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表現:
自 po-III-1能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等 , 察覺問題。
社3b-II-3整理資料,製作成簡易的圖表,並加以說明。
生 E6 從日常生活中培養道德感以及美感,練習做出道德判斷以及審美判斷,分辨事實和價值的不同。
學習內容:
1.「破解網路謠言」文本內容。
2.「語言的真偽」事件解構法。
3.「打擊網路謠言」表演劇。
學習目標:
1.學生能夠找出「破解網路謠言」文中判斷的邏輯。
2.學生能夠察覺網路謠言導致社會問題的嚴重性。
3.學生能夠利用事件解構法,判斷網路謠言的真偽。
4.學生能夠合作完成「打擊網路謠言」表演劇腳本。
學習活動:
1.探索:透過圖像符號比較評估的閱讀策略,找出「破解網路謠言」文本中判斷的邏輯。
2.理解:透過連結「破解網路謠言」文本中判斷的邏輯,理解未經證實的推論對當事人是第二次傷害。
3.探索:利用「語言的真偽」事件解構法,一起探討閱聽事件時的該有的正確步驟與態度。
4. 共同完成:「打擊網路謠言」表演劇。
學習評量:
1.說出「破解網路謠言」文本中判斷的邏輯說出未經證實的推論對當事人的影響。
2.說出閱聽事件時的該有的正確步驟與態度。
3.共同完成:「打擊網路謠言」表演劇。
自編自選教材或學習單:
1.國語日報107 年 10月 22 日第十一版「破解網路謠言—發揮影響力」。
2.補充影片:KOL 時代,如何識別科學假新聞、破解謠言?
3.網路謠言表演劇對白單。
單元三、破解網路謠言
一、分享並討論生活中看過的網路謠言
想想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網路謠言手法
學生舉例:社群的假醫療訊息、用明星之名的聳動標題誤導大眾及粉絲
引導:思考為何存在網路謠言?影響性為何?如何破解網路謠言?
指引:查找官方認證的資訊媒體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二、文章補充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3/1/30-2023/2/5】闢謠TOP10
三、影片補充
從謠言心理學看,為什麼我們的大腦會相信假訊息? ft. 閱部客
四、延伸補充影片:實際行動破解迷思
五、編短劇
8位學生使用網路查找假新聞,討論後提出3個假新聞並投票
一、日本排放核汙水 (5人選擇,以此為短劇主題)
二、強制戴口罩 (0人選擇)
三、杜拜17號大淹水,駱駝被洪水沖走(2人選擇)
短劇:使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文章【2023/8/28-2023/9/3】闢謠TOP10 進行編劇
理解文意後,整理出此文「日本福島核廢水於8月24日排入海出」兩主軸:圖片造假、資訊錯誤
並針對此兩主軸進行改編劇本,設計案例、受騙者、釐清者、打破謠言方法
學生分為:編劇組與道具組進行
編劇組討論過程
編劇組筆記
分配劇情大綱
道具組製作過程
道具組
道具清單
113學年度
讀報內容討論與製作
上台發表前的練習與修正
讀報內容討論與製作
讀報內容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