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Mar 17, 2011 3:42:1 AM
輕重戒的名稱,各種戒本有各種不同的稱呼。 以重戒來說, 《瓔珞經》稱十條重戒為「十不可悔」, 《梵網經》稱為「波羅夷」, 《瑜伽論》戒本稱為「他勝處」, 《優婆塞戒經》稱六條重戒為「六重法」。 以輕戒來說, 《梵網經》稱為「輕垢」, 《地持經》名之為「突吉羅」, 《瑜伽論》翻為「惡作」,稱為「違越」, 《優婆塞戒經》稱為「失意罪」。 這都是根據戒罪的功用及其罪性的分量而立的名稱;名稱雖異,所指則一。 《瓔珞經》說:「十重有犯無悔」; 犯了輕戒,「得使悔過,對首悔滅」(《大正藏》二四.一○二一頁中)。 犯了十重戒沒有懺悔除罪的方法,所以稱為不可悔; 犯了重戒等於人斷了頭,不能再以任何的佛法之藥來救治, 所以稱為斷頭罪,波羅夷就是斷頭的梵文音譯; 犯了重戒,即被他來的外在的敵對的魔法戰勝,所以稱為他勝處。 犯輕戒是較重戒為輕的罪業之垢,所以稱為輕垢; 突吉羅是梵文音譯,意思是惡作或是惡說; 犯輕戒乃是違背並且越出了修持者的心行範圍,所以稱為違越;犯輕戒者,乃是妄念所作,違背了修持者受戒時的意願,所以稱為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