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Jul 19, 2016 4:14:4 AM
https://www.facebook.com/lionccm/posts/778875542213334
戒律問答20140907 1-3
問:第三,很多同修要發心受菩薩戒,但因為不通達戒律,唯恐犯戒造惡,得不償失,請法師開示釋疑,以示利弊。
答:我們早上也跟諸位也有解答這一個部分的,他犯戒,受了戒果報比不受的人還要嚴重。在佛《大方便佛報恩經》裡面講,提婆達多造了逆罪,墮落了,但是提婆達多因為最初出家,皈依三寶,有皈依三寶的功德,他下地獄很快的就出來了。在經典裡面講,受戒的人犯過下地獄他的時間縮短了,很快,沒有受戒的人下地獄時間很長。這樣都會下地獄,那該不該受?應該受,很快就出來了。我們早上說了,你沒有受戒的時候,你難道不造過嗎?你不受戒,你犯的過失更多,為什麼?自在,沒有戒法約束,反正我也沒有受戒,好像沒事情,叫掩耳盜鈴。其實受戒,從佛法的觀點來講,我們的六根對六塵就是薰習,我們學佛,你讀經、你聽經就是薰習善的種子,法這一方面的種子。你要沒有學佛,你做一個俗人,沒有學佛的人,你就是薰習六塵的境界、五欲的境界,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我們的果報,從唯識的觀點來講,由阿賴耶的種子成熟了,變現果報出來,「前異熟既盡,復生餘異熟」,由異熟,異熟就是我們的果報體,叫異熟果,這果報體沒有的時候,阿賴耶識的種子成熟了,它又現出一個果報來,就是種子。種子從哪裡來?我們現前第六意識種種的思惟造作,薰習在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所以修行,轉染成淨,就是你授受戒法在法上的學習,戒法你也是薰習。
我們最初當一個佛弟子就是要受戒,就要受戒的。受戒我們發心,我們中國的祖師智慧高,都教我們要發斷惡修善、度眾生的心,就是發菩提心。薰習的種子,叫做成佛的種子。你有這個種子,將來才能夠得到佛法的緣幫助,產生了果報,叫因緣果報。因要得果報的時候,要有助緣的助長才可以的,你沒有栽培內因,緣幫不上忙的。所以佛法裡面講緣起,叫緣起正見。所有的法都要靠緣起,你念佛,你前面的資糧要有,你要有,要有資糧,所有因緣具足,你才能夠成就。阿羅漢裡面有待時解脫,有時解脫的阿羅漢、有不時解脫的阿羅漢,時是時節因緣,要時節因緣具足的時候才成就。所以緣起法,我們都生在緣起法裡面。持戒,按照緣起當中來說,就薰習種子。我們有受戒,我們有這個種子,發心的那個種子在,所以將來你還能夠遇佛法,還是由你栽培這個種子得解脫。所以受戒,我們不了解戒法,你受了戒就要認真學習,不能老是說怕犯戒。你認真學習,萬一有犯,我們趕快發露懺悔,具足慚愧心,你的道業就會進步。我們要沒有受戒,那就無慚無愧的,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反正沒有受戒,他不可能會進步的,反而墮落了。所以這一方面,希望我們當一個佛弟子,我們應該要思惟到這種道理。
所以佛所講的法是圓滿的,我們中國的祖師加以發明,有天台、唯識、中觀、華嚴、賢首,種種的祖師來發明裡面的那些道理,講很多,這些無非都是讓我們應用的,了解它就不會互相衝突,是相輔相成,所有的藥都是治病的。所以在《優婆塞戒經》的業品裡面講,好像一個人重病了,他要組合很多味藥湊合起來,才能治他的病,為什麼?因為他病很重,單一味藥不能治的,要湊合很多的藥。修行當中就要看自己的缺點,譬如瞋恚心,你要修慈悲觀,直接就對治它,修慈悲觀;貪,修不淨觀;愚痴,修因緣觀,對事理不明,修因緣觀。佛有很多的善巧方便,在人的應用,應用得當就是對的。
這是第三,講了之後我們應該發心受戒,我受一條戒也可以,受二條戒也可以,五戒可以分分受,梵網菩薩戒也可以分分受。在家菩薩戒六重二十八輕,基本上來講現在沒有因緣受,都是方便的。為什麼?優婆塞戒它規定很嚴格的,在家居士基本上要受六重二十八輕,你要住在僧團裡面半年,然後考核。僧團考核可以了,種種的威儀、戒法學過了,具足威儀,他有這樣的資格,在佛法裡面來學習,有智慧、有這樣資格的時候,才允許他受,要二十位比丘來授。基本上現在這個授法都是方便的,六重二十八輕都是方便授的。其實你要根據世尊在《優婆塞戒經》裡面所講的,要二十位,他要住半年,在僧團裡面學習威儀,要了解這些戒法,要知道的。所以《優婆塞戒經》裡面的在家菩薩他可以蓄弟子,在家的弟子,基本上他要了解這些道理,怎麼護持僧團,這些他都要了解。好,接著我們再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