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專欄
李老師專欄
08/20/2025
08/13/2025
8月6日在七駿科技舉辦TPS成果發表會,當天是8月7日美國開始實施 20% 關稅的前夕,本擔心以工具機業界人士為主的參會人員會忐忑不安,但並非如此,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關心 TPS 者果然心已有所屬,而能「安心、安定」地面對未來的變局。
08/06/2025
7月9日的專欄「只看數據就下指示的人是最糟糕的」引起了許多迴響。現今的科技讓取得數據變得低成本且容易,但是否又會落入以往曾被提醒的 “Garbage in, garbage out (GIGO)” 的窠臼呢?
在群組裡有這樣的說法:「一般中小企業大多缺乏完善的生產排程能力,訂單往往直接交由現場主管安排生產。如此一來,不僅生產進度難以掌控,進而影響交期,甚至損害企業的商譽。」……
07/30/2025
朋友在群組裡傳來以下的貼文:「很有個性、很有鶯歌在地味道的早餐店。店內的空間佈置,處處可見巧思。就在鶯歌市場旁的巷弄內,旁邊小公園,是小時候看書的鶯歌民眾服務分社。這家讓人懷舊的傳統微型早餐店,用社會性的「人文」,在AI時代「科技」浪潮下,生意適量的好,不僅存活,還維持品質與服務。」
07/02/2025
6月23日才回台灣,就接到同事傳來豐田汽車林南八顧問去世的消息。工作中曾與林南八顧問有多次接觸,也是我們這代人間接聽聞大野耐一教誨的主要傳人。
我將此消息轉給Jim Womack之後,他立即做了如下的回覆:
林先生在內的那一代嚴謹的大野弟子,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成功公司……
06/11/2025
在5月21日我與傅源老師的直播中,曾談到豐田在連續兩回的財務報表說明會中提到的ROE(淨資產收益率、股東權益報酬率)
豐田對此的解釋是:「改善從開發產品到售後服務,全生命週期的價值鏈(流)業務,不僅能提升利潤(分子),還能通過抑制易受經濟波動影響的自有資本(分母),來穩定收益(只做新車業務更易受經濟波動影響)。提升ROE到 20% 將成為衡量此類商業模式,收益結構轉型進度的關鍵指標。」
朋友聽到這說法,反問我:「這不是落入了西方重視股東權益的窠臼嗎?」若了解豐田發展的脈絡,應可了解「與西方的差異是豐田一貫的先排除浪費,創造利潤,再與利害相關者分享利潤,其分享的順序是顧客、經銷商、供應商、員工、公司、股東。」這回要努力於更高的利潤的底線,可想像水漲船高,大家均可受益。
06/04/2025
《精益思想》的範例 Lantech公司(https://www.lantech.com/)成立於1972年,1991年開始的精實轉型過程,迄今仍是我眼前的場景,改善的現實。反之,Lantech的現狀為何?刊頭是他目前網站的首頁,第二代已是經營者,也出版了精實暢銷書《精益管理的日常實踐,The Work of Management》。重點是其生產工廠仍只有兩處--美國與荷蘭。仍是小型公司轉型精實企業的典範。本文摘錄其1990年代,縮編資訊系統轉型的過程,可想像在此精實理念的基礎上,活用現代資訊技術與工具的發展。
05/28/2025
源於2023年12月,羅祥安先生介紹我與以恩資訊的羅文聰執行長與許瑞愷教授見面,啟動了我們自2024年開始,精實與數位、AI的相互切磋。一年多以來,在幾家公司裡進行了「精實數位轉型」實驗,活用既有ERP系統中的數據,將接單、排程、製造、甚至改善與日常管理做了數位化,PDCA的管理連結,促進了精實系統改善,而得可說是「精實管理變革」的效果……
05/21/2025
精益企業中國(LEC)迎來20週年。77歲高齡的Jim Womack將第三度參加在上海舉行的精益峰會。將對正經歷4月2日以來,美國「解放日」引發的全球經濟波濤,躊躇徬徨的精益實踐者們提供一貫的精實對策。5月8日公布的豐田2024财年的联合财务报表(https://www.toyota.com.cn/toyotatimes/tinfo/index.php?t_id=771&lmid=0)也給了我們最佳示範。
5月11日,Jim 發來為《現場觀察第二版,Gemba Walks》繁體字版的作者序。21日20:00在微信的「LEC精益」影音號上,我將與傅源老師深入解析這篇序言的內容,與豐田在美國「解放日」之後的動向(https://www.toyota.com.cn/toyotatimes/tinfo/index.php?t_id=772&lmid=0)……
05/13/2025
別說精益企業中國已經成立了20週年,轉眼距離去年在上海科技大學舉辦的峰會也已經一年了。回顧這一年,變化很多,特別是4月份之後每日一變,甚至數變,但歷經時代驗證的精實原則與對策,仍是驚濤駭浪中的正北明星。
刊頭是我近幾年一直在用的圖檔:
1.左邊是資產負債表中可以看到的「資產報酬或是庫存週轉率」。經營者們一定會對此有興趣。
2.右邊則是則結合了TPS與TOC,提升「資產報酬或是庫存週轉率」的具體對策,不只是要減少「分母的庫存、營運費用」中一切浪費,還要提升「分子的有效產出、銷售額與利潤」……
05/06/2025
朋友日前傳來“Daily Management to Execute Strategy”的介紹,學習豐田的方法,的確是本好書。去年底出版以來,我並未積極閱讀,因為我覺得對一般人來說,這本書可能會有誤導的效果。
一看這本書的封面,兩個日常管理(Daily Management和大大的DM)立刻映入眼簾,但我擔心的是,大家忽略了其目的是要「執行策略(to Execute Strategy)」,即使有「正確的做事方法」,但「是否在做正確的事、執行正確的策略?」
介紹新書的文章中,兩位作者有如下,開宗明義的介紹……
04/30/2025
本文是陳建良教授為《現場觀察》2025年中文版寫的序言。本書出版於2013年,現在經營環境的驟變的確更甚於以往,但作者2011-2013周遊全球的各企業現場的現場觀察與心得,既可作為反思,又可做為應對目前各種挑戰的參考。
