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佛法僧三寶
  • 首頁
  • 佛法訊息
    • 印順文教基金會佛法推廣中心網站2010/12/1開放佛法討論四大平台
    • 法鼓山心靈環保學習網2011/1/1全新改版
  • 多媒體欣賞
    • 佛門禮儀
    • 勵志
    • 影片欣賞
      • 三寶歌
      • 五會念佛
      • 大悲呪
      • 心經
      • 金剛經
      • 高僧大德
    • 音樂欣賞
      • 常用之梵唄歌曲
  • 常見名相淺釋
    • 七逆 and 五逆
    • 三主要道論
    • 三果-阿那含
    • 事懺
    • 二果-斯陀含
    • 人身悉長一十六丈
    • 佛曆
    • 初果-須陀洹
    • 十八地獄
    • 十善業
    • 和尚
    • 四果-阿羅漢
    • 四聖諦
    • 塔廟
    • 宗教
    • 彌勒菩薩下生時間
    • 忍
    • 早齋午齋供養及結齋
    • 根本煩惱
    • 毗奈耶、毘尼
    • 法
    • 波羅提木叉
    • 無生法忍
    • 理懺(無生懺)
    • 瑜伽(Yoga)
    • 破僧
    • 禮懺衣
    • 自他交換法
    • 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靜心成正覺
    • 補特伽羅
    • 那由他
    • 釋迦牟尼佛
    • 阿闍梨
    • 預流支
    • 欲縛
  • 戒律
    • 7-11, 賣場打工, 能賣酒嗎?
    • 不受五戒而有做到五戒,是否能得到戒體?
    • 不小心傷害了小動物,是否破戒?
    • 不能按時付款,算不算犯盜戒及妄語?
    • 不與取(偷盜)戒的破犯因緣
    • 不通達戒律,不敢受戒!
    • 以前墮過胎,現在發心受五戒,會有遮難嗎?
    • 優陂夷墮舍迦經
    • 先受戒,還是先學習戒律?
    • 八關齋戒
    • 别解脱戒
    • 受戒後以往罪業是否消滅?
    • 受持八關齋戒,如床不符合戒律,有無開緣之法?
    • 在網路前可以受戒嗎?
    • 女眾,彼此間該如何稱呼,是稱師兄或者師姐?
    • 如已受戒,夢中違背教戒,是否也算破戒?
    • 妄語戒的破犯因緣
    • 家人不吃素,煮肉及請朋友吃飯,是否破戒?
    • 對應不飲酒戒來說,雞尾酒或酵素是否可以飲用?
    • 弘一大師 自誓受八關齋戒儀軌
    • 怎樣才能得到戒體,不會觀想能得戒體嗎?怎樣知道自己是否得了戒體?
    • 戒律學綱要節錄(一)
    • 戒律學綱要節錄(七)
    • 戒律學綱要節錄(三)
    • 戒律學綱要節錄(九)
    • 戒律學綱要節錄(二)
    • 戒律學綱要節錄(五)
    • 戒律學綱要節錄(八)
    • 戒律學綱要節錄(六)
    • 戒律學綱要節錄(四)
    • 戒體?種子?
    • 捨食的做法是什麼,如何捨食?
    • 有時候要去參加法會或聽課,也不敢明講,這樣算不算打妄語?
    • 殺生戒的破犯因緣
    • 淫戒的破犯因緣
    • 犯了菩薩戒要向法師懺悔,但住的那一個區域沒有法師,應該怎麼做?
    • 犯十重戒,拜懺要見好相方可重受嗎?
    • 犯戒 破戒 捨戒
    • 犯戒審罪懺悔問卷
    • 發票抵稅, 犯盜戒嗎?
    • 瞞著家人拿錢去做善事,這樣算不算偷盜?
    • 破四根本戒後懺悔受八關齋戒能除罪嗎?
    • 葬禮期間應該穿白色孝服,還是穿海青搭縵衣?
    • 酒念戒與三時持戒
    • 醫生開藥方裡面有些動物的成分,請問能吃嗎?
    • 飲酒戒的犯戒因緣
    • 在家眾能不能讀出家律典?
  • 精選文章
    • “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佛经出处考
    • ”放焰口”與“放蒙山”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的譯者果真鳩摩羅什?
    • 《梵網經》菩薩戒與《優婆塞戒經》大乘戒比較
    • 《瑜伽論.本事分》中菩薩地
    • 《金剛經》即則初探
    • 「云何應住」和「應云何住」
    • 「應(一ㄥ)云何住」=>「云何應(一ㄥˋ)住」
    • 【心經】心經─鳩摩羅什暨玄奘─譯文
    • 【心經】心經的來歷
    • 一心不亂
    • 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 一行三昧
    • 三十臂彌勒菩薩
    • 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 三壇傳戒正範卷一
    • 三壇傳戒正範卷三
    • 三壇傳戒正範卷三 - 三壇進菩薩戒前請戒懺悔儀
    • 三壇傳戒正範卷二
    • 三壇傳戒正範卷四
    • 三壇傳授菩薩戒正範
    • 三時繫念
    • 三皈依
    • 三皈依講義
    • 三聚淨戒
    • 三衣
    • 不得喚作淨瓶,汝喚作什麼?
    • 中國的菩薩戒傳授法二大主流
    • 中國禪學考
    • 中阿含說本經
    • 云何安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 五戒
    • 五會念佛樂譜
    • 五錢多少
    • 伽藍神
    • 伽藍聖眾之由來及其訛傳
    • 何因何緣,極樂國人民,胎生化生?
    • 何謂六重法(波羅夷, 他勝處, 不可悔)?
    • 何謂失意罪(突吉羅,輕垢,惡作,違越)?
    • 佛制不許出家人用四種方法謀食養命
    • 佛教式告別式禮儀(司儀專用)
    • 佛教徒應該如何舉行喪葬儀式?
    • 佛教書信用語
    • 佛教稱謂漫談
    • 佛教經論中的「忍」
    • 佛經植物—龍華樹
    • 佛說八陽神咒經
    • 佛說孝子經
    • 佛說彌勒下生經
    •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 佛說彌勒菩薩發願王偈
    • 佛說淨業障經
    •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
    • 佛說盂蘭盆經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 佛說阿彌陀經
    •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 作法懺, 對首懺, 責心懺
    • 傅大士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優婆塞戒不是最高的菩薩戒
    • 優婆塞戒經 - 發菩提心品第二
    • 優婆塞戒經五戒品第二十二
    • 優婆塞戒經供養三寶品第十七
    • 優婆塞戒經八戒齋品第二十一
    • 優婆塞戒經六波羅蜜品第十八
    • 優婆塞戒經受戒品
    • 優婆塞戒經息惡品第十六
    • 優婆塞戒經悲品第三
    • 優婆塞戒經淨三歸品第二十
    • 優婆塞戒經淨戒品第十五
    • 優婆塞戒經自他莊嚴品第十一
    • 優婆塞戒經解脫品第四
    • 優婆塞戒經集會品第一摘要
    • 元來有心,何言無心?無心盡同謗!
    • 先受戒再學戒, 還是先學戒再受戒?
