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二十集

「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妙因妙果不離一心,何俟娑婆報盡,只今信願持名,蓮萼光榮,金台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也」。我們先看這幾句,這裡頭最重要的就是相應,最難的也就是相應這一句。怎麼叫相應?我們在講席裡頭常說,常常勸勉同學,真的相應我們做不到。為什麼?真的相應要見性,那就真的相應了,沒有見性,只能做到相似的相應。相似的相應是什麼?我們常講的,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言同佛言、行同佛行,這就相應。怎麼落實?落實就是每部經末後這一句話「信受奉行」,每部經最後一定有這四個字,這就相應。

佛在經上講的這個道理、方法、境界,真信!一點懷疑都沒有。真發願,真希望到極樂世界去,愈快愈好,真願意拜阿彌陀佛為老師,天天聽他教誨。有很多同學:我是這樣的!但是一點消息都沒有。沒錯,我也知道你真有這個希望,但是你的心不真。為什麼說心不真?真誠心你有沒有?清淨心你有沒有?平等心有沒有?正覺心有沒有?慈悲心有沒有?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要養心,這是真心。真心本來就具足這五個特性:真誠決定沒有虛偽,對人對事對物決定沒有虛偽;決定不生染污,清淨:決定沒有高下,沒有高下是平等;決定不迷,不迷就是正覺;決定沒有自私,沒有自私才是慈悲。所以我們念佛不靈,為什麼?不相應。

所以,古人常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果然你用的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這個心不但我們念經念佛是這個心,平常處事待人接物都是這個心。不能說我對佛用真心,我對別人就可以用妄心,這不是用真心的人,你對佛還是妄心。為什麼?你有分別、有執著,你不平等。難,難在這裡!

所以你要真正看破,看破就是什麼?你要真正了解事實真相,然後就是真正放下。放下虛假,真誠現前;放下一切染污,清淨現前;放下貢高我慢,平等現前;放下愚迷,正覺現前;放下自私自利,慈悲現前,這個時候你念佛就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你跟極樂世界這個管道暢通無阻,跟阿彌陀佛確實心心相印,心是佛心、願是佛願、行是佛行、言是佛言,你想想看你能不能往生?真有把握。所以要曉得怎麼樣才叫相應,怎麼不相應?這是一點都不能夠差錯的。

因此印光大師雖然教我們在這末法時期共修,人數不要超過二十人,專依念佛為主,每天功課就像普通佛七,不做法會,不化緣,不募捐,不做經懺佛事,不傳戒,不收徒弟,一味老實念佛,連經都不要講。所以我說了,其他的我們統統都要遵守祖師的教誨,但是要講經。祖師說不要講經,在從前那個時候可以,社會人心淳厚,善多惡少,都能夠孝親尊師,教他念佛,他老實念佛,能成就!

現在不行,現在社會惡多善少,我們的疑慮重重,而且邪知邪說你隨時都能接觸到,往往破壞了自己的信心,障礙了自己的願望,所以不能不講經!講經的目的不是別的,斷疑生信,堅定你的信願,如是而已。經不要講多,講淨土經就好,學個一、兩種就行,肯定能成就。所以講經目的是幫助我們相應,沒有其他目的,斷疑生信,念念相應,我們講經目的就達到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三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