本書Gemba Walks Expanded 2nd Edition,將Dr. Jim Womack於 2001-2011 年間,與精實社群分享想法和發現的文章,以目的、流程、人員、精實管理、轉型、將精實擴散到非製造領域、經濟大衰退、許多誤解、失敗的冒險、大追逐、並非無稽之談的歷史等主題架構歸類編排,本2013年的第二版,加入第一版出版後的12 篇新文章,以作為補充與反省。本書闡述精實的觀念、原則與應用,也強調Gemba Walks 的真諦:「去現場觀察、問為什麼、尊重員工 (Go see, ask why, show respect)」。經由Gemba 發現問題與機會,執行改善解決問題,提升標準,持續進步。
04/23/2025
陪同台灣引興王董事長到東京拜訪兩家尖端技術製造公司,都是經營了70年以上,已經由第三代接手的公司。看似理所當然,但卻也與我們一樣,甚至比我們更早地遭逢了經營環境的巨變。
第一家原來是100%承接周邊小加工廠委託加工的公司,因為那些小加工廠陸續因景氣下滑而歇業,該公司也適逢2009年的金融危機而順勢開始轉型,目前原來承接周邊公司的訂單已降到40%以下,雖已有穩定的新訂單,但仍不忘與原來一起奮鬥過來的小加工廠合作的初衷,所以仍持續接他們委託的,甚至一件、兩件的小訂單。
另外一家就更厲害了,購入材料後的製程幾乎都是在廠內完成,都是老機器、人工手作業,沒有印象中現代工廠的匆忙、緊張氣氛,所謂的作業員,應說是匠人們吧,專心地製作出幾乎是藝術品的產品。營業部主管沒聽說過MOQ,因為能做一件、兩件是他們的專長。但顧客呢?川崎重工的火箭上、半導體設備上、魚雷上、車站的裝置藝術上、迪士尼的賣冰淇淋古董車上⋯⋯
04/16/2025
為迎接西方精實運動的發起人Jim Womack 6月中旬的來訪,正準備出版《現場觀察》的繁體字版。特邀請國瑞汽車公司前總經理李朝森先生提供推薦序。正逢美國川普總統的「對等關稅」轟得全球震動之際,他也以經營者的立場提出了應有的精實對策。雖然大環境在變化,但先顧好我們可以控制的微環境,仍是我們可以立刻做,且有長遠影響的事情。
04/09/2025
上週參加了康國泰老師對「產線佈置,生產家族(PQOR,Part no. Quantity Process Routing)」的線上讀書會,對於從製程村落(Process village)的「機能別佈置」到「產品家族工程順佈置(Process sequence Layout)」,大家有許多討論。正好看到豐田形學作者Mike Rother的領英貼文。乍看之下,還摸不著頭緒,但看了幾遍,並獲得幾位群組裡同伴的回饋,這貼文真是太有趣了。且先看其內容。
04/02/2025
在一個產官學人士集合,討論著如何協助企業度過當前嚴苛環境的會議中,還是老問題,為何企業主沒有積極投入改善?為何總是局部的績效?
也許答案就在問題—「為何總是局部的績效」中。如果企業主沒看到顧問們協助他所關心,直結於公司「整體營利績效」的對策,他如何能積極投入呢?
如果立志協助企業的顧問們,是出身於以職能或學科分工的環境,可想像的,很難獨力解決企業主需處理的橫跨各個職能、部門的問題。TPS、精實管理的特色在於從訂單到交貨的流動管理以滿足顧客,而非局部效率。不同專長的顧問們勢必需要合作,才能協助打破公司內的職能孤島文化。且看作者給公司的對策,他山之石可攻錯!也許這正是新時代顧問的新路徑。
03/26/2025
幾年前,麥當勞採取了大膽的舉措,徹底改變了其餐廳的運作方式。他們取消了漢堡和薯條的預製緩衝庫存,轉向「為你現作」的備餐模式,即只有在顧客下訂單後才準備(組裝)食物。
乍一看,這似乎只是一個小小的營運變化,但實際上,這是一次大規模的精實轉型。
03/19/2025
這句話是近40年前,當時豐田派任公司的熊本董事長,對我「豐田生產方式若真的這麼好,為何其他公司不學習呢?」的疑問,所做的回答。當時年紀輕,也只認為是「老闆講的永遠是對的!」而記在心上。今早看這昨天拍的這張照片,看到一起學習,推動豐田生產方式一年的老闆滿面笑容,熱情地跟我談起他還想要做什麼,就想起了這句話。
03/12/2025
去年底因接受「新竹市品質經理人協會」的「品質卓越領導獎」,而有機會接受IC 之音97.5 https://www.ic975.com/ 謝美芳小姐的訪問,本週播出。除了回顧精實在台灣的發展之外,正好也談到本週的頭條新聞—我對台積……
03/05/2025
本文是《當責領導力》作者大衛・馬凱特在領英上的貼文。我覺得這是在西方環境下的說法。若再加上精益的管理方法,會更具實用性:以下是摘自 James Womack 〈兩種商業系統的故事〉中的一段 :
精實管理系統要求各級管理者明確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並由管理者要求其所領導的「前沿」團隊尋找原因並予以解決。這種只提出正確問題,而不是由知道,或不可能知道正確答案的「後台」管理者指示、命令的做法,也許是精實思維與傳統現代管理之間最鮮明的對比,也是最難糾正的。
的確是與我們普遍的習慣不同,但這是內建於日常營運中的人才培訓方
12/04/2024
2024年精實全球連結(Lean Global Connection, LGC)線上會議於11月21日至 22日舉行,為期兩天以全球線上交流形式舉行。透過數位平台連結世界各地參與者,突破地域限制,促進跨國學習與合作。活動由 Lean Global Network(精實全球網絡)主辦,聚焦探索精實思維如何在當今快速變遷的世界中發揮關鍵作用,特別強調「適應性」的重要性,幫助企業應對當前多變的挑戰。透過豐富的主題探討與實際案例分享,引導參與者掌握精實方法的核心理念,提升組織的靈活應對能力與創新力。大會為了突顯「適應性」的精神,特別推出專屬吉祥物-變色龍Smed,象徵中小企業快速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11/27/2024
豐田汽車從1937年開始到現在快90年了,源自TPS的精實從1984年到現在也已經40年了。James Womack都說他要退休了,剛開始他也學著「豐田生產方式」把它稱為Lean Production System。一直到1990年《改變世界的機器》出來,整本書也大都使用了Lean Production的說法,提到精實企業,Lean Enterprise只有7次,但是在《改變世界的機器》這本書裡面其實有五個章節在談精實生產的要素。製造只有五分之一,可是他用的名字還是精實生產,因此讓大家只專注在製造上面吧!