    •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 兜率龜鏡集後集 經咒願文
    • 八金剛曁四菩薩的探討
    • 八關齋戒
    • 六祖壇經的祖本及其演變略探
    • 六種菩薩戒本重戒戒目對照表
    • 六齋日的淵源
    • 具
    • 准提法與彌勒法
    • 出家父母反拜
    • 勸發菩提心文
    • 十二因緣
    • 十住斷結經
    • 十善
    • 十字金剛杵
    • 十念法門
    • 南山律
    • 占察善惡業報經
    • 占察善惡業報經一百八十九種輪相
    • 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 印光大師示念佛方法
    • 印順大師勸修彌勒法門
    • 受菩提心戒儀
    • 叢林制度
    • 唯智慧成就,為第一義。
    • 善慧大士 布袋和尚
    • 四弘誓願
    • 圓覺經
    • 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地藏占察木輪簡要修持規則
    • 地藏菩薩本願經
    • 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第三經
    • 夏安居
    • 大乘律之研究法
    •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 (節錄)
    • 大寶積經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第四十一
    • 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彌勒章
    • 大灌頂經
    •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 如何理財
    •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 如來藏
    • 妙法蓮華經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 學戒
    • 寺院參訪
    • 尋伺
    • 對佛教人士尺牘稱謂表
    • 對佛教人士尺牘稱謂表
    • 師子覺
    • 弘一大師文集—律學
    • 彌勒上下生時間
    • 彌勒上下生時間
    • 彌勒下生閻浮提的時間
    • 彌勒信仰
    • 彌勒信仰的演變:以"兜率天宮"為中心的考察
    • 彌勒早已成佛,故其功德智慧等同如來
    • 彌勒法門與淨土
    • 彌勒淨土的六事法門
    • 彌勒為女人身經
    • 彌勒菩薩
    • 彌勒菩薩 古佛再來
    • 彌勒菩薩其人
    • 彌勒菩薩心咒
    • 彌勒菩薩手印
    • 彌勒菩薩為什麼不修禪定、不斷煩惱?
    • 彌勒菩薩的造像
    • 往生咒
    • 往生極樂世界三輩九品
    • 律要後集
    • 從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而証實相般若。
    • 心經現存的八部漢譯本
    • 念佛法門
    • 悲華經
    • 悲華經諸菩薩本受記品
    • 慈宗修習要儀
    • 慈宗彌勒法門的興衰、流傳與復興
    • 慈宗要藏
    •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芋喻經
    • 慈雲懺主十念法門
    • 戒定慧
    • 掛單
    • 掛單與安單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 敦煌出土佛经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帶校勘記整理本 繁體字)(一)
    • 敦煌出土佛经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帶校勘記整理本 繁體字)(三)
    • 敦煌出土佛经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帶校勘記整理本 繁體字)(二)
    • 文殊師利般若經
    • 日課
    • 星雲大師勸生彌勒淨土
    • 智者大師生兜率天
    •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法界品第二十三
    • 有天堂地獄否?
    • 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 梁皇寶懺 贊
    • 梵唄
    • 梵網經摘要
    • 梵網與瑜伽
    • 楞嚴經。彌勒菩薩唯識圓通章
    • 楞嚴經彌勒菩薩圓通章
    • 殺戒
    •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 水陸法會
    • 汝等今者住於福田,能消供養。
    • 法名 法號
    • 法苑珠林卷第十六
    • 法華經序品
    • 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
    • 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 法語摘選
    • 法鼓山菩薩戒
    • 海青
    • 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
    • 淨土宗九祖北天目靈峰蕅益大師
    • 淨業三福
    • 漫談寺院職事制度
    • 無生法忍
    • 燃香於身
    • 特殊的經文結構與涵義
    • 瑜伽菩薩戒本
    • 瑜伽菩薩戒本
    • 瑜伽菩薩戒本之心理與倫理觀摘錄
    • 瑜伽菩薩戒本與梵網經略談
    • 瑜伽菩薩戒羯磨文釋
    • 瑜伽論菩薩戒本
    • 略說彌勒禪法的修習
    •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的二脇侍
    •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
    • 發無上菩提心儀軌
    • 發菩提心的因緣
    • 發菩提心經論
    • 真如有變無變
    • 真空妙有 與 有依空立
    • 禪秘要法經
    •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 究竟什麼是真如
    • 維摩詰所說經
    • 維摩詰所說經彌勒菩薩授記品
    • 維摩詰所說經菩薩品第四
    • 縵衣
    • 能在此生正授菩薩戒,真的很幸福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般若波羅密,是諸佛母,諸佛以法為師,法者,即般若波羅密。
    • 菩提無得
    • 菩薩戒
    • 菩薩戒壇
    • 菩薩戒失戒?
    • 菩薩戒本經
    • 菩薩戒的由來
    • 菩薩戒的種類
    • 菩薩戒羯磨文
    • 菩薩戒羯磨文釋
    • 菩薩瓔珞本業經大眾受學品第七
    • 菩薩瓔珞自誓受菩薩五重戒法
    • 菩薩處胎經第二卷
    • 菩薩道的修學歷程:二道、五菩提
