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草
主耶稣在世时,讲了一个下到阴间里的财主的比喻。在这比喻里,主说到,这位在阴间里受苦的财主,向亚伯拉罕发出了几个呼求,其中一个是,他呼求亚伯拉罕打发拉撒路到他父家去,给他的五个弟兄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见路加福音16:19-31)。对于财主在阴间里受苦时发出的这个呼求,至今我所看到的华人基督教界对此的解读,几乎一致地都认为,这是财主对传福音的呼求,是对自己家人的爱心,为了他家人死后免得和他一样落到在火焰里受苦。
比如,在网上就有几篇持这种观点的文章,《地狱的呼声》(此文认为财主生怕他的五个兄弟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他比今天许多基督徒传福音的心更急切),《传福音的呼声》(此文认为,财主在阴间里发出的是一种传福音的呼声),《四面的呼声》(此文认为,在阴间里的人,会为他们活着的亲人对福音的需要,发出哀声),《福音五个的呼声》(此文认为是财主希望自己仍在世上活着的五個弟兄能及早悔改,把这说成是,一個沉沦了的灵魂,尚且有爱人灵魂的心),甚至还有位名牧曾说过,这个比喻说明了,地狱的人盼望有人去传福音,以此进一步得出,如果不传福音,那么爱心连下地狱的财主的爱心都不如。如此这类解释,使得这位落在阴间里受苦的财主看起来还挺有爱心的样子,甚至于还盼望福音得以传扬。这么说来,落在地狱里的恶人竟然还口出良言了,但这可能吗?主耶稣说,“毒蛇的种类、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 (太12:34-35)所以,既是落在灭亡里的恶人,就不可能说出好话来。催促信徒传福音没有错,但对财主在阴间里这一呼求的如此解读,却是值得被反思和质疑的。
那么,财主呼求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去给他父家作见证,究竟是在表达什么呢?看看财主与亚伯拉罕的这段对话,“我祖阿、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 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 亚伯拉罕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 ”(路16:27-30)从这段经文可见,财主认为他的弟兄之所以不悔改,光是有摩西和先知的话是不够的,要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就必会悔改。但神借着这个比喻里的亚伯拉罕的口,完全否定了财主的这种说辞。亚伯拉罕针锋相对地直白道,他的弟兄之所以不悔改,不是没有足够的见证,而是他们不听劝。所以,这段对话,是财主作为灭亡之人的代表,把他们自己的不悔改和灭亡受苦,归于是神没有给他们有足够说服力的见证,是在控告和责怪神拯救和呼吁罪人悔改的方法不对,也是在嘲讽神的无能,显得神还不如地狱的恶人聪明,还得地狱的人来给神出主意想办法来让人悔改。面对这样的控告,神在此清楚地给予了驳斥。
那些没看清财主这一呼求是在控告、责怪、和嘲讽神,甚至还当成是很值得去肯定和认同的传福音的呼声,是有爱人灵魂的表现,以此来激发和催促信徒传福音,这是何等荒唐和可怕的误解和误用经文!实际上,和财主类似的说辞在现实中也常有所闻。比如,对那些生前没机会听到福音的人,有些人就会认为,有些罪人没有悔改而灭亡,是因为他们没有听到福音或看见足够的见证,否则的话,他们也一定会悔改的。这样的说法,在本质上和财主一样,是在为着罪人的灭亡控告神,把罪人的灭亡归于是神的不公或无能。说这种话的人,无非是相信他们心目中的一些人并没有那么恶,至少没有恶到会拒绝神的真理,只要他们有机会听到真理,按他们的人品,他们就一定会悔改的。这种据于人品来推测罪人对福音的拒绝或接受,完全不符合圣经的教导,因为主耶稣对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说,“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太21:32)可见,会信从神的道的税吏和娼妓,并非是世人眼里有品德的人士,而那些在世人眼里,看起来德高望重的人士,却是比税吏和娼妓更难进神的国。所以,人品的好坏和信不信神、会不会悔改无关,一个罪人悔改的终极原因并不在罪人自己身上,乃在于施恩的神,“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罗9:18)
为灭亡之人鸣冤报不平,无异于控告神不公义,或嘲讽神行事不够聪明,还要人来出谋献策,面对这类攻击和抵毁神的言行,当如亚伯拉罕那样,即刻给予坚决的否定。“耶和华在他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他一切所作的、都有慈爱。”(诗145:17)“深哉、 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 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罗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