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Nov 22, 2015 2:55:41 PM
瑜伽, 瑜珈常常搞混, 念ㄑ一ㄝˊ 或 ㄐㄧㄚ也搞不清楚.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0/06/blog-post_2380.html
教育部網路版的重編國語辭典「伽」本字注音 ㄑㄧㄝˊ,另外增加外語譯名的特別讀音 ㄐㄧㄚ 。國語辭典是這麼說的:
【伽】 ㄑ|ㄝˊ 譯音用字。常用於梵語譯音。如:「伽藍」、「伽陀」。
【伽】 ㄐ|ㄚ 譯音用字。為外語譯音所常用。如:「伽馬」、「伽利略」。
這樣就解決問題了嗎?還沒呢!不對啊,下面兩個字的梵文同樣是 -ga,也都翻譯為「伽」,為什麼定為不同的念法?
【瑜伽】 ㄩˊ ㄐ|ㄚ 佛教用語。梵語 yoga 的音譯:(1)謂修行。指………
【薄伽梵】 ㄅㄛˊ ㄑ|ㄝˊ ㄈㄢˋ 世尊,為佛陀的十種名號之一。由梵語 bhagavan 翻譯得名………
回頭看看國語辭典「伽」字下指定的幾個外文翻譯詞:
【伽藍】 ㄑ|ㄝˊ ㄌㄢˊ 梵語 samghārāma 音譯的省略:(1) 即寺院。………
【阿伽陀】 ㄚ ㄑ|ㄝˊ ㄊㄨㄛˊ 丸藥,特別是指解毒藥。為梵語 agada 的音譯。………
【伽馬】 ㄐ|ㄚ ㄇㄚˇ 人名(Gama, Vasco da)。葡萄牙航海家。西元一四九七年發現………
【伽瑪射線】 ㄐ|ㄚ ㄇㄚˇ ㄕㄜˋ ㄒ|ㄢˋ 一種電磁波。由英語 gamma ray 翻譯得名………
【伽利略】 ㄐ|ㄚ ㄌ|ˋ ㄌㄩㄝˋ 人名(Galileo)。義大利天文、數學及物理學家,………
http://ybh.chibs.edu.tw/
《瑜伽師地論》資料庫 (Yogācārabhūmi database)
https://www.ptt.cc/bbs/Wrong_spell/M.1132149371.A.7BF.html
作者nakadachi ( . NN. )
看板Wrong_spell
標題Re: [讀音] 伽
時間Wed Nov 16 23:42:22 2005
※ 引述《a910639 (三尺秋水塵不染)》之銘言: : 剛剛心血來潮 : 到教育部國語辭典查這個字 : 稍微研究過後 : 來板上和各位板友分享分享 : 伽 譯音用字 : (1).ㄑㄧㄝˊ 用於梵文譯音 如:伽藍 楞伽經 : (2).ㄐㄧㄚ 用於外來語譯音 如:瑜伽 (沒錯喔!) 伽利略 (科學家) 伽馬射線 : 「伽」兩個字讀法不同,乃因為其所用處不同 : 為了明辨,我們把ㄑㄧㄝˊ限定在梵文譯音 : 不過瑜伽也是梵語呀!為什麼要讀ㄐㄧㄚ呢? : 這就推到瑜伽在梵語的音為yoga,所以第二音翻譯應取ㄐㄧㄚ,不是ㄑㄧㄝˊ : 但這也是ㄑㄧㄝˊ和ㄐㄧㄚ的使用界限破格了。 : 所以我想今天我們多把瑜伽寫成「瑜珈」 : 應是為了讓ㄑㄧㄝˊ的使用範圍更明確吧! : 所以今天我們多寫「瑜珈」為多,鮮用瑜伽。 : 這樣一來,ㄑㄧㄝˊ和ㄐㄧㄚ的使用界限就確立了 : 所以理化老師如果提到科學家伽利略 : 不是「ㄑㄧㄝˊ利略」喔!是「ㄐㄧㄚ利略」。 這個現象應該是教育部認可了俗音ㄐㄧㄚ 漢代譯經家造了三個新字"迦佉伽"對譯梵文短元音ka kha ga 這三個字都附在廣韻的戈韻還有早期切韻系的韻書的歌韻的最後面 早期切韻系的韻書還沒有附切語 很明顯這些字是後人添加的 原來是沒有的 在玄應音義 慧琳音義 廣韻 集韻之中切下語都只有"伽" 不跟其他歌戈韻切下字繫聯 也就是自成一群 在早期韻圖韻鏡和七音略中 都沒有這三個字 但是到了宋代韻圖( 切韻指南 切韻指掌圖 四聲等子) 又都有這三字 所以嚴格來說 韻書中的發音只能確定到宋代時 發音是kja khja gja 唐代的發音在韻圖中不太能確定 韻書中只能看出跟其他歌戈韻的字不共用切下字 只能另外找證據 像是跟"伽"同音的"茄" 上海讀ga 閩南念ka1 kjo5 廣州讀khe4 泰語稱茄子khia(這裡i是表展唇音u 下同) 伽 上海讀ga 閩南念ka1 khja5(陽平) 廣州kaa1 khe4 日語念ga 客家kja24 玄奘譯經時把很多漢代的譯字照他的發音改成別的字 但是"迦佉伽"沒有被改 所以在唐代很有可能念ka kha ga a念的很短促 導致後來變成kja khja gja 或是kja khja gja是俗音 沒有被記錄 也可能玄奘也念後者 只是因為某種原因(例如仿古)沒有改 總而言之是後起的 漢代人不是這樣念 迦在廣韻中還另有一音同"加(中古音kia)" 可能跟釋迦牟尼(sakyamuni)有關 要翻譯kya這個音所以把"迦"改變念法 或是跟(辶+枷)這個字混淆了 以上都暗示了在漢代可能沒有kja這個音 廣而言之可能所有-j-介音都是後起的 此為"三等介音後起說"其中一個證據 這三字現在讀音是"jia2 qu2 qie1或jia2" 迦jia2是從中古音kia來的 另外中古kja現在會變成jie2 佉qu2是受到"呿"的影響 是個誤讀( 呿(qu)這個讀音只能追到古今韻會舉要 照廣韻應該"佉""呿"都只念qie2 ) 伽聲母是群母g 所以現在北京話聲調要念陽平 聲母發出氣清音(qie1) 但是上海念ga 可能吳語人士就把"伽"去翻譯ga 像是"伽利略" "伽瑪" 而義大利人Boccaccio翻成"薄伽丘" 就不是吳語人士的翻譯 (只有吳語還保持濁音 所以把ga翻成"伽"可能是江滬地方的翻譯 翻成"加"就不是 因為"加"是清聲母) 因為薄"伽"丘 還是念qie1 所以只有在原文是ga時才念jia2 所以此音應該是後起的 念成jia2並不是起先的讀音 可能是被"加"影響的誤讀 ( 我認為閩語ka1粵語kaa1也可能是誤讀 因為聲調都是陰平 跟"加"同音 比較可能是被"加"影響) 珈 並不是翻譯用字 意思是女人的首飾 瑜"珈"明顯是誤寫 國語字典也未收此辭 總而言之 伽在北京話應該只有一個讀音qie1 jia2這個音是後來出現的 變成只要原文是ga 就念jia2 其他念qie1(例如 薄伽丘) 梵文翻譯的讀音很早就定型了 翻譯梵語ga的"伽"還是念qi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