    • 華嚴經淨行品
    • 蓮池大師自知錄(善(功)過格)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之翻譯
    • 認清金剛經的倒裝句
    • 誰說《金剛經》?何為生死業?
    • 譯論||玄奘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析
    • 讚出家
    • 讚彌勒佛四禮願文
    • 迴向偈
    • 過午不食 vs 日中一食
    • 過堂及設齋供眾
    • 過量床 vs 高廣大床
    • 達摩祖師「一心戒文」
    • 金剛經各譯本的認識
    • 金剛經校勘記
    • 金剛經流通本的演變
    • 關於 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 關於《淨土十疑論》的疑問
    • 關於《金剛經》八金剛曁四菩薩的探討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 陀羅尼
    • 陀羅尼集經
    • 陀羅尼雜集
    • 隋唐初期的彌勒信仰
    • 雪中斷臂求法 - 禪宗二祖慧可
    • 頓立戒及漸次戒
    • 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 首楞嚴經彌勒菩薩圓通章
    • 高廣大床
    • 龍樹菩薩與提婆菩薩的故事
    • 華嚴經:菩薩十種大悲
    • 大般涅槃經:四念處
    • 發菩提心因緣
    • 禪淨何爭 - 四料簡
    • 以十種生起大悲因緣
    • 阿羅漢還會有「隔陰之迷」嗎?
  • 臨終佛事
    • 幽冥戒
    • 請問往生者的骨灰是否能放在佛塔中,如法不如法?
    • 醫院助念室
  • 素食護生
    • 佛教徒的飲食觀 - 蛋類及乳製品
    • 勸人吃素
    • 您不可不知的真相 -- 孵蛋場的恐怖
    • 素食者小心經常誤食之食物
  • 網路資源
  • 關於本站
佛法僧三寶
  • 首頁
  • 佛法訊息
    • 印順文教基金會佛法推廣中心網站2010/12/1開放佛法討論四大平台
    • 法鼓山心靈環保學習網2011/1/1全新改版
  • 多媒體欣賞
    • 佛門禮儀
    • 勵志
    • 影片欣賞
      • 三寶歌
      • 五會念佛
      • 大悲呪
      • 心經
      • 金剛經
      • 高僧大德
    • 音樂欣賞
      • 常用之梵唄歌曲
  • 常見名相淺釋
    • 七逆 and 五逆
    • 三主要道論
    • 三果-阿那含
    • 事懺
    • 二果-斯陀含
    • 人身悉長一十六丈
    • 佛曆
    • 初果-須陀洹
    • 十八地獄
    • 十善業
    • 和尚
    • 四果-阿羅漢
    • 四聖諦
    • 塔廟
    • 宗教
    • 彌勒菩薩下生時間
    • 忍
    • 早齋午齋供養及結齋
    • 根本煩惱
    • 毗奈耶、毘尼
    • 法
    • 波羅提木叉
    • 無生法忍
    • 理懺(無生懺)
    • 瑜伽(Yoga)
    • 破僧
    • 禮懺衣
    • 自他交換法
    • 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靜心成正覺
    • 補特伽羅
    • 那由他
    • 釋迦牟尼佛
    • 阿闍梨
    • 預流支
    • 欲縛
  • 戒律
    • 7-11, 賣場打工, 能賣酒嗎?
    • 不受五戒而有做到五戒,是否能得到戒體?
    • 不小心傷害了小動物,是否破戒?
    • 不能按時付款,算不算犯盜戒及妄語?
    • 不與取(偷盜)戒的破犯因緣
    • 不通達戒律,不敢受戒!
    • 以前墮過胎,現在發心受五戒,會有遮難嗎?
    • 優陂夷墮舍迦經
    • 先受戒,還是先學習戒律?
    • 八關齋戒
    • 别解脱戒
    • 受戒後以往罪業是否消滅?
    • 受持八關齋戒,如床不符合戒律,有無開緣之法?
    • 在網路前可以受戒嗎?
    • 女眾,彼此間該如何稱呼,是稱師兄或者師姐?
    • 如已受戒,夢中違背教戒,是否也算破戒?
    • 妄語戒的破犯因緣
    • 家人不吃素,煮肉及請朋友吃飯,是否破戒?
    • 對應不飲酒戒來說,雞尾酒或酵素是否可以飲用?
    • 弘一大師 自誓受八關齋戒儀軌
    • 怎樣才能得到戒體,不會觀想能得戒體嗎?怎樣知道自己是否得了戒體?
    • 戒律學綱要節錄(一)
    • 戒律學綱要節錄(七)
    • 戒律學綱要節錄(三)
    • 戒律學綱要節錄(九)
    • 戒律學綱要節錄(二)
    • 戒律學綱要節錄(五)
    • 戒律學綱要節錄(八)
    • 戒律學綱要節錄(六)
    • 戒律學綱要節錄(四)
    • 戒體?種子?
    • 捨食的做法是什麼,如何捨食?
    • 有時候要去參加法會或聽課,也不敢明講,這樣算不算打妄語?
    • 殺生戒的破犯因緣
    • 淫戒的破犯因緣
    • 犯了菩薩戒要向法師懺悔,但住的那一個區域沒有法師,應該怎麼做?
    • 犯十重戒,拜懺要見好相方可重受嗎?
    • 犯戒 破戒 捨戒
    • 犯戒審罪懺悔問卷
    • 發票抵稅, 犯盜戒嗎?
    • 瞞著家人拿錢去做善事,這樣算不算偷盜?
    • 破四根本戒後懺悔受八關齋戒能除罪嗎?
    • 葬禮期間應該穿白色孝服,還是穿海青搭縵衣?
    • 酒念戒與三時持戒
    • 醫生開藥方裡面有些動物的成分,請問能吃嗎?
    • 飲酒戒的犯戒因緣
    • 在家眾能不能讀出家律典?
  • 精選文章
    • “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佛经出处考
    • ”放焰口”與“放蒙山”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的譯者果真鳩摩羅什?
    • 《梵網經》菩薩戒與《優婆塞戒經》大乘戒比較
    • 《瑜伽論.本事分》中菩薩地
    • 《金剛經》即則初探
    • 「云何應住」和「應云何住」
    • 「應(一ㄥ)云何住」=>「云何應(一ㄥˋ)住」
    • 【心經】心經─鳩摩羅什暨玄奘─譯文
    • 【心經】心經的來歷
    • 一心不亂
    • 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 一行三昧
    • 三十臂彌勒菩薩
    • 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 三壇傳戒正範卷一
    • 三壇傳戒正範卷三
    • 三壇傳戒正範卷三 - 三壇進菩薩戒前請戒懺悔儀
    • 三壇傳戒正範卷二
    • 三壇傳戒正範卷四
    • 三壇傳授菩薩戒正範
    • 三時繫念
    • 三皈依
    • 三皈依講義
    • 三聚淨戒
    • 三衣
    • 不得喚作淨瓶,汝喚作什麼?
    • 中國的菩薩戒傳授法二大主流
    • 中國禪學考
    • 中阿含說本經
    • 云何安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 五戒
    • 五會念佛樂譜
    • 五錢多少
    • 伽藍神
    • 伽藍聖眾之由來及其訛傳