11/20/2024
時代變化,許多事情都幾乎不見了!例如每天送達的「報紙」,或「找錢」,但我這上一代的人,都還過著這樣的日子。「人間福報」上的這篇文章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896905一直縈繞在我腦中,且引起與朋友的討論。以下是我的聯想。
11/13/2024
重要的事好像不只要講三遍,Michael 的領英又以刊頭的「物與情報流圖」說起。這是2001年,豐田織機的一個座椅工廠的「物與情報流圖」的理想狀態。主管是製造G的一位係長(副課長)。
當然本文不是在談「物與情報流圖」,而是更基礎,更被忽略的—企業、製造的本質,製造的要素中—Man, Material, Machine, Method, Money, Information的Man(Society, 社會、社交、團隊、社區),與Information(顧客、後工程的情報)。
Material, Machine, Method, Money, 各家公司都有辦法從市場取得,只有Man 與Information是各家的壓箱本領,只能靠自己琢磨。
11/06/2024
兩個月前,LEC從「精益企業,Lean Enterprise」的觀點,提出了CEO LEAN的說法,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在企業裡推精實,做改善。最後發現CEO那邊能夠推動才能讓整個企業永續發展。於是我們邀請到我們最資深的李兆華老師再次來到“精益高手”的直播間,用李老師的經驗解讀“CEO主導的以數位化促進的精益轉型”。我們將此次直播的內容分次整理成文,供大家回顧與學習。
10/30/2024
《歡迎問題 探索成功,Welcome Problems, Find Success》(購買中文版,請參考文末 DM)是“精實全球聯盟 Lean Global Network”與豐田汽車退休高管合作出版的第二本書,本書作者是豐田人事部出身,古田潔先生回顧了其自 1980 - 2010年代,參與美國新聯合汽車公司(NUMMI)、美國豐田肯塔基廠、歐洲豐田的人事業務與企業整合的過程。是作者歷經七年醞釀,首次對外公開的豐田不傳之祕。曾在豐田汽車人事部任職,肩負向美國傳承豐田方式的John Shook為該書作序,其內容如下:在世界各地創造豐田文化
10/23/2024
豐田生產方式的原理原則很簡單,持續地改善,以最少資源滿足顧客需求。為何要持續地改善?因為以「既有的管理系統」,很難做到「以最少資源,滿足顧客需求」。本文提出了幾個例子與對策。
目前訂單不足,設備與人員都多出來了,是正好試行新方法,改變管理方式的時候。而這正是只有CEO才能做的工作。
10/16/2024
10月2日看到這標題:「上汽通用半年虧損45億,“高大上”搬五菱系解圍的邏輯是什麼?」讓我想起了「上汽通用五菱汽車」曾在2010年精益企業中國(LEC)所主辦的全球精益峰會發表過,令我印象深刻,隨即請小編找來了當時的發表內容。本文就來做個對比。
10/09/2024
朋友一早傳來刊頭的照片,並提醒「工具不回家,我也不回家!」烏魯木齊的燒烤店果然收拾得乾淨。看著看著,與朋友有如下的對話:
李: 最短距離、短時間內,接單、材料到成品、回收現金。
李: 但燒烤可以人、肉(加工對象)分離嗎?
李: 連爐上的都沒在加工、停滯嗎?
……
10/02/2024
最近突然對於身為合約上的「乙方」特別有感。其實我們大都是互為供應鏈中的「甲、乙」方,只是在經濟上行期間,雙方環環相扣地相安無事,但到了目前經濟下行時期,有朋友告訴我:「從沒想過賺錢竟然這麼辛苦,曾想過是否要在公司裡增設一個『跪求付款』的專業。」
09/25/2024
最近突然對於身為合約上的「乙方」特別有感。其實我們大都是互為供應鏈中的「甲、乙」方,只是在經濟上行期間,雙方環環相扣地相安無事,但到了目前經濟下行時期,有朋友告訴我:「從沒想過賺錢竟然這麼辛苦,曾想過是否要在公司裡增設一個『跪求付款』的專業。
09/18/2024
在上一篇專欄(從「精實生產」到「精實企業」)中,Jim Womack 與Dan Jones在1994年,就已經闡明了精實企業與價值流的關係。我們正對目前的處境彷徨不知所措的時候,從豐田生產方式到精實企業,歷經時代考驗而持續存在的方法,是否是比較可行呢?
