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老實念佛,證自在往生》

唯老實念佛,證自在往生 YouTube及文字

摘自 02-042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217集

遵賢居士學習報告 「唯老實念佛 證自在往生」

淨空老法師講評

[ 讀書筆記 ]

一、深信切願為自在往生的必備條件

(一)從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反省我們的信願

⭕非信不足啟願

非願不足導行

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證所信

⭕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

信則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願則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行則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信願持名,一經要旨。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

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

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

(二)從印光大師的《文鈔》反省我們的信願

⭕念佛法門,但具真信切願,無論功夫之淺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

末世眾生,欲了生死,不依此法,其難不可以喻矣

⭕淨土法門,以信願為導。

有真信切願,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無真信切願,縱已得一心,亦難往生。

⭕念佛以信願為主,有真信切願,決定得往生。

至於證三昧,不可不發此心,實則今人絕少證三昧者。以能證念佛三昧,現生便已超凡入聖矣。切勿等閒視之。

⭕凡夫若無信願感佛,縱修其餘一切勝行,並持名勝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願最為要緊。

蕅益云:「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鐵案也。能信得及,許汝西方有分

(三)從黃念老的《報恩談》反省我們的信願

⭕你有深信切願就決定往生。

現在修淨業者,號稱是淨土宗的人,但是真正能夠深信,能夠懇切、迫切這樣的發願的很少。

信願不深,而想要得真實受用,「不亦難乎」,那就難了。

所以蕅益大師說,能否往生,就決定於信願。你念得再好,沒有信願是不能往生

你現在理解得太少,你沒有能發起真正如實的信和願,這個就很難了。

⭕深具信願就決定往生。

因為深具信願必定會念,念了有妄想、沒妄想那是其次的問題,那是第二個問題。

你能不能夠往生全在於頭一句,「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這就是我們只要去主觀努力;

你要是說我一定念到一點兒妄想都沒有,這個事兒不見得今生能做得到,那就到「事一心、理一心」了,這是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做不到沒有關係,你只要「一向專念」就好了,肯念就好了。你只要有信、有願,決定往生

往生不是你自己的力量

尤其是在臨終的時候,不是平常念佛的時候。這個時候四大分離,非常痛苦;心也是心力極薄弱的時候。

這個時候要是能念,不是你平常鍛鍊的成了如此。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我要鍛鍊到這一步,那就不是易行道了

是你能夠達到這個佛來接引的條件……你果然是信哪願哪、願意往生,你在願裡頭,你願意來而且你還是在念佛,一向是如此

(四)從師父上人的講經開示反省我們的信願

⭕現在修淨土的人不少,但是往生的人不多,這什麼原因?

不能說他不信,信裡頭的疑沒有斷,這是一個原因,他不能往生。

第二個,他的業障,他對於這個世界還有留戀,不能完全放下。

念佛不能往生,不外乎這兩個原因……

⭕念佛是增高品位,它管這個的……

往生靠信,信心、願心,我真相信,我真想到極樂世界去,往生靠這個。

信願是求阿彌陀佛帶我走

我念阿彌陀佛是品位增高……

念佛多少與往生沒關係,與信願有關係,

全靠阿彌陀佛,靠定了,一點懷疑都沒有,這個才行。

⭕信願就能往生,這是淨宗無比殊勝重要的一句開示。

當然平常念佛念得愈多愈好,把你的煩惱、把你的習氣用念佛的方法控制住

不念佛就胡思亂想,每一個念頭都是業。念頭言語造作有善有惡,善業,人天福報,惡業,三途受苦。

信心是能不能往生第一關鍵

沒有信心不能往生,學得再好都不能往生。所以信心要堅定,沒有絲毫懷疑,

願心要懇切

我這一生來幹什麼?就是來求生淨土的,我就為這樁事情,我的人生目的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為了圓滿成佛。

⭕黃念老:現在才知道「信願」極難,十個人中就有十個是貪戀娑婆

什麼往生、菩提、開悟都不是真的想要,倒是世間上這些定個級等等看得非常之真實。

二、持名功夫為自在往生的具體表現

(一)從師父上人的講經開示省思我們的持名功夫

⭕念佛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是修淨土。

淨土怎麼修?心淨則國土淨,所以修清淨心就能感應清淨的佛土

⭕念佛人功夫淺深,就是檢點自己的心清不清淨

如果你的心,今年比去年清淨,這就是念佛功夫得力了,

這個月比上個月又清淨了一些,你的功夫就更得力了。

如果發現今天比昨天清淨多了,那你成佛不遠了,這就是功夫。

⭕什麼叫功夫?放下就是功夫

絕對不是說你拜多少佛,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萬聲佛號,與這個都不相干,這都是表面功夫,真正功夫是你放下多少

⭕用念佛辦法把苦、樂、憂、喜、捨擺平,就得念佛三昧。

順境裡起一念歡喜心,「阿彌陀佛」,把歡喜心打掉,讓心平等;