    • 何因何緣,極樂國人民,胎生化生?
    • 何謂六重法(波羅夷, 他勝處, 不可悔)?
    • 何謂失意罪(突吉羅,輕垢,惡作,違越)?
    • 佛制不許出家人用四種方法謀食養命
    • 佛教式告別式禮儀(司儀專用)
    • 佛教徒應該如何舉行喪葬儀式?
    • 佛教書信用語
    • 佛教稱謂漫談
    • 佛教經論中的「忍」
    • 佛經植物—龍華樹
    • 佛說八陽神咒經
    • 佛說孝子經
    • 佛說彌勒下生經
    •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 佛說彌勒菩薩發願王偈
    • 佛說淨業障經
    •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
    • 佛說盂蘭盆經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 佛說阿彌陀經
    •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 作法懺, 對首懺, 責心懺
    • 傅大士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優婆塞戒不是最高的菩薩戒
    • 優婆塞戒經 - 發菩提心品第二
    • 優婆塞戒經五戒品第二十二
    • 優婆塞戒經供養三寶品第十七
    • 優婆塞戒經八戒齋品第二十一
    • 優婆塞戒經六波羅蜜品第十八
    • 優婆塞戒經受戒品
    • 優婆塞戒經息惡品第十六
    • 優婆塞戒經悲品第三
    • 優婆塞戒經淨三歸品第二十
    • 優婆塞戒經淨戒品第十五
    • 優婆塞戒經自他莊嚴品第十一
    • 優婆塞戒經解脫品第四
    • 優婆塞戒經集會品第一摘要
    • 元來有心,何言無心?無心盡同謗!
    • 先受戒再學戒, 還是先學戒再受戒?
    •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 兜率龜鏡集後集 經咒願文
    • 八金剛曁四菩薩的探討
    • 八關齋戒
    • 六祖壇經的祖本及其演變略探
    • 六種菩薩戒本重戒戒目對照表
    • 六齋日的淵源
    • 具
    • 准提法與彌勒法
    • 出家父母反拜
    • 勸發菩提心文
    • 十二因緣
    • 十住斷結經
    • 十善
    • 十字金剛杵
    • 十念法門
    • 南山律
    • 占察善惡業報經
    • 占察善惡業報經一百八十九種輪相
    • 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 印光大師示念佛方法
    • 印順大師勸修彌勒法門
    • 受菩提心戒儀
    • 叢林制度
    • 唯智慧成就,為第一義。
    • 善慧大士 布袋和尚
    • 四弘誓願
    • 圓覺經
    • 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地藏占察木輪簡要修持規則
    • 地藏菩薩本願經
    • 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第三經
    • 夏安居
    • 大乘律之研究法
    •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 (節錄)
    • 大寶積經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第四十一
    • 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彌勒章
    • 大灌頂經
    •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 如何理財
    •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 如來藏
    • 妙法蓮華經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 學戒
    • 寺院參訪
    • 尋伺
    • 對佛教人士尺牘稱謂表
    • 對佛教人士尺牘稱謂表
    • 師子覺
    • 弘一大師文集—律學
    • 彌勒上下生時間
    • 彌勒上下生時間
    • 彌勒下生閻浮提的時間
    • 彌勒信仰
    • 彌勒信仰的演變:以"兜率天宮"為中心的考察
    • 彌勒早已成佛,故其功德智慧等同如來
    • 彌勒法門與淨土
    • 彌勒淨土的六事法門
    • 彌勒為女人身經
    • 彌勒菩薩
    • 彌勒菩薩 古佛再來
    • 彌勒菩薩其人
    • 彌勒菩薩心咒
    • 彌勒菩薩手印
    • 彌勒菩薩為什麼不修禪定、不斷煩惱?
    • 彌勒菩薩的造像
    • 往生咒
    • 往生極樂世界三輩九品
    • 律要後集
    • 從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而証實相般若。
    • 心經現存的八部漢譯本
    • 念佛法門
    • 悲華經
    • 悲華經諸菩薩本受記品
    • 慈宗修習要儀
    • 慈宗彌勒法門的興衰、流傳與復興
    • 慈宗要藏
    •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芋喻經
    • 慈雲懺主十念法門
    • 戒定慧
    • 掛單
    • 掛單與安單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 敦煌出土佛经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帶校勘記整理本 繁體字)(一)
    • 敦煌出土佛经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帶校勘記整理本 繁體字)(三)
    • 敦煌出土佛经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帶校勘記整理本 繁體字)(二)
    • 文殊師利般若經
    • 日課
    • 星雲大師勸生彌勒淨土
    • 智者大師生兜率天
    •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法界品第二十三
    • 有天堂地獄否?
    • 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 梁皇寶懺 贊
    • 梵唄
    • 梵網經摘要
    • 梵網與瑜伽
    • 楞嚴經。彌勒菩薩唯識圓通章
    • 楞嚴經彌勒菩薩圓通章
    • 殺戒
    •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 水陸法會
    • 汝等今者住於福田,能消供養。
    • 法名 法號
    • 法苑珠林卷第十六
    • 法華經序品
    • 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
    • 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 法語摘選
    • 法鼓山菩薩戒
    • 海青
