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Nov 22, 2015 3:36:33 PM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B%E9%97%9C%E9%BD%8B%E6%88%92
根據《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八關齋戒為一日一夜遵守如下八種清淨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泆,不妄語,不飲酒,不著華鬘香油塗身,不歌舞觀聽,不坐臥高廣大床,不非時食。據《優婆夷墮舍迦經》,因在家信眾為經營家計,不能長時間受持戒律,為了有心精進的在家眾,所以佛陀特別制定此一律儀。
不殺生。同五戒。
不偷盜。同五戒。
不淫。因為居住於寺院,此指徹底禁慾,而與五戒中的不邪淫略有不同。
不妄語。同五戒。
不飲酒。同五戒。
不眠坐華麗之床。
不著香華鬘、不香油塗身、不觀聽歌舞。(有時拆為二戒:不香花鬘嚴飾其身為一戒,不歌舞觀聽為一戒。)
不非時食(持齋)。一日只能用一餐,時間只限於日出至中午,在期間之外則不再進食(過午不食)。
http://new.jingzong.org/Item/2626.aspx
「八關齋戒」是在家眾修二十四小時出家眾的戒,期限是一天一夜。
八戒」分別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七不歌舞倡伎,不往聽觀。八不坐高廣大床。
八關齋戒的內容,前五項即是五戒,只是將五戒中的「不邪淫」改為「不淫戒」。因為受持八關齋戒時,不但禁止邪淫,即使合法夫妻間的關係也不可,所以受持八關齋戒的在家信眾稱為「淨行優婆塞、優婆夷」。後面三項,則與出家眾沙彌十戒相同,僅不含沙彌第十戒「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
http://www.ctworld.org.tw/turn/blossom/044.htm
「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及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受此戒者不得使用脂粉、香水,不可穿戴耳環、項鍊及華麗的衣服,亦不可賭博。古時印度人喜歡將香花貫串起來,戴在頭上或身體上作裝飾,此即是鬘。香花鬘為妝飾品的代表,「不著香花鬘」,包括不得戴耳環、項鍊、手鐲、戒指等妝飾品。
「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這條戒包含不唱世俗歌曲、不跳舞演戲,作種種娛樂性的活動。「不往觀聽」,不但自己不作,連看都不要看,聽都不要聽,因為這些塵境會使心意識散亂顛倒,失去正念。這些聲色只是刺激感官,迷惑心理,使自己得到暫時的滿足,等到刺激一過,心當中依舊空虛、煩惱。這些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追求攀緣只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這條戒就現代來講,不僅是不要去聽、去看歌舞表演,連電視、電影都不要看,如此更能使自己這念心清淨,真正達到持戒的目的。所以受持八關齋戒這一日一夜期間要住在道場裡,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收音機、電視機,親人在觀看,自己不能不聽、不能不看,最低限度眼睛一定會看到、耳朵也會聽到,雖然只是短暫的時間,無形當中持戒就不清淨了。
所以持戒有粗細之分,粗就是不看、不聽,不過雖然作到自己不去看、去聽,不小心聽到或看到了,心當中還是會蠢蠢欲動,這就是六根攀緣所造成的習氣。所以持守八關齋戒,先藉由事相上的實踐,戒掉粗的習氣,然後再慢慢將細微的習氣除掉,由淺入深,最後就能達到解脫自在的境界。
高廣大床的「高」是指高度,從地面一直到床面如超過如來八指就算高。如來指釋迦牟尼佛,佛的手指很長,一指有二寸,八指即一尺六寸左右。廣就是一個人睡覺翻身不會掉到床下的寬度,約一公尺半左右。超過以上尺寸,就算是高、廣。道場中大眾睡在通舖,雖然高超過一尺六寸、寬超過一公尺半,但不算高、廣,因為每個人所睡的空間還等於是一個單人床。
以上是以尺碼論高廣,還有以質料論高廣,漆彩雕刻及紗絹帳褥之類的精美床座,亦算高廣大床。坐臥高廣大床不但易使人產生淫念,而且會產生我慢、懈怠、放逸等不好的心念,為了避免這些煩惱,所以不要坐臥高廣大床。
持不非時食戒有種種的利益。然而有些人體弱多病,為了持這一條戒,身體不健康,沒有精神,無法用功,此時就必須開方便,多餐少食。開緣的方法就是合掌稱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請賜弟子方便藥石。」晚上吃東西就好比是吃藥,為了要繼續用功修行而吃,不是為了滿足貪欲而用。
我們身上有無量的細胞,吃東西是為了提供營養給細胞。眾生皆有我執,迷執色身為「我」,於是把細胞當作自己。佛經裏提到:我們身上有八萬四千戶蟲,由細胞的角度來看確實在是如此的,人類身體裡也有許多寄生蟲,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因為這些細胞、寄生蟲需要吃,所以自己才會餓、想吃。