逆境裡生煩惱,「阿彌陀佛」,把煩惱打掉,

永遠保持清淨心,這個享受,叫做念佛三昧

而不是佛號不中斷,

佛號不中斷,看到順心歡喜,看到不順心討厭,那就是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

(二)從祖師大德的諄諄教誨省思我們的持名功夫

⭕精進念佛者,

不在起三更,睡半夜。

要在不閒走,不閒話,不作閒事。做到年無閒月,月無閒日,日無閒時,念茲在茲,唯佛是念。(蓮池大師)

⭕深信淨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三昧得生。(蕅益大師)

⭕入理深談,且緩數年!業識未消,三昧未成,縱談理性,終成畫餅。(印祖)

「清淨」兩個字很重要!我們應當是心中離開濁亂,「清」就離開了,「淨」就離開了

現在這個世界是濁亂,所以我們就是要在這個濁亂的環境裡頭,保持內心清淨,這是極大的修持

而這裡最好的辦法,就是念佛了。(黃念老)

(三)從劉素雲老師的心得報告省思我們的持名功夫

⭕修什麼法門?念佛法門。

我心裡念阿彌陀佛,事情幹完了,阿彌陀佛就現前了

分秒必爭,我有一秒時間,我念一句阿彌陀佛,如果沒有念,這一秒就空過了。

身體、明天都不要想,為什麼?佛安排的,我想了不靈,佛安排的靈

⭕我們一定要把自己往生極樂世界擺在第一位

成就念佛法門的關鍵,在於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情況下,只念阿彌陀佛這一法

除阿彌陀佛,其他什麼都不念,但念阿彌陀佛一法足矣。若離阿彌陀,萬般皆無用,徒勞無有益

曾經有同修問我,劉老師,妳學佛主修是什麼?助修是什麼?

在這裡,我坦誠的告訴大家,我的主修是阿彌陀佛,我的助修還是阿彌陀佛。現在是這樣修的,將來還是這樣修。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三個條件,一是真信,二是真願意去,三是真念阿彌陀佛。三個真做到了,誠敬心發出來了,一定是萬修萬人去。

現在的問題是,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得到

真正做到的人,他一定是修清淨平等覺,證大乘無量壽莊嚴

(四)從師父上人讚歎賢公省思我們的持名功夫

⭕賢公心地清淨,心裡只有一句佛號。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不但沒有分別執著,我相信在他中年之後,也就是四十歲之後,他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應當做到了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內外統統是一句佛號,看什麼,阿彌陀佛,聽什麼,也是阿彌陀佛,喜歡的,阿彌陀佛,討厭的,也是阿彌陀佛,在這一句阿彌陀佛擺平了,這叫真修。念念都是阿彌陀佛,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一切事也是阿彌陀佛,一切萬法統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全包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他一生念佛九十二年,九十二年就是這麼念得來的,不能不知道。

⭕這個世間,要真的想一心作佛去,記住一句話,這個地方統統放下,捨得乾乾淨淨,你才能學到像海賢老和尚,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那是圓圓滿滿的信願持名,是真真實實的信願持名。

🔵持名念佛的用意在哪裡?修清淨平等覺

念到功夫成片,把清淨心念出來;

念到事一心不亂,把平等心念出來;

念到理一心不亂,把覺,即自性本具的智慧念出來,就對了。

⭕印祖: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如水清月現也。若心不清淨,如水濁而動,月雖不遺照臨,而不能昭彰影現也

🔵淨業學人如果也整天瞎忙,好像有很多事都比了脫生死大事重要,沒事才念佛,有事便把念佛撇在一旁,從不為自己的來生做打算,

何時萬緣放下,老實念佛,親證念佛三昧;

何時能得清淨之心,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

🔵世人皆從忙裡老,誰能肯向死前修。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祖師大德一切開示皆成戲論。願省思之!