    • 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
    • 淨土宗九祖北天目靈峰蕅益大師
    • 淨業三福
    • 漫談寺院職事制度
    • 無生法忍
    • 燃香於身
    • 特殊的經文結構與涵義
    • 瑜伽菩薩戒本
    • 瑜伽菩薩戒本
    • 瑜伽菩薩戒本之心理與倫理觀摘錄
    • 瑜伽菩薩戒本與梵網經略談
    • 瑜伽菩薩戒羯磨文釋
    • 瑜伽論菩薩戒本
    • 略說彌勒禪法的修習
    •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的二脇侍
    •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
    • 發無上菩提心儀軌
    • 發菩提心的因緣
    • 發菩提心經論
    • 真如有變無變
    • 真空妙有 與 有依空立
    • 禪秘要法經
    •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 究竟什麼是真如
    • 維摩詰所說經
    • 維摩詰所說經彌勒菩薩授記品
    • 維摩詰所說經菩薩品第四
    • 縵衣
    • 能在此生正授菩薩戒,真的很幸福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般若波羅密,是諸佛母,諸佛以法為師,法者,即般若波羅密。
    • 菩提無得
    • 菩薩戒
    • 菩薩戒壇
    • 菩薩戒失戒?
    • 菩薩戒本經
    • 菩薩戒的由來
    • 菩薩戒的種類
    • 菩薩戒羯磨文
    • 菩薩戒羯磨文釋
    • 菩薩瓔珞本業經大眾受學品第七
    • 菩薩瓔珞自誓受菩薩五重戒法
    • 菩薩處胎經第二卷
    • 菩薩道的修學歷程:二道、五菩提
    • 華嚴經淨行品
    • 蓮池大師自知錄(善(功)過格)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之翻譯
    • 認清金剛經的倒裝句
    • 誰說《金剛經》?何為生死業?
    • 譯論||玄奘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析
    • 讚出家
    • 讚彌勒佛四禮願文
    • 迴向偈
    • 過午不食 vs 日中一食
    • 過堂及設齋供眾
    • 過量床 vs 高廣大床
    • 達摩祖師「一心戒文」
    • 金剛經各譯本的認識
    • 金剛經校勘記
    • 金剛經流通本的演變
    • 關於 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 關於《淨土十疑論》的疑問
    • 關於《金剛經》八金剛曁四菩薩的探討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 陀羅尼
    • 陀羅尼集經
    • 陀羅尼雜集
    • 隋唐初期的彌勒信仰
    • 雪中斷臂求法 - 禪宗二祖慧可
    • 頓立戒及漸次戒
    • 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 首楞嚴經彌勒菩薩圓通章
    • 高廣大床
    • 龍樹菩薩與提婆菩薩的故事
    • 華嚴經:菩薩十種大悲
    • 大般涅槃經:四念處
    • 發菩提心因緣
    • 禪淨何爭 - 四料簡
    • 以十種生起大悲因緣
    • 阿羅漢還會有「隔陰之迷」嗎?
  • 臨終佛事
    • 幽冥戒
    • 請問往生者的骨灰是否能放在佛塔中,如法不如法?
    • 醫院助念室
  • 素食護生
    • 佛教徒的飲食觀 - 蛋類及乳製品
    • 勸人吃素
    • 您不可不知的真相 -- 孵蛋場的恐怖
    • 素食者小心經常誤食之食物
  • 網路資源
  • 關於本站
  • More
    • 首頁
    • 佛法訊息
      • 印順文教基金會佛法推廣中心網站2010/12/1開放佛法討論四大平台
      • 法鼓山心靈環保學習網2011/1/1全新改版
    • 多媒體欣賞
      • 佛門禮儀
      • 勵志
      • 影片欣賞
        • 三寶歌
        • 五會念佛
        • 大悲呪
        • 心經
        • 金剛經
        • 高僧大德
      • 音樂欣賞
        • 常用之梵唄歌曲
    • 常見名相淺釋
      • 七逆 and 五逆
      • 三主要道論
      • 三果-阿那含
      • 事懺
      • 二果-斯陀含
      • 人身悉長一十六丈
      • 佛曆
      • 初果-須陀洹
      • 十八地獄
      • 十善業
      • 和尚
      • 四果-阿羅漢
      • 四聖諦
      • 塔廟
      • 宗教
      • 彌勒菩薩下生時間
      • 忍
      • 早齋午齋供養及結齋
      • 根本煩惱
      • 毗奈耶、毘尼
      • 法
      • 波羅提木叉
      • 無生法忍
      • 理懺(無生懺)
      • 瑜伽(Yoga)
      • 破僧
      • 禮懺衣
      • 自他交換法
      • 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靜心成正覺
      • 補特伽羅
      • 那由他
      • 釋迦牟尼佛
      • 阿闍梨
      • 預流支
      • 欲縛
    • 戒律
      • 7-11, 賣場打工, 能賣酒嗎?
      • 不受五戒而有做到五戒,是否能得到戒體?
      • 不小心傷害了小動物,是否破戒?
      • 不能按時付款,算不算犯盜戒及妄語?
      • 不與取(偷盜)戒的破犯因緣
      • 不通達戒律,不敢受戒!
      • 以前墮過胎,現在發心受五戒,會有遮難嗎?
      • 優陂夷墮舍迦經
      • 先受戒,還是先學習戒律?
      • 八關齋戒
      • 别解脱戒
      • 受戒後以往罪業是否消滅?
      • 受持八關齋戒,如床不符合戒律,有無開緣之法?
      • 在網路前可以受戒嗎?
      • 女眾,彼此間該如何稱呼,是稱師兄或者師姐?
      • 如已受戒,夢中違背教戒,是否也算破戒?
      • 妄語戒的破犯因緣
      • 家人不吃素,煮肉及請朋友吃飯,是否破戒?
      • 對應不飲酒戒來說,雞尾酒或酵素是否可以飲用?
      • 弘一大師 自誓受八關齋戒儀軌
      • 怎樣才能得到戒體,不會觀想能得戒體嗎?怎樣知道自己是否得了戒體?
      • 戒律學綱要節錄(一)
      • 戒律學綱要節錄(七)
      • 戒律學綱要節錄(三)
      • 戒律學綱要節錄(九)
      • 戒律學綱要節錄(二)
      • 戒律學綱要節錄(五)
      • 戒律學綱要節錄(八)
      • 戒律學綱要節錄(六)
      • 戒律學綱要節錄(四)
      • 戒體?種子?
      • 捨食的做法是什麼,如何捨食?
      • 有時候要去參加法會或聽課,也不敢明講,這樣算不算打妄語?
      • 殺生戒的破犯因緣
      • 淫戒的破犯因緣
