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根都回頭,才能「淨念相繼」「一心不亂」|還貪戀五欲六塵:法味沒有嘗到|淨空老法師

張貼日期:2021/4/16 上午 02:43:02

根根都回頭,才能「淨念相繼」「一心不亂」|還貪戀五欲六塵:法味沒有嘗到|淨空老法師

『菩薩三昧中』,菩薩悟入深廣,是有「三昧力」,三昧就是禪定。禪定功深,你才能悟入;沒有甚深的定功,你怎麼能悟入。也許同學要問:這樣我們是不是要去學參禪?你問這一句話,我就曉得你對於佛法涉獵很淺。為什麼?你不懂得什麼叫禪定。說老實話,你也不會參禪。佛法跟世間所有一切的修學,不同的地方就是禪定。如果我們要問,世間法跟佛法的差別在哪裡?世間法有戒,沒有禪、沒有定、沒有慧。世間法有聰明,戒是方法,世間法有方法,有聰明智慧,沒有定。

佛法有定,有戒有定有慧,定就是三昧。佛法裡面講的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無量無邊,修什麼?都是修戒定慧。絕對不是只有禪宗修戒定慧,其他宗不修戒定慧,那就不是佛法了。佛在《般若經》上講得多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修學的方法手段不一樣,但是都是成就戒定慧,當然平等。我們用什麼方法?我們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戒定慧。我們淨土宗也有三昧、也有禪,有!《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這四個字怎麼講法?「一心」就是禪,「不亂」就是慧,放下身心世界,一心稱念,那是「戒」,方法!這是佛法,一點都不錯。

世出世間做學問,頭一樁事情要收心。孟子講,「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世間人講做學問,做學問的道理,那個道也有方法的意思在裡頭。做學問的道理、做學問的方法在哪裡?在「求其放心而已」。這句話怎麼說?把你放在外面那個心收回來。這個心從眼睛裡面跑出去了,貪染色法;從耳朵裡跑出去了,喜歡聽什麼音樂、去看歌舞,你的心從六根往外跑。孟夫子給你講,把它收回來;收回來,真正做學問

孟夫子跟釋迦牟尼佛沒有見過面,跟觀世音菩薩沒有往來過。你看看楞嚴會上,觀世音菩薩用功的方法,和孟老夫子完全一樣。楞嚴會上,觀音菩薩向大眾提出他自己修學的報告,「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他是這麼修而修成的。反聞是什麼?就是回過頭來,耳不聽外面的、不去聽外面的聲塵,用這一個作比喻;眼不看外面的色法,收視反聽!反過頭來,聽自性;眼,反觀觀自性;耳,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跟孟老夫子講的意思是一樣的。念佛法門,大勢至菩薩講得更徹底、更圓滿。菩薩教給我們「持名念佛」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六根不向六境上攀緣,回頭!根根都回頭。告訴你,「眼」只看阿彌陀佛,「耳」只聽阿彌陀佛,「鼻」聞戒香,「舌」嘗法味。這個樣子才能夠達到「淨念相繼」、才能證得「一心不亂」,這是道人,這是學道人!

從前讀書人有句諺語講「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可憎」,你想想看,這是什麼味道?一個秀才,三天不讀聖賢書,煩惱習氣現行,讓這些聖賢人看到討厭,不願意跟你接近。天天要讀書,溫故知新。學佛是出世間法,超過世間法,那三天不讀經,你準定墮落!諸位要記住,三天是在古時候,現在恐怕三個小時不讀經,離開經三個小時,你就會墮落。你說這個世界多危險!

我在台中親近李老師,養成這個習慣,老師教導我非常的嚴格,看任何東西,沒有經過他同意不能看,包括佛經,我想看哪部經論,他不同意,不可以看,何況世間的東西。所以我不看報紙、不看電視、不聽廣播,從那個時候養成的,差不多五十年了。我們道場,有些居士家裡面,真正學佛的居士,家裡有電視,他不是看節目的,而是放光碟看錄像帶的。真正用心在道上,哪有時間看這些節目,經教都學不完。你們想學《華嚴》,《華嚴》已經講了一千個小時,你一天聽八個小時,夠你聽幾年。何況一天聽八個小時,一般人是不可能的,頂多聽四個小時。其他我們錄下來的經論,你要是真正想學、真正想聽,你聽不完,你哪有時間看電視節目,哪有時間去看報紙、去看新聞,沒有時間了!

你要是真正契入到佛法,那就是方先生講的,你能夠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要是真的得到這個享受,世間什麼樣的娛樂,在你面前,你一目之下,索然無味,引不起你的興趣。味最濃的,還是佛法,你要契入之後,你真正嘗到味道了。現在學佛,為什麼還貪戀這個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為什麼?佛法沒有嘗到。你學佛,你來聽經,你來學講經,囫圇吞棗,不肯守規矩,真的是鬼神所說的陽奉陰違。不肯守規矩,學不出來,自作聰明,古人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我也是走到這個邊緣,被李老師拉回來。

我年輕的時候很聰明,自以為是,到台中參見李老師,說明來意,想拜他為師,跟他學佛法。他就給我約法三章,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你要想拜我做老師,從今天起,你看任何文字包括經典,沒有得到我的同意不准看。第二個條件,只可以聽我一個人講經說法,任何法師大德居士講經說法,一律不准聽。第三個條件,你以前所學的,我不承認,到我這邊來,一切從頭學起。問我,這三個條件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你去另尋高明,李老師這裡不接受。

我很冷靜的想了大概有五分鐘,下定決心接受,認真學習。老師再說了,他說我對你這個約束是有時間性的,多長的時間?五年。老師說明五年之內,一定要遵守。我守他這個約束,三個月就生歡喜心。為什麼?效果有了。什麼效果?煩惱輕,智慧長。你要問為什麼?心專一了,就是有一點三昧的味道。以前什麼都看,什麼都聽,什麼都接觸,心是散亂的。這個原來是教我收心的方法,把心收回來,專一。心清淨了,煩惱少了,妄念少了,智慧增長。我本來就有一點悟性,聽東西的悟性更是明顯,半年之後效果非常明顯。所以不到五年,我就跟老師講「很有受用,我五年不夠,我一定守十年」。老師笑笑,點點頭。他只要求我五年,而我遵守了十年。這是「菩薩三昧中,慧光普明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一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