09/11/2024
精益企業中國(Lean Enterprise China)成立於2005年,但它是精益企業美國、英國(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 1997, Lean Enterprise Academy 2003)的師弟。當此世界的精實正百花齊放,莫衷一是,精益企業中國即將邁入20周年之際,點檢初衷,正是時候。
精實是脆弱的:
精實也很脆弱。當我們在1987至1988年於麻省理工學院創造「Lean, 精實」這個詞彙時,有兩個陣營在爭論。我的陣營想稱之為「精實(Lean)」,因為我是團隊領袖,沒有投票,結果我們稱之為「Lean, 精實」。另一個陣營(人力資源部門的人)想稱之為「脆弱」(Fragile)或「脆弱穩健」(Fragile Robust)。他們的觀點是,如果人們不相信它,如果你沒有積極參與的人員,並且你沒有實踐精實的管理者,它就會消失。的確,它會奇蹟般地消失,我已經見過很多沒有精實的情況。……
09/04/2024
8月21日的直播是根據4月23日Jim Womack在英國利物浦舉行的Lean Enterprise Academy全球精實峰會中的演講內容做的。8月20日,李老師專欄「解讀Jim Womack精實思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曾有節錄與說明。本文以Jim ppt. 的最後一句--“Relevance regained!”,「恢復關聯性!」為標題來分享我的感想。……
08/28/2024
在快速變革與高度競爭的全球市場中,企業如何持續創新並保持領先地位,始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當我們回顧那些成功跨越了時間的長河,依舊屹立不倒的行業巨頭時,豐田汽車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豐田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其卓越的產品品質和市場表現,更在於其獨特的組織結構和產品開發模式。本文所探討的「豐田總工程師(Chief Engineer, CE)制度」,正是這一成功背後的關鍵要素之一。
08/14/2024
7月3日,自1990年代以來,精實活動大本營之一的英國精實企業學院(Lean Enterprise Academy)發佈了精實倡議者Jim Womack 4月23日在英國做,以Lean Think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為題的開場演講。歷經30多年來的精實活動,且世界的經營環境丕變,新科技、新要求、新需求紛至沓來的情況下,Jim 提出了他對已經持續了30年的精實活動,應有的自覺與願景的看法。詳參考全文連結與YouTube連結(Jim Womack on Lean Thinking: Past, Present & Future)
08/07/2024
07/31/2024
Peter:日前到台中與中小企業分享「精實、數位、永續的跨域融合與企業轉型:以歐洲的百年企業為例」,在現場提問約四十位的中小企業伙伴,讀過《目標》這本書的大概只有五位,顯示年輕的數位原生世代似乎對《目標》這本書與「精實」很陌生。……
07/24/2024
在幾篇專欄中曾出現的上圖,經朋友回饋,與昨日陪同早稻田大學藤本隆宏教授參觀某公司之後,做了些許修改,更能說明企業應有的經營活動。
2024年3月19日的專欄-「大量採購比較便宜?為何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堅持「只買一公升」原則」中,曾討論過「警覺「固定成本」的增加」。如上左右圖的差異之一,即是下端綠色的固定成本,因此右圖可以降低損益平衡……
07/17/2024
07/10/2024
這篇原為2022年4月6日「員工提案的力量」由當時的小編所翻譯的專欄。因研究BMW汽車的VPS而再度引起我的注意。如上圖,標準作業是持續改善的出發點,而每天執行上百次標準作業的作業員是最熟悉、最身受其利害的人,由他思考、提出的改善,應是最貼切其需求的。
07/03/2024
這是2019年蔡司光學在上海峰會發表的題目,之後峰會即因疫情等因素暫停,時隔五年,今年再見蔡司以「提高標竿—蔡司光學營運轉型升級故事」為題發表這幾年練功的結果,具有暮鼓晨鐘、振聾發聵的效果。
承蒙蔡司的邀請,在峰會之前,6月4日訪問了蔡司位於廣州中新知識城製造基地,茲以所學分享給大家。
06/26/2024
06/19/2024
2024第15屆全球精實高峰論壇,6月6, 7兩日在上海科技大學(張江校區)盛大舉行。我的講題「精實當然是全公司的戰略活動」是呼應疫情、以及其後的市場狀況,在半年前就已決定,也符合本次活動的主題:「CEO如何領導精實轉型」,雖作為峰會壓軸與總結,但因受端午節前交通狀況的影響,部分參會者未得聽聞,玆整理其重點,以為補救,並分享廣大未參會的精實同好。
06/12/2024
2024年6月5—7日,精實企業中國(以下簡稱LEC)在上海科技大學舉辦了以「活用精實管理」為主題的第15屆全球精實高峰論壇,旨在結合物聯網、數位化、 AI解決企業面臨的挑戰。
本次高峰會聚集了製造、醫療、服裝、紡織、教育、餐飲、能源、家電等業界領袖,共60多家企業,約200人到場,現場氣氛熱烈。綠色永續發展,精益醫療、精益餐飲、精益產品研發、數位化精益、數據驅動、智慧製造、低成本自動化、精益新零售、快時尚產業的風險管理與庫存管理、CEO Lean等主題,不斷推陳出新。
06/05/2024
在豐田體系中工作了近三十年,周圍的關聯部門、公司都是沈浸在豐田的環境中,所以只要在自己的領域中工作,與相關部門的合作也問題不大。但一但離開了豐田環境,首先讓我感到衝擊的是生產管理、排程的問題。另外一個就是銷售部門,其任意地起心動念,讓生產管理與製造部門疲於奔命。因此這回對趙博士與希疆先生的對談直播特別期待。
05/29/2024
與洪教授的邂逅是一起到工廠學習TPS,好奇他為何對此有興趣,才了解他是以工業工程的專業,轉而鑽研工業設計,也算是與傳統對TPS的認知沾上了邊。逐漸地找到了他的兩個專業在TPS中可發揮的地方--Lean Product and Process Development正好是連結製造與產品
05/22/2024
領英上有刊頭照片上短短這麼的一段,印證現狀,我們真是錯過了許多叮嚀。
版主這麼認為眼前的問題早已自造而成,必須溯源對策!
……
05/15/2024
「也許電腦、人工智慧可超越人腦,但如同不同的人腦之可以勾勒出繽紛世界,端視「主人翁、人」如何活用「人腦、電腦」。2023年7月的專欄「只有排單,沒有插單」是豐田的人腦在沒有電腦的時代,發展出的方法,即使到了現在仍然在使用。今天的專欄也介紹了豐田的營運實務,1960年代美國帝國大廈的作法也與其類似。面對變化的環境,人腦當然會想出方法。起心、抉擇在於人腦的動念!
