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Mar 12, 2018 3:39:48 AM
談談佛經中的「億」字
林崇安
(法光雜誌,272期,2012年5月)
http://www.insights.org.tw/xoops/modules/articles/article.php?id=200
佛經中描寫時間、長度、諸天和人等的數字時,動輒數億,有時會讓人覺得「太誇張」了。現在先舉《阿含經》的例子:
(1)《長阿含經》第三○經《世記經》說:
「時,兜率天子聞此語已,卽自莊嚴,備諸兵仗,重被寶鎧,駕乘寶車,與無數巨億百千天眾圍遶,在須彌山南面住。」
(2)《中阿含經》第一八○《瞿曇彌經》中,佛說:
「阿難!布施畜生得福百倍,施不精進人得福千倍,施精進人得福百千倍,施離欲外仙人得福億百千倍,施向須陀洹無量,得須陀洹無量,……」
(3)《雜阿含經》(大八八五)中,佛說:
「云何無學宿命智證通?謂聖弟子知種種宿命事:從一生至百、千、萬、億生,乃至劫數成壞……」
(4)《增一阿含經》第三八一經中,佛說:
「爾時,有佛名曰寶藏如來,……彼佛亦復三會,聲聞初會之時『一億六萬八千』之眾,第二之會『一億六萬』之眾,第三之會『一億三萬』之眾,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
以上這四經中,都有「億」字。經文(2)中的「百倍、千倍、百千倍、億百千倍、無量」,依次描寫以倍數增大的數字,此中的「億」不及「無量」來得大。經文(3)中的「百、千、萬、億」是一組規律倍增的數字;古時中國和印度的數字都是十進位,十百是千,十千是萬,十萬是億。經文(4)中的數字也是以十萬為億:『一億六萬八千』、『一億六萬』、『一億三萬』,其單位從『億、萬、千』下降,所以,(古)一億六萬八千=今十六萬八千,(古)一億六萬=今十六萬,(古)一億三萬=今十三萬。接著,我們可以應用到《增一阿含經》第三八一經的經文:
「彌勒出現世時,聲聞三會,初會之時九十六億比丘之眾,第二之會九十四億比丘之眾,第三會九十二億比丘之眾,皆是阿羅漢……。」
可以推知,經文中初會的九十六億比丘眾=今九百六十萬比丘,第二會的九十四億比丘眾=今九百四十萬比丘,第三會的九十二億比丘眾=今九百二十萬比丘。進一步,我們可以順便釐清彌勒將來成佛的時間離今多久?
早期翻譯出的《佛說彌勒來時經》說:
「彌勒佛却後六十億殘六十萬歲當來下。」
以十萬為億,顯然此處(古)六十億殘六十萬歲=6,600,000=(今)六百六十萬年。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沮渠京聲譯)說:
「閻浮提歲數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於閻浮提。」
此處億萬指十萬,所以(古)五十六億萬歲=5,600,000=(今)五百六十萬年。
我們可以概略的說,彌勒菩薩距今約五六百萬年下生人間成佛。
http://blog.xuite.net/benleehk168/blog/245092235-%E5%BD%8C%E5%8B%92%E5%9C%A8%E8%B7%9D%E4%BB%8A5.76%E5%84%84%E5%B9%B4%E5%BE%8C%E4%B8%8B%E7%94%9F%E4%BA%BA%E9%96%93%E7%9A%84%E8%AA%AA%E6%B3%95%E4%B8%8D%E5%A6%A5
兜率天的壽命四千歲,兜率天一天是人間四百年,推算之結果為五億七千六百萬年
4000*360*400=576000000
http://blog.xuite.net/benleehk168/blog/245092672
劫即是一段非常非常長久的時間。
由人壽最短十歲始,每百年增一歲,增至人壽八萬四千歲為止;註: (84,000-10)x100=8,399,000 約八百四十萬年
再由人壽八萬四千歲開始,每百年減一歲,減至人壽十歲為止;
如是一增一減,合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稱為一小劫。
二十小劫為一中劫。
四中劫為一大劫。
四中劫,指成、住、壞、空各二十小劫。即成二十小劫,住二十小劫,壞二十小劫,空二十小劫。合之為一大劫。
增劫:由人壽最短十歲始,每百年增一歲,增至人壽八萬四千歲為止;840萬年。
減劫:再由人壽八萬四千歲開始,每百年減一歲,減至人壽十歲為止;840萬年。
小劫:如是一增一減,合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稱為一小劫。1680萬年。
中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3.36億年。
大劫:四中劫為一大劫。13.44億年
四中劫:指成、住、壞、空各二十小劫。即成二十小劫,住二十小劫,壞二十小劫,空二十小劫。合之為一大劫。
諸佛是在住劫中出世。
現在是住劫,於二十增減中有千佛出世。既多賢聖,故稱賢劫。
其千佛出世次序如下:
