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Mar 01, 2011 3:38:14 AM
兜率龜鏡集
http://www.cbeta.org/result/X88/X88n1643.htm
○後集 經咒願文
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
若有人受持讀誦。解其義趣。是人命終。為千佛授手。
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即往兜率天上。彌勒菩薩所。
菩薩有三十二相。大菩薩眾。所共圍繞。
有千百萬億天女眷屬。而於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
應當一心自書。若使人書。受持讀誦。正憶念。如說修行。
大灌頂經
佛告文殊師利。若欲生十方妙樂國土者。
亦當禮敬藥師琉璃光佛。若欲得生兜率天上見彌勒者。
亦當禮敬藥師琉璃光佛。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爾時如來為妙德等五百長者。說報恩品已。
復告五百長者言。未來世中。一切眾生。
若有得聞此心地觀報四恩品。受持誦習。解說書寫。廣令流布。如是人等。
福智增長。諸天衛護。現身無疾。壽命延長。若命終時。
即得往生彌勒內宮。睹白毫相。超越生死。龍華三會。
當得解脫。十方淨土。隨意往生。見佛聞法。入正定聚。
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智光諸長者等。既出家已。請問如來。云何修習。
無垢之業。時佛即為說無垢性品已。告諸大眾。若有淨信。
善男子善女人。得聞如是四無垢性。甚深法門。
受持讀習。解說書寫。如是人等。所生之處。遇善知識。
修菩薩行。永不退轉。不為一切諸業煩惱之所擾亂。
而於現世獲大福智。住持三寶。得自在力。紹繼佛種。
使不斷絕。命終必生知足天宮。奉勤彌勒。證不退位。
龍華初會。得聞正法。受菩提記。速成佛道。
若欲願生十方佛土。隨其所願。而得往生。見佛聞法。
究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世尊為彌勒等諸大大菩薩。
說阿蘭若功德莊嚴品已。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
我涅槃後五百歲。法欲滅時。無量眾生厭離世間。渴仰如來。
發無上菩提心。入阿蘭若為無上道。修習如是菩薩行願。
於大菩提。得不退轉。如是發心。無量眾生命終。
上生睹史天宮。得見汝身。無邊福智之所莊嚴。超越生死。
證不退轉。於當來世。大寶龍華菩提樹下。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分別功德論
昔舍衛城中。有夫婦二人。而無子息。敬信三寶。
時婦先亡。由敬信故。生忉利天。顏面端正。彼自念言。
我今端正。此間誰堪為我作夫。便以天眼觀見本夫。
今已出家。年老闇鈍。專信而已。常勤掃洒塔寺為業。
必應生天。時天女降下。住其夫前。比丘見已。問其因緣。
天女答曰。我是君婦。今為天女。我觀天上無堪為我夫。
見君精進。常勤掃塔。必應生天。願同一處。還為我夫。
故來陳其情狀。言訖。還歸天上。時比丘見此事已。
增加精進。修補塔寺。積功轉勝。應生第四兜率天上。
天女憶夫。復來語言。君福轉勝。當生兜率天。
我今不復得君為夫。言訖還天。比丘聞已。倍更精進。得阿羅漢。
願見彌勒佛咒(西國三藏口授得云)
南無彌勒隸耶夜 菩提薩埵夜 哆姪他。彌帝隸
彌帝隸 彌哆囉 摩那栖 彌哆囉三皤鞞
彌哆嚕皤鞞 莎婆訶
彌勒菩薩法身印咒
以二小指二無名指。叉於掌中。以二食指。