05/08/2024
當世界正在重整,正是重新創業的時候!2023年巴西豐田的第一個工廠在聖貝爾納多杜坎普營運了61年之後關閉,員工轉移到內陸的其他豐田工廠,土地出售給新的業主做更有效率的運用。之前曾介紹過其工廠內「老當益壯90歲的沖壓機」,本回介紹當初大野耐一先生的海外創業企圖與作為,正可供苦於現狀的經營者們參考。本文摘錄自1988年出版的《トヨタ生産方式を創った男―大野耐一の闘い》
05/01/2024
前輩陳董事長在威尼斯捎來雀躍於威尼斯兵工廠的照片,今晚另一位莀董事長告訴我每一兩個月就要到威尼斯的工廠一趟,讓我想到是否正是與大家一起重溫被認為是流動限肇始者之一的威尼斯兵工廠等「流程化」發展史的時候。
04/24/2024
2024年4月18日晚8點,精益高手直播間開啟了一場直播,嘉賓是LEC的資深顧問李兆華老師。主題是:CEO在企業精益轉型中的角色。以下是我的直播筆記:
04/17/2024
2023年與致理科技大學楊美玉老師曾有活用TPS改善有機商品連鎖商店的營業額、利潤率的經驗,啟發了她對學校的智慧商店的營運改善專題,四台智慧型自動販賣機分別由兩組同學做營運改善,一年後,受邀親至現場了解改善進行狀況,規模雖小,但從選擇、汰換商品、訂貨、補貨、團隊討論等營業活動一應俱全,工作內容不輸大型連鎖店,難怪楊老師稱小組領導者為CEO。拜科技之賜,智慧商店不只是前台無人 ,後台也有許多自動化,智慧化的機制,同學們靠著手機,即可從雲端掌握狀況、做出決策、採取行動,雖是身在學校懵懂的少年,不知不覺中已具CEO的架勢。賣買的本質不難,難在路徑選擇太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無所適從。
04/10/2024
常聽到「精實轉型」,英文是Lean Transformation,到底是什麼意思?從字義看就是「轉換模型,變更方向」。現在正是時候,而且只有CEO能做。
2019年迄今,經營環境大幅變化,曾經是成功要素的人脈、庫存、商品、通路⋯⋯恍如隔世。回首來時路,與其沈迷於過往,不如重新開始。豐田佐吉的名言之一:「障子を開けてみよ外は広いぞ,推開橫拉門吧,外面很寬廣喔。」就如暮鼓晨鐘地醍醐灌頂!
04/03/2024
要想學習或瞭解豐田,最快的方法就是看看豐田內部的想法,作為豐田對內與對外交流媒體的“豐田時報”一系列的報導,是讓我們得以一窺究竟的好方法。一月底豐田會長對集團內部高管與新聞記者發佈「集團願景—一起發明未來的道路」之後兩周,他又在「章男課堂」的場合與集團公司員工就上述內容對談。《ToyotaTimes 中文版視頻連結》給我們一手的現場實況,也感謝肖燕女士的心得回饋。《ToyotaTimes 中文版文字檔》
03/27/2024
這幅插畫顯示一個人努力地吹大一個巨型氣球,氣球上有幾個貼著OK繃的小洞,而標題“Why It's So Hard to Keep Growing”暗示企業成長的挑戰。
03/20/2024
手機上傳來上述題目的文章吸引了我(連結 https://books.cw.com.tw/article/1134?fbclid=IwAR2ZVIBzT3XxZnrnepdsxgYlbs4sVP5D5Y46AvNythKRFW2sPz0K-CWZOFs),哇!稻盛和夫也有和TPS中Just In Time、自働化,及時發現營收虛胖徵兆的想法。仔細一查,原來是來自於稻盛和夫的「稻盛和夫實學」中的一節。摘錄幾則與大家切磋。
03/13/2024
正在準備以「精實當然是公司的戰略活動」的發表,又看到Michael Ballé等人所著《Lean Sensei》中關於可視化的論述,於是就放上了這刊頭圖片。
「精實當然是公司的戰略活動」的內容開宗明義地就放上了Linkedin中,Tracey Richardson(從美國豐田作業員到組長,再到專業講師的學習過程,請参考文末的《豐田示範》)對公司各層級關於人才培訓的方針/業務目標/策略的範例,以說明各職層各有戰略、戰術、戰技的職責,可視化也當如此,各有需要的可視化內容以提示下一步的行動。這張圖比起刊頭的圖把各種資訊攪在一起清楚多了,但在對特定層級的可視化實務上卻過猶不及。可視化也需要「在必要(到達路口)的時候,只提供必要(該路口)資訊的必要(該方向)量」。
03/06/2024
1月11日的豐田時報,報導了1962年,豐田第一座海外工廠,巴西聖保羅聖貝爾納多工廠(Sao Bernardo Plant)關閉的消息(https://toyotatimes.jp/en/spotlights/1045.html#index01)。刊頭的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竟然已經90歲高齡,且又要搬遷回最初裝設處的日本豐田本社工場作業。這台沖壓機的傳奇生涯如下:
隨著工廠關閉,其沖壓機將在巴西服役 60 年後返回日本。它最初於 1934 年,在豐田汽車公司成立之前,被位於愛知縣刈谷市的豐田自動織布機廠汽車部購入。……
02/28/2024
本文想要回答,精實管理如何善用數字化帶來的機會?以追求更高層次的卓越。楊大和教授從精實管理的視角來看數字化生產,發展出智慧制造与精實管理的融合模式,也就是JJC(Just-in-Time and Jidoka Cycle),實證案例說明了JJC的可行性及其效益。
02/21/2024
「李老師專欄」第1號也是2017年2月20日,農曆年後出刊了。作為第8年的開始,這篇紀念文章應該夠份量。
「我們缺的是CEO Lean」是Michael Ballé 在去年11月底訪問台灣,觀察了7家公司,與各公司的CEO交流之後給的忠告,這應也是他訪問各國自稱學習Lean的公司之後的普遍看法。但這要如何向CEO們說明呢?
