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Dec 28, 2011 10:22:31 AM
※ 《心經》是大乘佛教中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圖為元代趙孟頫書寫心經墨跡複刻品。
■ 瞿宗樺
《心經》又稱作《般若心經》,全名《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大乘佛教流傳最廣的一部經典。「心」,就是精要的意思,一般認為《心經》乃是自《大般若經》中所摘錄出來的,由於《大般若經》一共有六百卷,將近480多萬字,經文冗長且艱深,很少人能讀得懂它,所以將菁華部份摘錄出來,重新編寫作《心經》,《心經》的經文雖然很簡短,然而大般若經精要,都濃縮在其中。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的譯者果真鳩摩羅什?
目前較通行的《心經》漢譯本,是由玄奘法師所譯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下稱作「玄奘版」),在《大正藏》中,則尚收錄有6部漢譯本(如表1)。其他英譯本、梵音譯本、日譯本、藏譯本、白話語譯本,則不在本次的介紹、討論範圍之內。在現存7部漢譯本中,唯有「玄奘版」與鳩摩羅什所譯出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沒有一般完整經典所具備的序分及流通分,其他5種譯本皆具備了序、正、流通。其中,般若、智慧輪、法成、施護譯本,序與流通都相同,惟有法月譯本的序分,多了觀自在菩薩請說一節。
在這7部漢譯本中,最早的版本是由鳩摩羅什所譯出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以下稱作「羅什版」)。但即考據梁代僧祐的《出三藏記集卷四》和隋代法經的《眾經目錄卷四》,皆將「羅什版」列入「失譯」,即有此流傳經本,但不清楚由誰翻譯而來;或列入「別生」,即「於大部內鈔出別行」,譬如在在唐高宗麟德二年(AD 665)靜泰編的《眾經目錄》便將《摩訶般若波羅蜜神咒經》、《般若波羅蜜神咒經》列為「別生」。
直到了西元8世紀,唐代智昇所編輯的《開元釋教錄》,才將《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判定為羅什譯本,然而在《開元釋教錄》中並無註明考據來源,同時《開元釋教錄》的編輯年代(AD 730)也去玄奘(AD 602~664)多歲了,可信度不高。因此目前所流傳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是否真為鳩摩羅什所譯,恐怕尚有可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