各在中指背。令頭著中指甲下。以二大拇指豎。
其二中指頭相離一寸半許。開頭指來去。咒曰。
唵(一)妹夷帝[口*梨](二合二)妹夷帝[口*梨](二合三)妹怛囉(二合)摩那
西(四那字上聲)妹怛囉(二合)三皤鞞(五)妹怛嚕(二合)婆鞞(六婆字上
聲)莎訶(七)(此咒同上願見咒。前後兩譯。字雖不同。而梵音無異。但聲有長短詳略耳)
七佛所說神咒經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所說陀羅尼。名閻摩兜。(此言解眾生經。
縛)現在病苦。悉皆消除。能卻障道。拔三毒箭。
九十八使。漸漸消除滅。度三有流。現身得道。即說咒曰。
支不多捺帝 閻浮支捺帝 蘇車不支捺帝 杌
耆不支捺帝 烏蘇多支捺帝 婆遮不支捺帝
閻摩賴長支捺帝 阿恕娑賴長支捺帝 恕波帝
支捺帝莎訶
誦此咒三遍。以五色縷。結作三結。繫項。此陀羅尼。
四十二億諸佛所說。若諸行人能書寫讀誦此咒者。
現世當為千佛所護。此人命終已後。不墮惡道。
當生兜率天上。面睹彌勒佛。又有眾生。能修行此咒者。
斷食七日。純服牛乳。中時一食。更無雜食。一日一夜。
六時懺悔。先作億千垓劫。所有重罪。一時都盡。得見千佛。
手摩其頭。即與授記。宿罪殃惡。悉滅無餘。
佛說陀羅尼集經
爾時得大勢菩薩。說大陀羅尼名烏蘇波置樓。
此言救諸苦病。拔濟群生。出於三界。令諸行人得從萬行。
阿那耆置樓(一) 波羅帝那耆置樓(二) 若摩陀羅置耆
置樓(三) 阿輸陀羅尼耆置樓(四) 烏蘇波置那耆置樓
(五) 胡盧波置那波置樓(六) 遮波副波置樓(七) 若無梨
置波置樓(八) 耆浮呼梨那波置樓(九) 若無阿遮不梨
帝那(十) 莎訶(十一)
誦咒五遍。用縷三色。結作三結繫項。此陀羅尼。
是過去四十億恒河沙等諸佛所說。我今已說。
此咒力能令十佛世界。六種震動。所有一切眾生。
以此咒法音光明。入其毛孔。塵勞垢集。悉皆消除。
以我得大勢威神力故。及此咒威神力故。此諸眾生。命終已後。
悉得往生兜率天上。面睹彌勒。若諸行人。欲求解脫。
而為業障之所滯礙。懈怠懶墯。三業不勤。
我時即以智慧火。禪定水。燒然洗滌業垢。障道之罪。令其惺悟。
使發菩提之心。若有行人。四大不調。病苦殃身。
能讀誦此陀羅尼者。我時與八部鬼神。四大天王。往是人所。
即時授與阿伽陀藥。如意寶珠。令無所乏。
是諸男子女人。以我神力。及陀羅尼力。轉便精進。即得大果。
又佛說祕密八名陀羅尼經云。若人受持讀誦者。
命終之後。得生兜率陀天。
持地論
菩薩說十種大願。
一者願一切種。供養無量諸佛。
二者願護持一切諸佛正法。
三者願通達一切諸佛正法。
四者願生兜率天。乃至般涅槃。
五者願行菩薩一切種正行。
六者願成熟一切眾生。
七者願於一切世界。悉能現化。
八者願一切菩薩。一心方便。以大乘度。
九者願一切正行方便無礙。
十者願成無上正覺。
發菩提心論
菩薩有十大願。常悉修行。一者願我先世。
及以今身所種善根。施與一切眾生。迴向佛道。令我此願。
念念增長。世世所生。終不忘失。常為陀羅尼之所守護。
二者願我以此善根。生處值佛。常得供養。
不生無佛國中。三者願我親近諸佛。隨侍左右。如影隨形。
四者願我既得親近。為我說法。成就五通。
五者願我通達世諦假名流布。解第一義。得正法智。
六者願我以無厭心。為眾生說示教利喜。皆令開解。
七者願我以佛神力。遍至十方。一切世界。供養諸佛。聽受正法。
廣攝眾生。八者願我隨順清淨法輪。一切眾生聽我法者。
聞我名者。即得捨離一切煩惱。九者願我隨逐眾生。
將護與樂。捨身命財。荷負正法。除無利益。
十者願我雖行正法。心無所行。亦無不行。為化眾生。不捨正願。
願我以此十大誓願。遍眾生界。攝受一切恒沙諸願。
若眾生界有盡。我願乃盡。然眾生界不可盡。
故我此大願。亦不可盡。廣度眾生。無邊法界。所修善根。
皆悉迴向無上正覺。生彌勒佛前。聞清淨法。悟無生忍。