1月13日,豐田章男會長在「NPS 研究會 https://www.nps-kenkyukai.jp/mip_company.html」40週年總會上的演講正好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也正好看到刊頭傳喜法師的新年題字「家和燈明」,家和、團隊合作之外,須要「明燈指路、行燈(Andon)照亮坎坷難行道」,才能眾行向前克服困難萬事興。
02/07/2024
好友刀鋒精益觀察譯自Michael Balle的專欄文章“The deep secret of lean transformation: the People Review”吸引了我,雖然文章很長,卻值得年前思考:「世事多變化,我們是要持續地找人,或是在自家培育人才。」為此,我們需要準備什麼?改變什麼?上圖的兩個圖好像是年輪?哪一個年輪會比較適應環境的變化而「持續成長、擴大呢?」公司不在於大小,在於裡面的人「是否有專業?是否能合作?」只要是這樣的人才,不愁沒有舞台。反之,公司的領導者要思考如何讓公司成為可讓願意奮鬥、成長的人發揮的好地方。
01/31/2024
這篇文章是2007年在台灣出版的《建構平準流》中,健生工廠(股)公司副董事長,健光實業(股)公司董事長莊健培先生以「莫名的感動」為題的推薦序。16年後讀起來,仍然適用於許多公司,我以「明察秋毫不見輿薪」來形容這改善的過程。
1998年末,跟著豐田來的主管初訪健生公司時,是抱著朝聖的心情前往,因為健生公司當時已經是台灣企業經營管理的標竿,且許多企管書籍均以健生公司為背景,參訪者絡繹不絕。話說回來,我們這些初生之犢向莊董事長試探是否要導入豐田生產方式時,其實也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
01/24/2024
學習精實、精實產品與流程開發,LPPD的人,很容易認為有了LPPD就可以改善產品開發,但從本文的題目中的「節拍時間」,就可以看到產品開發仍脫離不了顧客的「需求(內容)速度」。同時摘要中的「工程決策」從何而來呢?在藤本隆宏教授的《能力構築競爭》第10章:「熟練的早期統合性解決問題之循環」中第一次接觸到Front Loading,這是將後工程的製造現場、顧客的問題提早到前工程的設計階段來解決,且持續地循環。因此,製造現場與顧客仍是開發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01/17/2024
精實同道張炯煜先生對「要責備誰?或是誰能解決?」專欄的介紹做了回饋,且傳來刊頭陽明先生的「四句教」:「企業精實之旅中,先知先覺者不僅要懂(能知能行)精實,還有責任收攬(教化)茫然的人心,改造積極向上的心。人才培育由心之動開始,這是陽明先生四句教的實踐。」
這帖子是否也是可視化的表現,在我腦中徘徊不去,每一句中都有「善、惡」。與我們熟知的「改善」有何關聯?
4. 最後一句的「為善去惡是格物」不就是「改善」嗎?吸引了我更進一步地了解。
3. 「知善知惡是良知」又是什麼?標準作業的「作業要領書、要素作業票」中有「作業內容」與「關鍵」,明記著「一定要做的事、善」與「一定不能做的事、惡」,善惡的標準是前輩經驗過的「良知」。
……
01/10/2024
01/03/2024
2023年12月20日晚8點,LEC精益高手直播間,LEC總裁趙克強博士和資深顧問李兆華老師為大家介紹LEC明年即將推出的新書《提高標竿》。本書的作者是邁克·伯樂,繼《金礦》三部曲後又一力作,講述了一個真實的企業案例:一家歐洲的汽車電商企業,在14年的時間裡,從0到10億歐元的創業史。
12/27/2023
楊美玉老師曾寫過《提高標竿》的推薦序「挑戰的高度,由我們自己決定。」11月底,她陪同Michael Ballé 遊覽台北名勝,並擔任台中論壇的主控,對提高標竿有更進一步的體會,以下是她的感想。
12/20/2023
刊頭是Michael 《提高標竿》新書發表會中的一頁ppt.看起來理所當然,卻有許多被疏忽的內涵。
朋友捎來簡訊,「在我們的TPS活動中,為何沒有提到安全?」的確如此,一般的改善都會強調「品質、交期、產量」,安全常被疏忽,但卻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再說一般對此ppt.的直覺反應是員工的「人身安全」,但在豐田,還有更廣泛的安全內涵,就是讓員工、顧客免於恐懼的「心理安全」,而能安心工作、安心使用豐田車。
豐田最高顧問豐田英二先生說過 ---「安全衛生基本理念:安全的作業、確實的作業、熟練的作業。『安全作業』是一切活動的入口,讓我們大家確實的通過這個『安全入口』!」
12/13/2023
在Michael Belle訪台期間,他針對一個公認為高TPS水準的公司,做了以下的提醒:TPS的日常是人人、時時,能「看到異常(停線、等待、行燈亮⋯⋯)」,「持續地改善」以「滿足顧客」。這句話看似言之成理,卻難以落實。後半段的藍字,每個人都喜歡,沒有異議,但前半段的紅字,卻在現場看不到,普遍地不喜歡異常,以沒有異常為傲,甚至撤掉線外的異常支援人員,讓異常自然消失。正是Michael 在各公司不斷地提醒--「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這也是豐田生產方式建構「流動、拉動」,內建了以顧客、後工程為照妖鏡,讓異常無法遁形的真義。不喜歡壞消息、看不到異常、看不到異常管理的現場,當然無法持續改善、滿足顧客。
12/06/2023
與田中老師相識,是因2007年10月出版《會思考的豐田現場》,他出身於田原工廠的裝配課長,許多想法與做法在豐田內部都獨具一格,看到「問鼎中原,逐鹿天下」的意象,會聯想到要問「為何鹿要多一隻腿?」果然是田中風格。話說回來,「中興以人才為本」,訂單少時,要怎麼辦呢?削減人員會是排名前三位的對策,但接下來的問題是要削減什麼人呢?有位老闆一直提到,在2021年疫情所造成的訂單減少時,許多廠商都直接消減人員,但這位老闆咬牙下定決心,「若要裁員,先裁自己」。結果當景氣回復時,別的公司卻因招不到人,而生產不出來,他反而好整以待地超速生產,2022年創造了成立以來最高的營業額。他告訴我,這是他讀了豐田喜一郎傳中,喜一郎行誼的心得之一。直播中的點滴,如小編寫的,都未寫在任何書中,卻是豐田系統累積起來……
11/29/2023
11/22/2023
許多知識與技術在時光流逝與人的逝去而流失,濫觴於20世紀初期的「預測工程(Predictive engineering)」即是其中之一,研發一向是各公司最隱晦的領域,更加深了知識與技術的流通障礙。法國精實企業學會藉著Freddy Balle的去世,再度提醒了大家不熟悉的「預測工程」。
弗雷迪伯樂(Freddy Balle)是歐洲早期少數了解並具有實踐TPS經驗的精實先驅,他也是引領法國精實運動的關鍵推手,弗雷迪與兒子邁可∙伯樂(Michael Balle)合著的《金礦》三部曲更影響了兩代全球的精實實踐者,他的離世引起世界各國精實專家撰文致敬,其中,法國精實協會發佈的文章特別整理了弗雷迪對精實研發的熱情、論點和思維,文章描述了產業常見產品開發實踐的問題和盲點,也點出精實研發能帶來的機會,值得深讀。
11/15/2023
參加了一個持續4年,由產、學專家組成的,協助各種產業導入TPS團隊,當然每個人的背景不同,切入點不一樣。我基於20多年來學自豐田,參與汽車業以外產業導入TPS的經驗,總是由「繪製物與情報流圖,豐田簡稱為Mono-Jo」著手,因此容易讓導入的公司能夠迅速鳥瞰自己的整體不足,與應改善的方向而有成效(重編伴我20年的秘籍,學習豐田生產方式的兩本秘笈,超愛!精益企業中國的工具書 )。四年來,逐漸地形成大家對於導入TPS時,方法、工具的共識。
11/08/2023
《金礦》父子作者的爸爸,老伯樂上周在法國巴黎去逝, 享年90,福壽雙全!我們祝禱他一路好走!
