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惠群生——大道至簡 原來如此 YouTube及文字
摘自 02-042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139集
劉素雲老師學習報告 「法雨惠群生——大道至簡 原來如此」
淨空老法師講評
劉素雲這篇文章,大家要認真的多讀幾遍,至少十遍不能缺,你才能發現自己的毛病習氣在哪裡。
[ 佳句筆記 ]
◆一句阿彌陀佛,這是真言中的真言,這是如來第一大法。這句佛號總持一切佛,念一句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全念到了,一個不漏;這句佛號總持一切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在這一句佛號裡,一法不漏;這句佛號總持一切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都在這一句佛號裡,三藏十二部一部不漏。一句佛號是無量功德的結晶和精華,它是頂峰的頂尖。執持名號,一心念阿彌陀佛,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往生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就。
◆一經一註一佛號,一生修持不拐彎,你今生決定成佛,你拿到成佛的保證書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念佛人,他們往生,都不是一個人去極樂世界的,無量無邊的眾生和他們一起往生極樂了,可以說是度眾無量。
◆把佛陀的教誨落實到生活,就叫做戒。換句話說,守規矩就是守戒,守國家的規矩,守家庭的規矩,守公司的規矩,守佛門的規矩,守道場的規矩等等,你不犯規矩就是守戒。
◆三福、三學、六度、六和、普賢十大願王。這五個科目包括圓滿的佛法,也包括圓滿的戒律…拿所有的戒條對照一下,沒有一條不在這五個科目裡。這五個科目統攝釋迦牟尼佛說的三聚淨戒,全包括在其中了。
◆大徹大悟全靠放下,放不下是凡夫,放下就是佛菩薩,清淨平等覺裡無一物。
◆念佛法門簡中之簡,遇此法門幸中之幸。
◆淨土念佛法門最殊勝的地方是得阿彌陀佛加持。而且這個加持不是在你臨命終時,臨命終時當然加持,現在就得阿彌陀佛加持,時時處處都在加持,佛光時時注照著你,這一點是其他法門所不具備的。
◆修學淨土念佛法門的人,有一個護法團隊護持你。這個護法團隊是阿彌陀佛委派的,共二十五位菩薩,觀音、勢至帶隊
◆真幹還是假幹,這是真學佛和假學佛的分水嶺,真幹真學佛,假幹假學佛。首先要解決真信的問題。試想想,一個不真信佛的人,怎麼能真學真幹?真信,是這個法門的頭一道難關,看看自己,再看看我們周圍的人,有幾個人真信?信,還要去搞別的法門,你信嗎?信,身體不好,生病了,或者遇到不順心的事,還要埋怨佛菩薩不靈,不保佑自己。沒事時還能念幾句阿彌陀佛,幹什麼?求佛保佑。
一遇到事,就把阿彌陀佛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又去求神,又去求仙,又去抽籤、看相、卜卦去了。這樣的人叫什麼信佛人?真正信佛的人,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叫真信。你就從這一點上去觀察,真正信的有幾個人?真正幹的又有幾個人?如果真的信佛,修淨土法門的人,就會死心塌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誰做到了?來佛三聖做到了,他們是真信、真幹、真成就,他們真正成就的標準就是自在往生。
◆好不容易遇到這個法門,決定不要錯過這大好機緣,這個緣是成佛的緣啊!