三、放下念佛為自在往生的途徑方法

(一)從師父上人的講經開示省悟我們的放下念佛

⭕緣具足了,問題是善根福德,

善根是真信、能理解

福德是真幹

真幹的祕訣沒有別的,就是放下

沒有放下不是真幹,徹底放下了就是真幹。

一切外緣統統放下,讓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真幹。

⭕我們看到有很多人在念佛堂念了一輩子也沒有成佛,那什麼原因?他沒有真幹……

天天進念佛堂,一樣也沒有放下,是非人我沒放下,名聞利養沒放下,五欲六塵沒放下,貪瞋痴慢沒放下。

⭕淨宗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定不能丟失佛號

一切時、一切處,心裡頭阿彌陀佛在。除阿彌陀佛之外,其他的統統放下。為什麼?假的。你要不放下,它障礙你往生

念佛人臨終不能往生,原因在此地,沒放下

世間名聞利養沒放下,妻子兒女親情沒放下,還有些怨恨、恩怨沒放下,這都是你不能離開六道輪迴的原因

(二)從黃念老的《大經解》省悟我們的放下念佛

⭕蓋眾生根器不一,故聞名之信樂發心亦不一,

或因大心未堅,或因信願不深,或以持念不專,是以未能全契彌陀十念必生等大願

故當世未能了脫生死,僅能獲福於現在及來生。

⭕多門兼修,總未若一門深入一心專至,稱念彌陀,則易使熟處變生,生處變熟……

愛染貪著,是眾生之熟處。

菩提正念,是眾生之生處。

生處轉熟,方有可能於臨終苦迫之際,提得起這一句佛號,感佛接引,而得往生也。

⭕當知淨宗稱為易行道者,是與餘八萬三千九百九十九法門相較而言也。唯此獨易,故稱易行。

若論其實,如本品所明,則知往生,亦非易事

倘不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一向專念,而欲往生,無有是處。

敬祈當世行人,慎莫初聞淨宗易行,便生輕慢。信心虛浮,志願馳緩。口談淨業,心戀塵緣。如是求生,當待驢年。

(三)從劉素雲老師的心得報告省悟我們的放下念佛

⭕真正信佛的人,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叫真信

你就從這一點上去觀察,真正信的有幾個人?真正幹的又有幾個人?

如果真的信佛,修淨土法門的人,就會死心塌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

誰做到了?來佛三聖做到了,他們是真信、真幹、真成就,他們真正成就的標準就是自在往生

⭕什麼事都可以放下,唯獨一件事不能放下,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聽經、讀經都可以放下,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不能放下

⭕我們天天念佛學佛,你不妨問問自己,你放下了嗎?你放下了多少?

衡量自己到底是真學佛還是假學佛?這是真標準,這是硬標準

(四)從釋自了法師的心得報告省悟我們的放下念佛

⭕「師父,我什麼都不要,我就是一心念佛求往生。」話是說得很響亮,真的,說起念佛的道理他比講經的法師還滔滔不絕。

可是觀察他的行為,怎麼對娑婆世界念念不捨?整天圍繞著今生的一切在團團轉,哪裡有顧及來生的頭面?哪裡有一點要往生的氣質?

那是假話!千次萬次說求往生,沒有一次是發自內心的真求

修行不能等待,因為無常不會等我們

趁這口氣還未斷,不如及早放下,不如及早念佛,不如及早求生淨土,不如及早辦妥生死大事。不要等到死後墮在地獄才來哀求超度。

他們也曾經和我們一樣,自詡為念佛人,自認為修得很不錯,天真的誤會還有很多時間,盲目的樂觀能夠往生

理論上大家都知道臨終要見到阿彌陀佛才能跟他走,可是有幾個人臨終時能夠清醒?

且不說臨終,就說睡覺作夢,我們連在夢境裡都主宰不了,隨夢境轉,臨終能夠主宰嗎?能夠保證不會糊裡糊塗被冤親債主拉跑嗎?

⭕我們的頭腦必須很清醒,不但老年人朝不保夕,年輕人也朝不保夕!任何人既是無常的旁觀者,又是當局者

隨時都有可能死這聲佛號敢不牢牢鎖定嗎?生死大事敢不提前預辦嗎?

🔵印祖一則放下念佛故事,大可醒人。

昔一僧探俗友,勸以生死事大,急宜念佛

友謝以三頭未了。

僧問故。

友曰:親柩未葬,男婚女嫁未畢。

僧別不久,友忽亡,

僧往吊,作詩曰:「吾友名為張祖留,勸伊念佛說三頭,可憐閻老無分曉,未了三頭便去了。」

四、結語

🔵信願持名,缺一不可,如鼎三足,缺一便傾

信願堅固,持名雖未得一心,臨終亦可仗佛慈力決定得生,須直下承當,往生就好。

🔵欲自在往生,唯徹底放下,老實念去,

不可執理廢事,信願落實在持名上,在這句佛號上要狠下功夫

虛雲老和尚:「一心念佛,淨念相繼,便是放下第一法」;

劉素雲老師:「假的呀,趕快把它放下吧!真的呀,趕快把它提起來吧!除這句阿彌陀佛佛號之外,其他的統統是假的」

🔵娑婆世界放得下,阿彌陀佛提得起,極樂世界去得了。

老法師:

⭕我們這個世界有,極樂世界就有;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沒有,極樂世界還有……

極樂世界是法性身,法性不生不滅

我們這個世界是法相土,阿賴耶的相分……它是生滅法,它是有壽命的,將來肯定像天文學家觀察到的……整個星系大爆炸。這是佛法說的,苦、空、無常

極樂世界法性土……沒有生滅的現象,沒有相續的現象,它叫無量壽

往生到極樂世界得的身體是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這誰住的?法身大士他們所居的……真性所現的,所現的身,所現的土,真的是無量壽……

花草樹木,無量壽,沒有生住異滅;

山河大地,無量壽,沒有成住壞空……

⭕兩個世界比較,看清楚、看明白,什麼應該捨,什麼應該取

娑婆世界你就很樂意的放下,歡喜放下,你不會再留戀它,你也不會執著它,統統放下,一心取極樂世界。

這個心真誠心,願生極樂,願意親近阿彌陀佛,依阿彌陀佛為老師,在極樂世界成就圓滿菩提……

⭕經要讀,要相信,不能懷疑。讀經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我們要常常聽,對它產生信心,不再懷疑了……

什麼時候是不再懷疑?真放下了,二六時中就一句佛號,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像海賢老和尚一樣……對於整個宇宙一切萬法,充滿了感恩的心,沒有怨恨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菁華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