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表現:
社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綜2b-Ⅲ-1 參與各項活動,適切表現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協同合作達成共同目標。
學習內容:
1.客子寮在港尾里的方位、範圍與地景。
2.客子寮的產業分布情況。
3.製作「客子寮社區導覽圖。」的技巧。
學習目標:
1.學生能夠經由觀察與體驗,理解生活所在地的地 景與產業分布。
2.學生能夠使用 Google 地 圖,解決學習或生活經驗的問題。
3.學生能夠將蒐集來的資料統整並完成「客子寮社區導覽圖」。
學習活動:
1.初步整理:利用 「Google 地圖、客子寮社區文史資料」,畫出社區內的重點建築、機構、道路與產業分布, 完成導覽圖草圖。
2.實際踏查:巡訪客子寮社區,記錄、應證、增修導覽草圖內容。
3.合作創作:蒐羅資料,在半開圖畫紙上完成「客子寮社區導覽圖」。
學習評量:
1.使用 Google 地圖、客子寮社區文史資料,找出導覽地圖需要的元素。
2.說出客子寮在港尾里的方位、範圍、重要地景、與產業。
3.共同完成創作。
自編自選教材或學習單:
Google 地球網路版
客子寮社區道路圖
港子尾,原寫為港仔尾,是臺灣臺南市麻豆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西北端。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港尾里不含東南部邊界地帶中段、海埔里西部中央凸出部分、北勢里西部邊界地帶中偏北一小段。
該地區境內主要聚落為港仔尾、謝榜寮、營後、客仔寮,港尾國小位於港仔尾聚落旁。
台灣日治初期,港子尾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港仔尾庄」(舊制街庄),隸屬於佳里興堡。該庄昔日西北學甲庄、宅仔港庄為鄰,東北與北勢藔庄為鄰,東南邊為埤頭庄、大山腳庄、海埔庄,南邊為佳里興庄,西南邊為溪州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鹽水港廳。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4月1日,該庄編入「佳里興區」,隸屬於鹽水港廳。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4月1日,鹽水港廳內管轄區域調整,該庄仍隸屬於佳里興區。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25日,全台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佳里興區改隸屬於臺南廳。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並雅化為「港子尾」大字,隸屬於臺南州曾文郡麻豆街(新制街庄)。
戰後麻豆街改制為麻豆鎮,隸屬於臺南縣,大字亦改制為里。1950年(民國39年)10月25日,雲、嘉、南分治,麻豆鎮仍隸屬於臺南縣。2010年(民國99年)12月25日,臺南縣、市合併為直轄臺南市,麻豆鎮改制為麻豆區。
港尾里座落在麻豆區西北角,早年是一濱海漁村也是「海港之尾」,故地名「港仔尾」。本里轄有:港仔尾、營後、客仔寮、謝榜寮、姓陳寮等五庄。客仔寮庄顧名思義即為「客屬聚落」,本庄原為廣東客家人闢建庄社,先民欲引用曾文溪水至本庄,遭各庄以敗壞地理反對,乃紛紛他遷或與邱、鍾、余姓先民通婚。庄廟「太子宮」供奉「中壇元帥」為全庄守護神,因廟務致使邱、莊兩姓械鬥,莊姓族人因而遷至港仔尾庄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