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Jul 19, 2016 3:45:50 AM
https://www.facebook.com/lionccm/posts/778875542213334
戒律問答20140907 1-8
問:犯十重戒、輕垢戒,拜懺要見好相方可再受戒嗎?或非見好相,沒有見好相,可否再受戒?
答:我們前幾天有講到,犯重戒當中有分成失戒體,不失戒體。失戒體分成二種,需要見好相,不需要見好相。我們再重複再講一遍,跟諸位複習一下。以上品纏犯前面的殺盜淫妄四重、四根本,在聲聞律當中來講的話,這四條重戒是道果的根本,一破則聖道不能成就的。還好有懺悔法,大乘當中叫開自新之路,有想要自新改過的,世尊在經典裡面開出了大乘的懺悔法。殺盜淫妄四根本以上品纏犯,就失去戒體了。失去戒體有二類,一個需要見好相的,另外一個不需要見好相。不需要見好相的,那就是屬於六重,後面的六重。前面的四重,上品纏犯,失戒體,要見好相。後面的六重,以上品纏犯的時候,失戒體,但不用見好相,直接向四位出家眾懺悔,接著重受,重新再受戒,他戒體沒有了,失去戒體了。另外不失戒體,用中下品的煩惱犯根本罪,中下品的,那不失戒體,不失戒體就要懺悔。下品纏犯,對一個出家眾,出家師父比丘、比丘尼都可以,懺悔。中品的煩惱要對三個人,犯根本的,他所有的緣統統具足,是所謂的犯根本,但不失戒體,要對三個出家師父來懺悔。這是講十重戒。輕垢罪來講的話,基本上都是對一人懺悔的,對一位出家師父,比丘或者比丘尼師父懺悔。
懺悔法當中,大乘的懺悔法裡面,它確實可以滅罪。我們講取相懺,我們前面講的犯四重戒,這個時候要修取相懺。什麼叫取相懺?不是我取這相來懺,不是,是我們在拜懺,根據懺的儀軌,該要長跪合掌要長跪合掌,該拜的時候要拜,根據儀軌這麼做,認真的把心安住,慚愧心生起來,真正的憶念我這樣的過失是不對的,我以後不再犯了,認真的拜,因為那裡面就是佛菩薩,拜佛菩薩,有發露的文。基本上來講,後面的文,發露的文就是天台的五悔法門,所謂的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發願,就五悔,這五種都是懺悔,就是懺悔裡面叫做五悔法門。蕅益大師的占察懺,我們那個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後面的文也是具足五悔法門。中國的祖師是有智慧的,這個懺法都是我們祖師根據經文裡面把它作出來的,真正滅罪。我們透過拜懺之後得到瑞相,什麼瑞相?依我們菩薩戒來講的話,佛來摩頂、見光、見花,種種異相,夢見我吐了很多東西,我去上淨房,這些都是屬於瑞相。要保險,好一點,自己感覺還不夠,再繼續拜,見光、見花,見到蓮花,拜的時候當下。以前我們的同學他有拜八十八佛,拜的當下起來的時候見到前面一片都是光明,那就見光,那也滅業。在家居士修懺的時候,拜大悲懺,念觀世音菩薩,他要睡覺的時候,晚上要養息,一躺下馬上就見到觀世音菩薩,那罪也滅了,表示滅罪。取相懺的滅罪其實是伏業,把這個罪業伏住了,真正的滅業要到初果,登聖果的時候才真的滅業了,取相懺就是伏住。所以蕅益大師在《梵網懺悔行法》裡面講,犯戒的罪,雖由取相懺滅,但是業道還在,除了你到西方極樂世界,或者你入涅槃,不然世間的因果你還要去承受。所以真正的滅就是要入聖道,得聖道的時候是滅。但是取相懺,把那個業種子伏住,不再動了,那叫取相懺,取瑞相證明自己的罪業滅了,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