但行住坐臥。一生已來。所修善根。並共法界眾生。
迴向彌勒佛前。速成不退(自外修念觀行。見佛方法。彌勒等業。具在禪門十卷廣說。
此中略出其文以示上生者耳)。
讚彌勒佛四禮願文(玄奘法師依經翻出)
至心歸命禮。當來彌勒佛。諸佛同證無為體。
真如理實本無緣。為誘諸天現兜率。其猶幻士出眾形。
元無人馬迷將有。達者知幻未曾然。佛身本淨皆如是。
愚夫不了謂同凡。知佛無來見真佛。於茲必得永長歡。
故我頂禮彌勒佛。唯願慈尊度有情。願共諸眾生。
上生兜率天。奉見彌勒佛。
至心歸命禮。當來彌勒佛。佛有難思自在力。
能以多剎內塵中。況今現處兜率殿。師子床上結跏坐。
身如檀金更無比。相好寶色曜光輝。神通菩薩皆無量。
助佛揚化救含靈。眾生但能至心禮。無始罪業定不生。
故我頂禮彌勒佛。惟願慈尊度有情。願共諸眾生。
上生兜率天。奉見彌勒佛。
至心歸命禮。當來彌勒佛。慈尊寶冠多化佛。
其量超過數百千。此土他方菩薩會。廣現神變寶窗中。
佛身白毫光八萬。恒說不退法輪因。眾生但能修福業。
屈伸臂項值慈尊。恒沙諸佛由斯現。況我本師釋迦文。
故我頂禮彌勒佛。唯願慈尊度有情。願共諸眾生。
上生兜率天。奉見彌勒佛。
至志歸命禮。當來彌勒佛。諸佛恒居清淨剎。
受用報體量無窮。凡夫肉眼未曾識。為現千尺一金軀。
眾生視之無厭足。令知業果現閻浮。但能聽經勤誦法。
逍遙定往兜率宮。三塗於茲必永絕。將來同證一法身。
故我頂禮彌勒佛。唯願慈尊度有情。願共諸眾生。
上生兜率天。奉見彌勒佛。
論曰。夫期適千里。必假舟車乃濟。冀昇彼岸。
非藉行願莫登。良以凡夫惑習障重。勝行難成。
須求大聖冥應加被。初機進步未牢。善根易退。
唯以大願互相輔翼。故大莊嚴論云。佛國事大。獨力功德。不能成就。
要須弘誓。如牛雖能挽車。全憑御者。能有所至。
淨佛國土。由願引成。以願力故。福德增長。不失不壞。
常見佛故。是以大論云。有人修少福業。聞有福處。常願往生。
以斯福業。乃至命終。各生其中。今志祈內院。
見佛聞法。證不退地。因緣非小。故前代聖哲。莫不乘本願力。
而能上升。玄奘法師臨終。尚令大眾唱偈發願。
寂然上生。而彼嘗云。西國道俗。並作彌勒之業。
為同欲界其行易成。大小乘師。皆許此法。彌陀淨土。恐凡陋穢。
其行難成。如舊經論。十地菩薩。隨分得見報佛淨土。
依新論意。三地菩薩。始可得見報佛淨土。
豈容下品凡夫。即得往生。此亦隨機別時之意。未可以斯為定。
其愚夫愚婦。乃至屠兒鸚鵡。尚得往生。
況其餘具信行願者。但各有旨。無得互相是非。然其淨土有四。
品階列九。見佛有於遲速。[喜/心]足內院。無有斯分。
如屈伸臂頃便得見佛聞法。至不退轉。言同欲界其行易成。
斯有典實。淨土有四者。一凡聖同居土。
即極樂世界七寶莊嚴。九品往生者。是化佛所居之土。
二方便有餘土。謂二乘人。修方便道。斷四住惑。
尚餘無明惑未盡。受法性身。而居此土也。三實報莊嚴土。
菩薩方便已斷。餘習未盡。感得勝報。即別教十地。圓教三賢。
乃至等覺所居。是報佛之土。馬鳴龍樹。往生者也。
四常寂光土。即理性之土。是妙覺菩薩。究竟佛果。
法身所居也。然其報土。要修無漏正因。與理行相成。
方得往生。尚非二乘所居。況容下凡能見。下品凡夫。
本無勝業。隨起一行。或修觀。或持名。乃至臨終十念成就。
即得往生同居。見化彌陀。是以經中。
或云彼土純是菩薩。無有二乘。或云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
斯皆隨機感見。土品殊分。非關拯接有其高下。西國大乘許。
小乘不許。悉謂有餘實報二土。然極樂天宮。各隨志願。
宿根信發。精專一業。競趣寶所。彼此見佛。悟無生忍。
位階不退。奚優奚劣。無以私心。窺測如來聖教。
猶豫結胸。自賺賺他。過非小。矣智鑒而慎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