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表現:
社1b-III-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綜2b-III-1參與各項活動,適切表現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協同合作達成共同目標。
學習內容:
1.海埔在海埔里的方位、範圍與地景。
2.海埔的產業分布情況。
3.製作「海埔社區導覽圖。」的技巧。
學習目標:
1.學生能夠經由觀察與體驗,理解生活所在地的地景與產業分布。
2.學生能夠使用 Google 地圖,解決學習或生活經驗的問題。
3.學生能夠將蒐集來的資料統整並完成「海埔社區導覽圖」。
學習活動:
1.初步整理:利用「Google 地圖、海埔社區文史資料」,畫出社區內的重點建築、機構、道路與產業分布,完成導覽圖草圖。
2.實際踏查:巡訪海埔社區,記錄、應證、增修導覽草圖內容。
3.合作創作:蒐羅資料,在半開圖畫紙上完成「海埔社區導覽圖」。
學習評量:
1.使用 Google地圖、海埔社區文史資料,找出導覽地圖需要的元素。
2.說 出 海 埔在海埔里的方位、範圍、重要地景、與產業。共同完成創作。
自編自選教材或學習單:
1.Google 地球網路版
2.海埔社區道路圖
依據106年03月人口統計資料,海埔里共440戶,大山里共234戶,莊禮里共209戶。海埔里、大山里、莊禮里皆屬交通便利人口分散地區,戶數過少,未符合「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辦法」規範,因三里的共同學區為大山國民小學,且生活圈與習慣相似,整編為海埔里。
海埔里位於麻豆區西隅,北邊以麻豆大排為界與港尾里接壤,東邊以圳溝為界與埤頭里接壤,南邊與麻口里、佳里區子龍里接壤,西邊以蔥仔寮線為界與港尾里、佳里區佳化里接壤。
原海埔里轄有埤仔尾及海埔等兩庄社。早年「埤仔尾庄」隸屬「麻荳堡」,「海埔庄」則為「佳里興堡」轄區,後來行政區域調整,「埤子尾庄」與「海埔庄」均隸屬「麻豆街」轄區,但「埤仔尾庄」隸屬「埤頭管內第三保」(大山腳保),「海埔庄」則為「埤頭管內第四保」(海埔保含莊禮寮庄、蔥仔寮庄)。民國三十五年「埤仔尾庄」與「海埔庄」轄區首度合併,稱為麻豆鎮海埔里。海埔里以農、養殖為主,有養蝦、吳郭魚、豬,另有製香、碾米工廠等傳統產業,近來有發展綠色能源「種電」環保之新興產業。里內有海埔池王府,景色優美,府前設有軍史公園,內有戰鬥機、飛彈、戰車等數十種高科技汰役戰備為台灣區觀光景點與宗教聖地。
「麻荳王爺」、「海埔王爺」及「南鯤鯓王爺」自古以來即有一段頗為神祕傳奇典故,如:麻豆的「迎香祭」,各角落廟宇神明到海埔去迎接王爺回駕巡遊境內,一年比一年盛況起來,遂成今日地方上唯一的大祭典。海埔池王府的廟地以前是一片低漥的濕地,也是壯丁訓練的場所。因地勢較低的緣故,所以才有王爺流到海埔的傳說。
原大山里日治時期是「埤頭管內第三保」,除大山腳本庄外,原海埔里「埤仔尾庄」亦隸屬「埤頭第三保」轄區,直到戰後設「里」,「埤仔尾庄」才劃撥「海埔里」轄區。大山里以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為稻米、皇帝豆、玉米,近來更發展精緻農業,種植蘭花,本里有世華蘭花園及慧谷蘭花園外銷國際,為國家賺取外匯。
原莊禮里轄內有莊禮寮、蔥仔寮等兩庄。莊禮寮庄屬莊姓聚落,為營頂錦繡堂大房裔孫。蔥仔寮庄屬莊、黃兩姓群居,莊姓由莊禮寮庄入住,黃姓源自佳里興潭仔墘。自古以來莊禮里居民的宗教信仰以道教為主流,莊禮寮庄及蔥仔寮庄的守護神均為李府千歲王爺,神尊由兩庄居民按年輪值爐主。西元1978年蔥仔寮首先創建震安宮,西元1981年莊禮寮庄亦創建信安宮,李府千歲自此分祀兩庄。
海埔池王府--軍史公園
池王爺台灣開基祖-海埔池王府坐落於麻豆區海埔里,奉祀五府千歲-池、李、吳、朱、范五王爺,主神為池王爺,池王爺金尊於明末清初之際供奉來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1996年間曾舉辦池王府演藝活動,至今仍是相當成功的宗教活動,相傳池王府與南鯤鯓代天府極有淵源,過去麻豆、南鯤鯓之間王爺往來皆以海埔為中間站,故此地有王爺埔之稱,池王府神靈顯赫,香火鼎盛。後與國防部合作建立軍史公園,利用池王府廟庭,陳列國軍使用過的飛機、坦克、飛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