      • 犯了菩薩戒要向法師懺悔,但住的那一個區域沒有法師,應該怎麼做?
      • 犯十重戒,拜懺要見好相方可重受嗎?
      • 犯戒 破戒 捨戒
      • 犯戒審罪懺悔問卷
      • 發票抵稅, 犯盜戒嗎?
      • 瞞著家人拿錢去做善事,這樣算不算偷盜?
      • 破四根本戒後懺悔受八關齋戒能除罪嗎?
      • 葬禮期間應該穿白色孝服,還是穿海青搭縵衣?
      • 酒念戒與三時持戒
      • 醫生開藥方裡面有些動物的成分,請問能吃嗎?
      • 飲酒戒的犯戒因緣
      • 在家眾能不能讀出家律典?
    • 精選文章
      • “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佛经出处考
      • ”放焰口”與“放蒙山”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的譯者果真鳩摩羅什?
      • 《梵網經》菩薩戒與《優婆塞戒經》大乘戒比較
      • 《瑜伽論.本事分》中菩薩地
      • 《金剛經》即則初探
      • 「云何應住」和「應云何住」
      • 「應(一ㄥ)云何住」=>「云何應(一ㄥˋ)住」
      • 【心經】心經─鳩摩羅什暨玄奘─譯文
      • 【心經】心經的來歷
      • 一心不亂
      • 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 一行三昧
      • 三十臂彌勒菩薩
      • 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 三壇傳戒正範卷一
      • 三壇傳戒正範卷三
      • 三壇傳戒正範卷三 - 三壇進菩薩戒前請戒懺悔儀
      • 三壇傳戒正範卷二
      • 三壇傳戒正範卷四
      • 三壇傳授菩薩戒正範
      • 三時繫念
      • 三皈依
      • 三皈依講義
      • 三聚淨戒
      • 三衣
      • 不得喚作淨瓶,汝喚作什麼?
      • 中國的菩薩戒傳授法二大主流
      • 中國禪學考
      • 中阿含說本經
      • 云何安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 五戒
      • 五會念佛樂譜
      • 五錢多少
      • 伽藍神
      • 伽藍聖眾之由來及其訛傳
      • 何因何緣,極樂國人民,胎生化生?
      • 何謂六重法(波羅夷, 他勝處, 不可悔)?
      • 何謂失意罪(突吉羅,輕垢,惡作,違越)?
      • 佛制不許出家人用四種方法謀食養命
      • 佛教式告別式禮儀(司儀專用)
      • 佛教徒應該如何舉行喪葬儀式?
      • 佛教書信用語
      • 佛教稱謂漫談
      • 佛教經論中的「忍」
      • 佛經植物—龍華樹
      • 佛說八陽神咒經
      • 佛說孝子經
      • 佛說彌勒下生經
      •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 佛說彌勒菩薩發願王偈
      • 佛說淨業障經
      •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
      • 佛說盂蘭盆經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 佛說阿彌陀經
      •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 作法懺, 對首懺, 責心懺
      • 傅大士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優婆塞戒不是最高的菩薩戒
      • 優婆塞戒經 - 發菩提心品第二
      • 優婆塞戒經五戒品第二十二
      • 優婆塞戒經供養三寶品第十七
      • 優婆塞戒經八戒齋品第二十一
      • 優婆塞戒經六波羅蜜品第十八
      • 優婆塞戒經受戒品
      • 優婆塞戒經息惡品第十六
      • 優婆塞戒經悲品第三
      • 優婆塞戒經淨三歸品第二十
      • 優婆塞戒經淨戒品第十五
      • 優婆塞戒經自他莊嚴品第十一
      • 優婆塞戒經解脫品第四
      • 優婆塞戒經集會品第一摘要
      • 元來有心,何言無心?無心盡同謗!
      • 先受戒再學戒, 還是先學戒再受戒?
      •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 兜率龜鏡集後集 經咒願文
      • 八金剛曁四菩薩的探討
      • 八關齋戒
      • 六祖壇經的祖本及其演變略探
      • 六種菩薩戒本重戒戒目對照表
      • 六齋日的淵源
      • 具
      • 准提法與彌勒法
      • 出家父母反拜
      • 勸發菩提心文
      • 十二因緣
      • 十住斷結經
      • 十善
      • 十字金剛杵
      • 十念法門
      • 南山律
      • 占察善惡業報經
      • 占察善惡業報經一百八十九種輪相
      • 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 印光大師示念佛方法
      • 印順大師勸修彌勒法門
      • 受菩提心戒儀
      • 叢林制度
      • 唯智慧成就,為第一義。
      • 善慧大士 布袋和尚
      • 四弘誓願
      • 圓覺經
      • 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地藏占察木輪簡要修持規則
      • 地藏菩薩本願經
      • 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第三經
      • 夏安居
      • 大乘律之研究法
      •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 (節錄)
      • 大寶積經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第四十一
      • 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彌勒章
      • 大灌頂經
      •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 如何理財
      •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 如來藏
      • 妙法蓮華經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 學戒
      • 寺院參訪
      • 尋伺
      • 對佛教人士尺牘稱謂表
      • 對佛教人士尺牘稱謂表
      • 師子覺
      • 弘一大師文集—律學
      • 彌勒上下生時間
      • 彌勒上下生時間
      • 彌勒下生閻浮提的時間
      • 彌勒信仰
      • 彌勒信仰的演變:以"兜率天宮"為中心的考察