◆一些淨宗學人走進了誤區,遇到陰霾。怎樣走出誤區?怎樣遠離陰霾?最最重要的一定要遵守釋迦牟尼佛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
◆怎樣去認識無量壽?怎樣去認識阿彌陀佛?怎樣去堅定願心?這一部經一部註給我們最大的幫助,讓我們在這部經這部註裡去認識諸法實相,唯有認識了諸法實相,你才能夠真正放下,能夠真正放下,你才能一心專念,才能得生淨土,功德就圓滿了。希望我們這一生是在娑婆世界的最後身
◆這個世界的人事物,能不管的儘量別管,萬緣放下,抓住這句阿彌陀佛分秒不捨,這就是來佛三聖給我們表的法,給我們做出的念佛成佛的好樣子,像他們那樣念佛,才能自在往生。
◆我得益於十五年來沒換題目沒拐彎,得益於一門精進長時熏修。我是一個認準一條道一直跑到頭的人,這可能既是我的短處也是我的長處,說短處是固執已見,說長處是信心堅固。放棄佛法,去學那些五花八門的「新法」,這是絕大的錯誤,千萬記住,你所學的法,一定要與諸法實相相應,與諸法實相不相應的是邪法。千萬不要誤入歧途,一失足成千古恨,守住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生決定成就。
◆別人修什麼法門是別人的事,和你一點關係沒有,你幹嘛瞎操那麼多心?費力不討好,還是好好想想自己的往生大事吧。想想自己這一生能不能成就,有沒有把握往生,這是大事,這是真事。
◆從二0一0年第一次見師父到現在,五年多時間裡,我不敢忘記恩師的教誨,努力給大家做個好樣子
第一、做感恩的好樣子。
第二、做一個與人和睦相處的好樣子。
第三、做制心一處老實念佛的好樣子。
第四、做一個自在往生的好樣子。
◆感恩是一種修行,真正懂得感恩的人,他的人生已經達到了最好的境界。在他的世界裡,當下就是極樂世界。對一個學佛人來說,早晨一覺醒來,發現自己還活著,就應當心生感恩,感恩又多一天念阿彌陀佛,感恩又多一天為眾生服務。有了這樣的境界,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到處充滿了值得我們感恩的人事物,這時你會有一種感悟,哇!能夠生活在這個感恩的世界裡,我們的人生多麼美好!我要從自己做起,為大家做一個感恩的好樣子。
◆與人和睦相處,從哪裡下手?從自己下手,我是從自己的家庭開始的…在家庭要講倫理,不講論理;對外,我遵照師父的教誨,不跟任何人事物對立,我遇事息事寧人,什麼都不計較。要懂得寬恕,懂得包容,要謙虛,要禮讓,與人相處絕不指責別人,一定要守住這一點。不要結怨,要盡心盡力,暗中施恩於人,不求回報,這是師父上人對我們的教誨。
四不原則非常管用(不爭論、不討論、不辯論、不解釋)
◆制心一處老實念佛是我們學佛人的本分,是我們的正業、主業。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根本原因在哪裡?一句話,生死心不切。
看破多少,放下多少,你的成就就有多少。一失人身萬劫難復。要時時提醒自己,在這一生當中,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一口氣上不來,你到哪裡去?要快刀斬亂麻,徹底放下。
淨空老法師:
◆學佛的人多,幾個人成就了?念佛的人多,幾個人往生了?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
◆學佛是學覺悟,你覺悟了沒有?最低的覺悟,就是要知道生死事大。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間,有沒有想過,我們真的是從無量劫到今天,都在六道裡頭頭出頭沒,幹生死輪迴的把戲,苦不堪言。今天遇到佛法了,是不是覺悟了?沒覺悟。不但世緣沒放下,不覺悟,佛緣也沒放下。這就是她所說的信心,我們遇到佛法了,遇到怎麼樣?不相信,還是自己主觀觀念在操作。主觀觀念操作什麼?操作六道輪迴。只是把世間法換成佛法,有沒有換過來?沒有,而是把佛法變成世間法,這就叫造孽,你怎麼能出得了輪迴?
◆本來是佛,現在墮落在輪迴裡頭,儒的經沒看懂,佛的經也沒看懂,這多冤枉。要怎樣才看懂?要放下,放下就能看破。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
◆聖教如何承傳?這個大事什麼人能承傳?真誠心的人、恭敬心的人,真正能放下的人,他才能契入。心不真誠,真誠就是菩提心,沒有發菩提心。心是什麼?心是妄念,妄念在佛法講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生煩惱,真心生智慧。真心就是一心,沒有雜念、沒有妄想。
◆守住一個境界。佛門一般講入定,定層次不同,等級無量無邊,每個人不一樣。佛傳過來他的方法,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智慧。定是什麼?定是真心。戒是幫助你從妄心回歸到真心。真心生智慧,智慧從哪來的?是真心裡頭本來有的,不是外頭來的。外面來的我們得向外學,它不是外頭來的。所以,你得小定就生小智慧;得大定就大智慧;回歸到自性本定,那就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智慧是相同的,沒有差別,所以佛佛道同。
◆心是圓滿智慧,你怎麼創作?你講出來東西,是的,這世界上沒人講過,別的世界有人講過,不是你發明的,不是你創造的。哪些人講過?諸佛如來講過。
◆要把自己的真心找回來,往後就這麼一樁事情。
◆不能跟人有牴觸,不可以跟人有對立,為什麼?因為整個宇宙是一體。這一體是什麼?法身…空間跟時間交錯就是整個宇宙,整個宇宙是一體叫法身。
