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Dec 13, 2010 3:47:45 AM
大智度論
孔雀雖有色嚴身 不如鴻鶴能遠飛
白衣雖有富貴力 不如出家功德深
依照經典《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所載,出家僧可以分為四種:福田僧
、凡夫僧、聲聞僧、菩薩僧。﹝大正3、299~300﹞
福田僧
在四種出家眾中,福田僧是比較平凡的。它是指一些出家人,本身並
沒有通達經律論三藏,修行也不算很好,不大會說法。但是,他對佛像、
佛法、聖僧以及戒律,都能尊敬。本身也深信因果,能止惡從善,雖然有
時會犯錯,但隨即懺悔,犯戒而不壞正見。
所以,仍是眾生的福田,護持、供養他們,能得到很大的功德。這是
表示:有些出家人儘管學識、修行並不好,可是,因為他的僧相,能給予
眾生清淨、解脫的感覺,本身仍然是眾生的福田,能令眾生種下福德,獲
福無量。
凡夫僧
它是指修行修得很好,正見也具足,能為人演說佛法,能度化人們信
仰佛教、教導人們修行的出家法師們。由於本身未悟入解脫果位,所以,
雖然有良好的學養與德性,也只能稱為凡夫僧。
聲聞僧
聲聞僧則是聖僧,生死煩惱已解脫。從狹義上來說,是指佛世的出家
弟子,依靠佛陀的聲音,來聽聞到佛法,從而悟入四聖諦,解脫了生死煩
惱,例如: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等都是。
但從廣義上來說,凡從聽聞到佛法,包括從文字上看到,因而悟入解
脫的,都可以說是聲聞。如果對方是出家人,自然是聲聞僧了。
菩薩僧
菩薩是大乘的修行人。菩薩僧不完全是出家,也包括在家眾。例如: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就現在家相;彌勒菩薩、地藏菩薩則
現出家相。但他們不分出家在家,都是菩薩僧。菩薩僧與聲聞僧的不同是
:他們具有較大的智慧與慈悲,度眾生的方便也比較多。
這四種僧,也可以用來表達出家修行的過程。例如:初出家的,剛開
始修行,佛法知見也尚未具足,大致上只屬於福田僧的範圍;出家一段時
間之後,修行與知見已具足,也能演說佛法,便進入凡夫僧的階段了;進
一步,能夠悟入解脫的話,就是聲聞僧;自度之後,進而度他,具有廣大
的智慧與慈悲,便是菩薩僧。
──引自慧廣法師著《佛教的教理與修行》一書,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