      • 彌勒早已成佛,故其功德智慧等同如來
      • 彌勒法門與淨土
      • 彌勒淨土的六事法門
      • 彌勒為女人身經
      • 彌勒菩薩
      • 彌勒菩薩 古佛再來
      • 彌勒菩薩其人
      • 彌勒菩薩心咒
      • 彌勒菩薩手印
      • 彌勒菩薩為什麼不修禪定、不斷煩惱?
      • 彌勒菩薩的造像
      • 往生咒
      • 往生極樂世界三輩九品
      • 律要後集
      • 從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而証實相般若。
      • 心經現存的八部漢譯本
      • 念佛法門
      • 悲華經
      • 悲華經諸菩薩本受記品
      • 慈宗修習要儀
      • 慈宗彌勒法門的興衰、流傳與復興
      • 慈宗要藏
      •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芋喻經
      • 慈雲懺主十念法門
      • 戒定慧
      • 掛單
      • 掛單與安單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 敦煌出土佛经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帶校勘記整理本 繁體字)(一)
      • 敦煌出土佛经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帶校勘記整理本 繁體字)(三)
      • 敦煌出土佛经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帶校勘記整理本 繁體字)(二)
      • 文殊師利般若經
      • 日課
      • 星雲大師勸生彌勒淨土
      • 智者大師生兜率天
      •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法界品第二十三
      • 有天堂地獄否?
      • 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 梁皇寶懺 贊
      • 梵唄
      • 梵網經摘要
      • 梵網與瑜伽
      • 楞嚴經。彌勒菩薩唯識圓通章
      • 楞嚴經彌勒菩薩圓通章
      • 殺戒
      •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 水陸法會
      • 汝等今者住於福田,能消供養。
      • 法名 法號
      • 法苑珠林卷第十六
      • 法華經序品
      • 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
      • 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 法語摘選
      • 法鼓山菩薩戒
      • 海青
      • 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
      • 淨土宗九祖北天目靈峰蕅益大師
      • 淨業三福
      • 漫談寺院職事制度
      • 無生法忍
      • 燃香於身
      • 特殊的經文結構與涵義
      • 瑜伽菩薩戒本
      • 瑜伽菩薩戒本
      • 瑜伽菩薩戒本之心理與倫理觀摘錄
      • 瑜伽菩薩戒本與梵網經略談
      • 瑜伽菩薩戒羯磨文釋
      • 瑜伽論菩薩戒本
      • 略說彌勒禪法的修習
      •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的二脇侍
      •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
      • 發無上菩提心儀軌
      • 發菩提心的因緣
      • 發菩提心經論
      • 真如有變無變
      • 真空妙有 與 有依空立
      • 禪秘要法經
      •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 究竟什麼是真如
      • 維摩詰所說經
      • 維摩詰所說經彌勒菩薩授記品
      • 維摩詰所說經菩薩品第四
      • 縵衣
      • 能在此生正授菩薩戒,真的很幸福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般若波羅密,是諸佛母,諸佛以法為師,法者,即般若波羅密。
      • 菩提無得
      • 菩薩戒
      • 菩薩戒壇
      • 菩薩戒失戒?
      • 菩薩戒本經
      • 菩薩戒的由來
      • 菩薩戒的種類
      • 菩薩戒羯磨文
      • 菩薩戒羯磨文釋
      • 菩薩瓔珞本業經大眾受學品第七
      • 菩薩瓔珞自誓受菩薩五重戒法
      • 菩薩處胎經第二卷
      • 菩薩道的修學歷程:二道、五菩提
      • 華嚴經淨行品
      • 蓮池大師自知錄(善(功)過格)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之翻譯
      • 認清金剛經的倒裝句
      • 誰說《金剛經》?何為生死業?
      • 譯論||玄奘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析
      • 讚出家
      • 讚彌勒佛四禮願文
      • 迴向偈
      • 過午不食 vs 日中一食
      • 過堂及設齋供眾
      • 過量床 vs 高廣大床
      • 達摩祖師「一心戒文」
      • 金剛經各譯本的認識
      • 金剛經校勘記
      • 金剛經流通本的演變
      • 關於 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 關於《淨土十疑論》的疑問
      • 關於《金剛經》八金剛曁四菩薩的探討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 陀羅尼
      • 陀羅尼集經
      • 陀羅尼雜集
      • 隋唐初期的彌勒信仰
      • 雪中斷臂求法 - 禪宗二祖慧可
      • 頓立戒及漸次戒
      • 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 首楞嚴經彌勒菩薩圓通章
      • 高廣大床
      • 龍樹菩薩與提婆菩薩的故事
      • 華嚴經:菩薩十種大悲
      • 大般涅槃經:四念處
      • 發菩提心因緣
      • 禪淨何爭 - 四料簡
      • 以十種生起大悲因緣
      • 阿羅漢還會有「隔陰之迷」嗎?
    • 臨終佛事
      • 幽冥戒
      • 請問往生者的骨灰是否能放在佛塔中,如法不如法?
      • 醫院助念室
    • 素食護生
      • 佛教徒的飲食觀 - 蛋類及乳製品
      • 勸人吃素
      • 您不可不知的真相 -- 孵蛋場的恐怖
      • 素食者小心經常誤食之食物
    • 網路資源
    • 關於本站