2015年,我有幸邀請伯樂父子聯袂來上海,參加LEC精益高峰論壇,並分別做了專題分享。當時老先生80歲,神採奕奕,體型保養的夠“精益”。來上海前,還單身暢游緬甸,精神之好,羡煞當日參加峰會的朋友。
老伯樂退休前叱吒法國汽車業界30年,先後曾擔任兩家汽車公司高管,副總,和多家汽車零部件公司的CEO,享有盛譽。他曾帶領法國著名企業,Valio 和 Feracia,建立Valio Production System 和 Feracia Production System, 影響深遠,成就令人敬佩。
11/01/2023
常聽到「4S是豐田生產方式的開始,也是豐田生產方式的結束!」好友CNPS的島崎達也老師給我捎來微信,特別對此提出他的看法與憂慮。
10/25/2023
17日朋友傳來,豐田日本國內7工廠,11生產線因16日某供應商的事故導致停線。20日的新聞報導,此異常對應仍在持續中,預計最快將於23日恢復生產。
新聞總是異常、壞消息多,看在大家的眼中,這事情應該是怎麼一回事呢?豐田是如何看待這事情?總是讓人摸不著頭緒。但若從豐田「培訓人員、從長遠、整體」的角度來思考的話,就能更加理解豐田生產方式的JIT與自働化是如何在日常活動中扎根的。
10/18/2023
1990年出版的《改變世界的機器》第三章,最終裝配作業的改善一節中,對於「退修區(rework area)有如下的說明:
現在,在豐田的裝配工廠內並沒有所謂的退修區,也幾乎不必作任何退修工作。相對地,許多大批量生產型工廠內,目前還區隔出20%的廠房面積作退修區,而且花費25%的總工時在進行改正錯誤的工作。大野的新做法的最佳見證,也許是實際交運給客戶的那些車輛的品質。根據美國消費者團體的報告顯示,豐田汽車與德國製的高級車並列世界上瑕疵最少的汽車。但是,德國高級車製造廠,在出廠前都花了不少時間從事瑕疵之修正工作。
10/11/2023
20日寧波華爾的黃凱與趙克強博士對談了「如何讓物料流動起來」,26日精益企業服務號的Angie也發表了直播回顧,我回看了直播,並找出了《精實物流》翻閱,正符合我當初的提案:「精實企業研究院(LEI)的工具書雖已出版多年,但環顧周遭的實情,即使是簡單的內容卻仍未落實。應企劃活動,讓大家重新關注這些歐美專家傾全力將TPS轉化為深入淺出且簡單可行的工具書。」寧波華爾2018年起,根據《精實物流》一書的內容所進行的工廠內物流改善案例,也佐證了我提案的重要性。
10/04/2023
機械公會的「數位化精實管理TPS補助計畫」,報告的前幾頁就是改善的KPI與物與情報流圖。其間有何關係?正好用《精實物流》中的案例(改善前的物與情報流圖如上圖)來說明。
《精實物流》一書雖然是以改善工場內物流為主,但「物與情報流圖」可將改善的需求與過程說得清楚,所以是個好用的工具。
09/27/2023
刊頭的這張照片是9月11日那週,在荷蘭參與Lean Global Network(緣起於美國的LEI,英國的LEA的各國推進Lean的聯合組織)年會的各國的代表。我認識的人約有一半,感慨之一是1990年代以《改變世界的機器,The Machine that Change the World》為濫觴,在各國鼓吹精實的前輩們,有一半已經隱身幕後,感慨之二是1900年開始,亨利・福特、阿爾費雷德・史隆所完成的,由「手藝生產」轉變為「大批量生產」的「第ㄧ次工業轉型」,在50年後的1950到現在的70年間,進行了豐田汽車所發起的由「大批量生產」轉變為「精實生產」的「第二次工業轉型註1」則尚未完成,得由年輕人來接棒了。
09/20/2023
致所有高層管理人員:請閱讀W. Edwards Deming(1982,1986,1991)的優秀著作《轉危為安 Out of the Crisis 》的以下的摘錄並且內化。
現場(無論您的現場是何種形式)都是您管理的鏡子/反映(這是另一個很好的短語……
09/13/2023
總記得要在300篇時寫篇文章來做個紀念,要寫什麼呢?回顧每期專欄文末的目錄,找出了幾個節點:
第1期,2017/02/20 解讀「豐田G型織布機」密碼
第100期,2019/06/10 自然悲歌 全球大河僅1/3自由流動
第131期,2020/02/17 一齊來歡慶3週年
第200期,2021/08/02 持續探索的旅程 200篇的省思
第226期,2022/02/15 五週年有感,在源頭對策,讓事情更容易
第274期,2023/02/21 感恩六週年,你怎麼看豐田社長交棒?