◆螢幕是真的,音像是假的,這個道理你一定要懂,這才叫看到諸法真相了。現在整個宇宙這三種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精神現象,念頭的生滅,自然現象,就像屏幕上的色像一樣。那還有個真的呢?真的就是法身,它永遠不變,就是屏幕的本身,它什麼都沒有,它永遠不變。所以真跟妄,真在哪裡?真跟妄是一體,分不開。但是它決定不一樣,一個有生有滅,一個不生不滅。
屏幕是我,但是人人都把屏幕忘掉了,只看到裡面的現相,色像音聲只是看這個,把底片屏幕給忘掉了。屏幕在哪裡?就在色相當中,離了色相哪有屏幕?離了屏幕沒有色相,一體。
◆整個宇宙跟我們自己是一體,大慈大悲就從這流出來的…大慈大悲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是大乘佛法。
◆在常寂光裡,並不是木頭人,並不是一切都沒有,不是,眾生有感,他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我們十法界的人,是有時間有空間;佛與大菩薩,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所以千處祈求千處應…宇宙是一體,無論哪個地方動一動,全曉得
◆「述而不作」,沒法子作,「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要想開悟,你要想往生,你要想作佛,你走這條路,絕對正確。搞兩門三門,不行。「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需不需要搞什麼大型活動?不需要。
◆學佛,《無量壽經》經題上講得很清楚,你學什麼?求什麼?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就求這三樁事情。這三樁事情就是三個學位。
◆萬法的真相是自性變現的,見性之後什麼都清楚了,什麼都明白了…孔夫子在世的時候就提倡,「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怎麼會知道?不是清淨平等覺說不出來,他怎麼說得出這個話來。
◆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群書治要》代表了;大乘佛法,《無量壽經》會集本代表了
◆「大道至簡,原來如此」,記住這一句話,不要把佛法複雜化了。尤其是現在的人心浮氣躁,愈容易,他能接受,他能成就,只要持之有恆。就怕改變,今天想學這個,明天想學那個,就完了,那就非常可惜,到你五十歲以後,就非常困難了。
但是淨宗殊勝,最後一天還能幫助你。
◆我們今天在外面辦活動,也要很細心的去思考,緣具不具足。緣不具足決定不能做,財力、物力、人力,會對社會造成什麼影響,都要負因果責任。如果影響是負面的,那是三惡道
◆老師教我學印光法師,絕對不會走錯路。我感恩老師,一生依教奉行,一生沒有建道場,這一點很重要,釋迦牟尼佛沒建道場。建道場怎麼樣?你要管人、管事、管錢,你要分心。那就要問,往生會不會有把握?靠不住,真的靠不住。
◆人最重要的老實,老實人有成就…出名麻煩,出名日子不好過,應酬太多,你的精神能量都糟蹋掉了,你不能用功,不能專注。
◆古人教人,一個人一生通一部經,這是很有道理的,為什麼?他心定的,他不散亂。其他的?其他不學他就能廣通,一經通,一切經通…希望年輕人,不要一開端就廣學多聞,那就錯了,你沒紮根。根,紮根就是一部經,一個法門,你才會有成就。根愈深愈好,為什麼?能達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聽經,這是廣學,我們研討是深入。經的意思搞清楚搞明白,怎樣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待人接物,這叫真修。這種落實最重要的,不能離開看破放下。看破是真搞明白了,放下,不放在心上就叫放下,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就對了。心乾乾淨淨,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難,我們還是按部就班的來成就,不要躐等,先修清淨心。不受外面環境干擾就是清淨,逆境裡頭不生瞋恚,順境裡頭不起貪戀,心要平,不受外面干擾,這就是你有一點定功了。定功就自在,煩惱輕,智慧長,對自己修行有很大幫助。
偈頌彙整
小廟高僧有真道 九十二載念佛號 一句彌陀念到底 上品上生誰知道
海賢老和尚 世人好榜樣 一句阿彌陀 回歸極樂邦
一經一註一佛號 快速穩當成佛道 一生堅守不換題 西方極樂去報到
一部無量壽 彰顯般若光 依此來修行 決定成大道
歷代祖師皆念佛 個個往生去極樂 大道至簡師親證 我們皆是受益者
大道至簡成就快 榜樣就在你眼前 古往今來有實證 怎奈有眼看不見
三聚淨戒世尊說 五個科目全包括 大道至簡不繁雜 一一落實在生活
心若無所住 妄心自不生 本具常寂光 自心是淨土
凡夫成佛一念間 大道至簡是真言 莫把成佛複雜化 放下便是作佛了
佛法大海信則入 智慧之性妙無窮 你若信佛真實語 老實念佛求淨土
濁世惡苦人皆見 佛說此語三千年 諄諄告誡後來者 老實念佛回家轉
種種誘惑是考驗 法身慧命勿自斷 一心念佛求淨土 無牽無掛回家園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菁華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