第一至第八小劫,無佛出世。
第九劫減至人壽六萬歲時,拘留孫佛出世,為賢劫第一尊佛。
減至四萬歲時,拘那含牟尼佛出世,為賢劫第二尊佛。
又減至壽二萬歲時,迦葉佛出世。
減至一百歲,釋迦牟尼佛出世,為賢劫第四尊佛。
第十小劫,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彌勒佛出世,為賢劫第五尊佛。
第十一至十四小劫中,無佛出世。
第十五小劫,有九百九十四佛相繼出世。
第十六至十九小劫,無佛出世。
第二十小劫,樓至佛出世。
合為賢劫千佛。
在賢劫13.44億年間1000位菩薩成佛。
或者可以看為:住(中)劫中3.36億年中千佛出世。
也可以看作: 住(中)劫中第九小劫至第二十小劫之間。即2.016億年間)
1、諸佛是在住劫中出世。
2、現在是住劫,於二十增減中有千佛出世。既多賢聖,故稱賢劫。
3、其千佛出世次序如下:
第一至第八小劫: 無佛出世。
第九劫:
減至人壽六萬歲時: 拘留孫佛出世,為賢劫第一尊佛。
減至四萬歲時: 拘那含牟尼佛出世,為賢劫第二尊佛。
又減至壽二萬歲時: 迦葉佛出世。
減至一百歲: 釋迦牟尼佛出世,為賢劫第四尊佛。
第十小劫:
人壽八萬四千歲時: 彌勒佛出世,為賢劫第五尊佛。
第十一至十四小劫中: 無佛出世。
第十五小劫: 有九百九十四佛相繼出世。
第十六至十九小劫: 無佛出世。
第二十小劫: 樓至佛出世,為賢劫最後一尊佛。
三.賢劫千佛出世時間表:(二億年間千佛出示)
拘留孫佛出世時間: 5990000+1027(623)約599.1萬年前
拘那含牟尼佛出世時間:3990000+1027(623)約391萬年前
迦葉佛出世時間: 1990000+1027(623)約191萬年前。
釋迦牟尼佛出世時間
一說:周昭王 (甲寅)二十四年公元前1027年
一說:周襄王鄭 (戊酉)三十年 公元前623年
彌勒佛出世時間: 84000000+10000-1027(623)-2018約840.7萬年後。註: (100-10)*100=9000約10000
994位佛相繼出世時間: 5小劫×1680萬年。約8400萬年後-後1.008億年間。
樓至佛出世時間: 10小劫×1680萬年。約1.68億年後
印度的「億」有四種說法:1.十萬為億,2.百萬為億,3.千萬為億,4.萬萬為億。《瑜伽師地論》、《顯揚聖教論》中是以「百萬為億」,《華嚴經》是以千萬為億,《大智度論》則以十萬為億。
在[佛說萬佛名經]中,西方的時間一天一夜是娑婆的一大劫,袈裟幢世界一天一夜是西方的一大劫
(以下的時間應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為準, 若是用娑婆世界時間, 經宿,一日一夜, 三七日換算成極樂世界時間, 幾乎沒有差別)
上品上生:
『行者見已,歡喜踊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
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授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上品中生:
『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讚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臺,成大蓮華,經宿則開。』
『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現前授記。』
上品下生:
『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華,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
中品上生:
『蓮華尋開,當華敷時,聞眾音聲讚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中品中生:
『在寶池中,經於七日,蓮華乃敷。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
中品下生:
『經七日已,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
下品上生:
『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經七七日,蓮華乃敷。』...
『當華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
下品中生:
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經於六劫,蓮華乃敷。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下品下生:
『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