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Mar 02, 2011 3:5:39 AM
宋代「慈雲懺主」遵式法師十念法門
每日清晨服飾已後, 面西正立合掌連聲, 稱阿彌陀佛, 盡一氣為一念, 如是十氣名為十念, 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 惟長惟久氣極為度, 其佛聲不高不低, 不緩不急調停得中, 如此十氣連屬不斷, 意在令心不散, 專精為功故, 名此為十念者,顯是藉氣束心也。作此念已,發願迴向云: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經十念頃。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我今自憶。此生已來。不造逆罪。不謗大乘。願此十念。得入如來。大誓海中。乘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欲命終。自知時至。身不病苦。心無貪戀。心不倒散。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作已便止不必拜。要盡此生不得一日暫廢。唯將不廢。自要其心得生淨土)。
每日早上,洗臉刷牙後,穿整齊的衣服;有佛堂者,面對西方三聖;無佛堂者,面對西方,合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亦即吸滿一口氣,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到氣盡,不論念多少聲都稱為一念;就這樣重復十口氣為十念。念佛時,聲音要不高不底,不緩不急,平穩的念,千萬不可為了趕時間,急急的念完;若是太過急燥,氣會不不平隱,會有傷氣的情形。連接十氣不間斷,就有「藉氣束心」的功能,就有令心集心一處的功效,就有著「志心信樂」的「志心」功效。念完十念後,必須接著念「發願迴向文」來生起欣樂極樂世界的信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