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的,因緣和合即有,因緣不具足即壞滅,因為是因緣和合而生,沒有固定的自性,所以是空性。能夠如實了知身體本是空性,破除我執的人,就能夠經常入空定,在入定當中,身心凊淨,即使不吃也一樣能健康;可是一旦出定,這些細胞就又要吃了。在人世假借身體來修行,為了調身,不能不吃,但也不能吃太多;既不能太餓,也不能太飽。因為身體虛弱多病,所以開方便晚上用餐,就稱之為「藥石」。吃東西要適可而止,這就是從事上來遠離不清淨的因。
http://www.fo-yi.com/Fbgzj10.html
弘一大師受八關齋戒法
依《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錄出
歸命一切佛,惟願一切佛菩薩眾攝受於我。
我今歸命勝菩提,最上清淨佛法眾。
我發廣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仟除一切不善業,隨喜無邊功德蘊。
先當不食一日中(案即一日夜中過午不食),後修八種功德法(以上三說)。
我名某甲,惟願阿闍梨攝受於我,我從今時發淨信心,乃至坐菩提場成等正覺,誓歸依佛二足勝尊,誓歸依法離欲勝尊,誓歸依僧調伏勝尊。如是三寶是所歸趣(以上三說)。
我某甲淨信優婆塞(案受八戒者,正屬在家二眾。亦兼通於出家諸眾,如《藥師經》中所明。此文且據在家者言,故雲優婆塞。若出家者,隨宜稱之),惟願阿闍梨憶持護念,我從今日令時發起淨心,乃至過是夜分,訖於明旦日初出時,於其中間奉持八戒。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非時食、七不華發莊嚴其身及歌舞戲等、八不坐臥高廣大床。我今舍離如是等事,誓願不捨清淨禁戒八種功德(以上三說)。
我持戒行莊嚴其心,令心喜悅,廣修一切相應勝行,求成佛果。究竟圓滿(一說)。又誦伽陀頌曰:
我發無二最上心,為諸眾生不請友。
勝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間廣利益。
願我乘是善業故,此世不久成正覺。
說法饒益於世間,解脫眾生三有苦。
歲次壽星沙門善夢①敬書時居豐州②靈應山中
①善夢:弘一大師別號之一。
②豐州:即南安。
本文系弘一大師一九四零年十一月作於福建南安靈應寺。
普勸出家人常應受八戒文
弘一法師
八戒正為在家二眾而制。但出家五眾亦可受之。如《藥師經》謂,苾芻、苾芻尼(即是比丘比丘尼)等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求生西方而未定者,若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以此經文證之,可知出家人亦應受持八戒。雖八戒戒相,於比丘戒或沙彌戒中已具。今為令功德增上,故不妨再受八戒也。
八戒通大小乘。小乘者,如成實論等。大乘者,即菩薩八戒,如《文殊問經》及《八種長養功德經》(此經余已書寫佛學書局流通)所明。吾等既已受菩薩戒,今受八戒亦即是大乘八戒也。
受八戒之時日,或每月六齋日受,或每日受(長期)。悉可隨意。
若長期受者,或每日晨起受一次(限於一日夜)或數日數月而總受之。(例如欲連受一月者。於第一日晨朝發心受時,陳明一月。則此一月限內皆有數,不須再受。)悉可隨意。
受八戒時,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
受時,限於晨朝。或因事須延至日午前後乃受者,必須於晨朝心念,決定今日受八戒,如此作意,雖延時緩受無妨也。
受戒之文,或依隨機羯磨所載,或依八種長養功德經文,悉可隨意。
若依隨機羯磨文而自誓受者,應略刪改。如淨行優婆塞,應改為淨行菩薩,或改為淨行出家優婆塞。又如說戒相文中,“能持否答言”五字皆刪去(因自誓受故)。又離高勝床上坐,今以因緣不具未能十分如法,(床足太高)於此條戒相說畢,下文“能持”二字不說,可改為“離高勝床上坐,今僅能隨分受持,不作倡伎樂故往觀聽能持”。
又受畢發願一文,可以改為願我臨欲命終時四偈,及我此普賢殊勝行一偈。或有人願用原文者,亦善。
受持八戒之受法詳解並功德,廣如羯磨疏記及行事鈔記所明。自披尋之。
受持方法
如從師受,自有受戒儀規,故本文略而不說。如目前無師,南山律開許在佛前自誓受。至受持之日期長短,或一日一夜,或每月六齋日或每年三長齋月,或一年,或盡形壽,隨各人之志願,及其力所堪能,自定之。至於受戒時候,應在早晨,或每遇持齋日在佛前受,乃至盡形壽總作一次受,悉可隨意。所謂一日一夜者,以此戒之持法自日中至翌晨明相出現,即為圓滿故。現每有天未明秉燭而食者。應亦以破齋論,不可不注意也。每月六齋日者,《智論》雲:“初八,四天王使者下;十四,王太子下;十五,四天王自下觀察眾生善惡;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亦爾,小月應二十八、二十九。”三長齋月者,正、五、九三月冥界業鏡,輪照南洲。若有善惡,鏡中悉現,故令修善。一年者。依《藥師經》所云:至於盡形壽受持,則出家人之本份,應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