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Jul 19, 2016 2:16:48 AM
https://www.facebook.com/lionccm/posts/778875542213334
戒律問答20140907(45)
四十五,問:捨食的做法是什麼,如何捨食?
答:這是出家眾的戒法。依佛在世的時候,比丘沒有隔宿之糧,沒有隔天的飲食。所以南傳的比丘天天要托缽,托缽回來吃剩的就倒給狗貓吃,比丘是不蓄存的。佛法傳到我們中國來,因為風俗習慣不同,托缽是比較沒法實行,因此祖師建立叢林,就有廚房,齋堂等等,過著開緣的生活。雖然如是,而其中也有戒法的制定。佛在世的時候,因為比丘生病,要照顧病比丘,沒辦法天天去托缽,有時病人須要適合的飲食,需要自己煮食,因此也是由這樣因緣而有廚房的產生。
基本上來講,我們要護持師父的戒法,譬如說,居士早上供養飲食,在供養的當下有所謂的手法,這個法會保持到過午之前都在,過午之後手法會失去。因為護戒,師父吃剩的東西,基本上是不蓄,因此要捨食給護持的淨人或居士,就跟淨人說:殘食捨給你。當下淨人也可以轉供養常住,就說:供養常住。是常住的飲食,大眾不會犯戒。隔天淨人再供養(手受),就如同新得的。另外過了午之後,居士供養如法的非時漿,如過濾清澄的果汁蜜水等經手受後,在四十八分鐘內喝完就可以。假如沒喝完,超過時間手法就失去了,如果要再喝怎麼辦?法失去了,要將非時漿先捨給居士,然後他重新供養,手法可以再有四十八分鐘。這都是生活上的一些威儀,是戒法的範圍,我們居士了解了,能發心護持師父們的戒法,那是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