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罪与罚》的妓女索非亚是世人美化罪恶的典例

作者:小草

主耶稣基督的救赎并不排斥妓女,因主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 神的国。”但妓女得以进天国那也是需要认罪悔改,不再行淫乱,遵从神的教导。淫乱是神所恨恶的罪恶,亚当的后裔都是罪人,既使不是妓女也是罪人。在神的眼里,娼妓并不会就比别的罪人更难或更迟进神的国。但这不等于说,妓女就可以一直行淫乱下去,而是一旦信从耶稣基督,就不可以再当妓女了,就要彻底悔改,离开淫乱的生活,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这本书里,描写了一个被生活所逼而沦落为妓女的索非亚。作者把索非亚刻画成一个信奉上帝、心地善良、俨然像个圣女的人物,以致有人称她是“披着罪人外衣的天使”,一个比“很多基督徒要高尚得多”的女孩(见发表于《海外校园》OC爱看网上的《苦难中的爱情--重读<罪与罚>》,作者:雁子)。对妓女索非亚的美化,其实是对罪恶的美化,这种对罪恶的美化在文学作品里比比皆是。比如,善良的巫师,富有怜悯之心的杀人犯,高尚可爱的妓女,忠于爱情的同性恋者,等等等。把这种矛盾的、不相容的、美与丑、黑与白的人性融合于一体,美其名是在揭示人性的多面性,而实际上是在混淆黑白,善恶不分。这样的文学创作很容易让人觉得,罪恶并不是那么丑陋和可恶,罪恶的根源可能是来自社会的问题或来自别人的罪恶,杀人犯和妓女的本质还可能是善良和圣洁的。

但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上帝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17:9)“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 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罗3:10-12) 亚当的后裔里,没有一个人的本质是善良和公义的,都是堕落和败坏的。既使一些人的言行在世人看来是善的、或义的、或美好的,但在神看来并非如此。违背上帝律法的就是犯罪,在罪恶里没有什么善良和公义可言。人的罪恶是出于自己的罪性,而不能责怪到社会或别人头上去。

《罪与罚》的作者把索非亚去当妓女的原因归于为了其家人的生存需要,这就让人觉得她是在为别人而牺牲自己,就给她的卖淫找到了高尚的理由。但是,罪恶并不因动机的高尚就不成为罪恶了。或许有人会说,那是生活所逼的,并不是她愿意去当妓女,要是社会制度好些,她家不那么穷,那她就不至于沦为妓女了。那么,索非亚的故事岂不等于是说,虔诚信仰上帝的索非亚被生活逼到不得不去当妓女了?换言之,上帝并不见得就会供给信靠祂的人的生活所需,以致于既使虔诚信靠上帝,还是可能发生为了最基本的温饱而堕落为妓女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小说,无疑是美化了罪人,为罪恶找借口,同时还抵毁了上帝对其百姓的供给和保守看顾。

经上说,“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耶和华的、甚么好处都不缺。”(诗34:10)主耶稣说,“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他.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么。”(太6:26)所以,神的儿女天父必然看顾和供给,是不可能缺食忍饿的,更不可能落到为了生存而去犯罪堕落的境地里去。

固然,基督徒在生活里也会有遭遇难处的时候,但他们靠的是神的恩典来胜过,借此也见证和彰显了神对其百姓的信实和恩慈。但在索非亚的故事里,我们看不到她对神的仰懒和信靠,而是她靠自己的方法,且是以神所恨恶的卖淫的方式来解决生活的难处。她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把肉体的需要置于比遵从神的话更高的位置上。主耶稣在饥饿时,面对撒旦的试探,主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所以,遵从神的话远比肉体的需要对人的生命更为重要,“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罗8:6)

圣经的记载让我们看到,被所神救赎的人,是离开罪恶,不再去犯罪,不再活在罪中的人。当主耶稣赦免那个行淫时被抓的妇人时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8:11)被主救赎后,就不能再去行淫了。而索非亚却是反过来,在信靠上帝后,反而堕落到罪恶的生活里去。那么,上帝在她身上的救赎在哪里?所以,索非亚的故事不是一个基督徒的故事,索非亚也不可能是一个真实的基督徒,她只存在于文学世界里,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被神拯救脱离罪恶,进到神的国里的人,就不再活在罪中。圣经说,“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 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 神的国。”(林前6:9-10)所以,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活在神国里,又活在罪中,不可能同时是基督徒,又是妓女,或是酒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