忍

張貼日期:Mar 24, 2016 1:9:20 AM

[陳義孝佛學常見詞彙]

1.忍耐的意思,忍耐不如意的環境而不生瞋恚的心。

2.安忍的意思,即心安住於理而不動搖。

◎附一︰印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摘錄)

忍不但忍辱,還忍苦耐勞,忍可(即認透確定)事理。所以論說忍有三︰忍受人事間的苦迫,叫生忍;忍受身心的勞苦病苦,以及風雨寒熱等苦,叫法忍;忍可諸法無生性,叫無生忍,無生忍即般若慧。常人所不易忍的,即受人的欺虐等,所以經中多舉忍辱為例。不論世間事或出世大事,在實行的過程中,身心的、自然的、人事的,都有種種的糾纏、困難。尤其是菩薩發大心,行廣大難行,度無邊眾生,學無量佛法,艱苦是必然不免的。為眾生而實行利濟,眾生或不知領受,或反而以怨報德,在這情形下,如不能安忍,那如何能度眾生﹖所以為了度生,成佛大事,必需修大忍才能完成。忍是強毅不拔的意解力;菩薩修此忍力,即能不為一切外來或內在的惡環境,惡勢力所屈伏。受得苦難,看得徹底,站得穩當,以無限的悲願熏心,般若相應,能不因種種而引起自己的煩惱,退失自己的本心。所以,忍是內剛而外柔,能無限的忍耐,而內心能不變初衷,為了達成理想的目標而忍。佛法勸人忍辱,是勸人學菩薩,是無我大悲的實踐,非奴隸式的忍辱!

佛告須菩提︰般若是第一波羅蜜,即具足六波羅蜜。例如忍辱波羅蜜,在與般若相應而能深忍時,即能忍的我,所忍的境與忍法,都不可得,所以即非忍辱波羅蜜。能如此,才能名為忍波羅蜜。

據大明三藏法數卷五之說,生忍即能安心忍受疾病、水火、刀杖等苦,而不為所動;法忍即觀察諸法體性虛幻,本無生滅,信解真實而心無妄動,安然忍可。

三忍:(1)忍辱波羅蜜分為三種,世親攝大乘論釋卷七載,三忍為:1.耐怨害忍,即受他人之怨憎惱害亦加以忍耐。2.安受苦忍,即為疾病、天災所逼亦加以忍受。3.諦察法忍,又作觀察法忍,即諦察諸法不生不滅之真理,心無妄動。其中,後者為前二者之所據。前二忍相當於大智度論所說之生忍,後者相當於法忍。據俱舍論光記卷二十六載,此三忍各以無瞋、精進、慧為體。又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十二列舉十八任持,以此三忍分別配於不捨有情任持、捨下劣心任持、無生法忍任持。(2)三法忍,證悟法理而安心,分為三種。依無量壽經卷上、月燈三昧經卷二等,三法忍即:1.音響忍,又作隨順音響忍。指聽聞佛說法之音聲,能知諸法道理,安住於法。2.柔順忍,又作思惟隨順忍。指藉自己思惟,而隨順諸法之真理,安住於法。3.無生法忍,又作修習無生忍。即離相,頓契於法之真理而安住。

四忍。據思益梵天所問經卷一載,四忍即:(1)無生法忍,忍可諸法之自性空寂本來無生。(2)無滅忍,忍可諸法本來不生無滅。(3)因緣忍,忍可諸法依因緣生,本來無自性。(4)無住忍,即心不住著而無異念相續。

五忍,依菩薩證悟法理而安心之程度所立之階位。據仁王般若經卷上,五忍為:(1)伏忍,即已制伏煩惱,然尚未斷滅。指地前之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2)信忍,即已得無漏信之初、二、三地菩薩。(3)順忍,即順理而趣向無生果之四、五、六地。(4)無生忍,即悟入諸法不生之理而安住之七、八、九地。(5)寂滅忍,即斷諸惑而寂靜安住之第十地及佛果。此外,前四忍各分上、中、下,後一忍分為上、下,合為十四忍。

六忍,又作六忍法。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載,六忍為:(1)信忍,信一切法即空之忍。(2)法忍,認一切法即假之忍。(3)修忍,修中觀,知一切法理事圓融之忍。(4)正忍,認確實中道之忍。(5)無垢忍,信證無煩惱染污之清淨心之忍。(6)一切智忍,得一切智,忍可中道之法的最上忍。

十忍:(1)指菩薩忍受真理而得之十種安住心。據舊譯華嚴經卷二十八之十忍品載,十忍即:隨順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響忍、如電忍、如化忍、如虛空忍。(2)指菩薩之十種忍受行。依寶雲經卷一所記,十忍即:內忍、外忍、法忍、隨佛教忍、無方所忍、修處處忍,非所為忍、不逼惱忍,悲心忍、誓願忍。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

(1)1.深思而後接受,如「見審諦忍」。

2.果位之一,如「觀察忍」。

3.信仰,如「異忍」。

4.忍耐;克制,如「不忍貪」、「堪忍」、「忍辱」。

(2)忍可;接受、安住。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術語)Kṣānti,忍耐也。忍耐違逆之境而不起瞋心也;

又安忍也,安住於道理而不動心也。

瑜伽論曰:「云何名忍,自無憤勃,不報他怨,故名忍。」唯識論九曰:「忍,以無瞋精進審慧及彼所起三業處性。」大乘義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為忍。」同十一曰:「於法實相安住為忍。」三藏法數五曰:「忍,即忍耐,亦安忍也。」

[阿含辭典 (莊春江)]

1.深思而後接受(khanti),如「見審諦忍」、「生忍」。2.果位之一,如「觀察忍」。3.信仰,如「異忍」。4.忍耐;克制,如「不忍貪」、「堪忍」、「忍辱」。

https://www.zdic.net/hant/%E5%BF%8D

忍詳細解釋

8)通“認”。認識,識別[recognize;identify]

夫國之疑,二三子莫忍老臣。—— 《管子·大匡》

本網站純係個人資料蒐集、欣賞,非商業用途 !  資料均來自於網路,版權屬原創者所有,如有因不明來源,而不慎侵犯貴方權利,請即來信告知 , 後學當馬上修改移除,在此先致上歉意!謝謝您!

推薦用firefox或chrome瀏覽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