09/06/2023
這問題在初識原田總經理時他問過我,原來是來自於大野耐一的觀點:
「當你去現場觀察時,做一些事情來幫助他們(你的團隊)。如果你這樣做了,人們會期待你能幫助他們,並期待在現場再次見到你。」
當時,我毫不經意地脫口而出:「沒有!」我還天真地認為就是這樣。
原田慢慢地回答說:「啊!那表示說他們口袋裡還有私房錢,還不需要求救。」感覺他欲言又止,我知道他想繼續說些什麼⋯⋯,於是我將這場景記在心上。
08/30/2023
08/23/2023
在某輔導公司,提醒TPS可以補助大家缺乏的全局系統觀,但對於各公司的專業內容,仍須由各公司自行投入才能兩全其美。
在寫輔導記錄時修改了《新鄉重夫談豐田生產方式(原書名豐田生產方式的IE考察)》開宗明義刊頭上的這張圖。對我在輔導現場說的話,作了更清楚的表現:
各公司的專業技術,只有靠實際作業的人才能處理。雖是解決「專業」的問題,但豐田的「問題解決(教材)」方法也給了你們「套路」,請熟練A3的流程,解決專業的問題。這是「作業改善」。
TPS的專長是解決大家所忽略的跨部門、工程連結的「工程改善」。
作業改善與工程改善必須同時、且迅速地進行,才能順利完成公司賺錢所需的價值。
工程改善是JIT、團隊合作,作業改善是自働化、個人技術,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參考《豐田生產方式》第一章,個人技能與團隊合作的乘績效果)
08/16/2023
陳重光先生在群組裡分享了他觀察過去成功的經營者所受到的挑戰:
1. 習於產業鏈分工,認為是降低成本,機動的有效模式。
挑戰:產業鏈拉長,交期,管銷,碳排等已經面臨新環境的挑戰。
2. 因缺工,面對少子化,求解方,就朝向自動化設備投資,例如複合機。
挑戰:若未能先做流程化改善,常在新設備導入後,WIP爆增。
挑戰:複合機的發展,除了自動化的發展外,更應將人的智慧置入成自働化。
……
08/09/2023
這回上海之行參訪了三家工廠,其中兩家是長期實施豐田生產方式的公司,在景氣好時,千山獨行顯得孤獨,在此整體訂單不足的情況下,卻意外地顯得亮眼突出,展望未來,現狀的市場水準可能已是新常態,過去已矣,現在我們要為未來做好什麼準備?……
08/02/2023
閱讀《改變世界的機器 2007年版》時,有了許多新發現,新增的後記中有這麼一段:
汽車上許多組件,如儀表板、腳踏板、前懸架、後懸架和車軸、發動機、變速箱、油箱及燃油管等的產線佈置都是類似的:佈置在總裝線附近,按照準確的生產線速率,以近乎連續流動的方式運行,從開始到完成所需的工作時間很短,這使得福特的生產管理系統可以非常簡單。在很多情況下,只是簡單地要求組件生產單元開始生產,直到總裝線上的相應位置(線邊店面)的庫存量達到允許的上限值,然後生產被叫停。當持續巡迴於裝配線與零件生產工程的「短缺追查人」發現總裝線的庫存量到達設定的下限值時,則指示零件生產單元重新開始生產。這就是原始的拉動生產系統,詳見阿諾德和福洛特所著《Ford Methods and the Ford shops》第63到72頁。
07/26/2023
閱讀《改變世界的機器 2007年版》時,有了許多新發現,新增的後記中有這麼一段:
汽車上許多組件,如儀表板、腳踏板、前懸架、後懸架和車軸、發動機、變速箱、油箱及燃油管等的產線佈置都是類似的:佈置在總裝線附近,按照準確的生產線速率,以近乎連續流動的方式運行,從開始到完成所需的工作時間很短,這使得福特的生產管理系統可以非常簡單。在很多情況下,只是簡單地要求組件生產單元開始生產,直到總裝線上的相應位置(線邊店面)的庫存量達到允許的上限值,然後生產被叫停。當持續巡迴於裝配線與零件生產工程的「短缺追查人」發現總裝線的庫存量到達設定的下限值時,則指示零件生產單元重新開始生產。這就是原始的拉動生產系統,詳見阿諾德和福洛特所著《Ford Methods and the Ford shops》第63到72頁。
07/19/2023
上週和一位經營者交流,她提到:「我以為豐田生產方式只處理製造的問題,但看了李老師專欄(只有排單,沒有插單;如何從精益製造端走向銷售),也談到銷售與訂單。」我回答:「銷售與製造是一體的,製造部門不但要滿足好不容易得到的訂單,還要讓顧客一試成主顧,但常見『一單顧客』。營業人員不得不為新顧客而焦頭爛額。」
從網路上下載了Marris Consulting的商標,將我看到普遍的現象修改成上圖。先來看左圖:
1. 業務接到訂單後輸入電腦,交給生管,電腦根據各項前置時間參數,由生管在必要的時候發出製令給製造部門。……
07/12/2023
好久沒有翻譯轉載網路上看到的文章了,但領英的這篇文章立刻吸引了我。除了一直在說的「流動/停滯、浪費」之外,標題的這句話是我在2000年擔任豐田生產調查部淺井洋正主查的翻譯時,讓我迷惑的一句話。當時有人問他:「若我們在學習豐田生產方式時,遇到困難時,是否有人可以請教?」他的回答讓我覺得是否我沒聽清楚,或翻譯錯了「當你不斷地思考、努力之後,就會有人會來幫忙你。」事後,向精通日文的前輩請教,是沒有翻譯錯,但還是納悶,為何會有這說法,且記在心上。逐漸地,就有了「持續地想著突不破的難關後,總能在某個場合受到啟發而豁然開朗」的經驗……
07/05/2023
28日參加了劉仁傑教授的演講,兩個重點吸引了我。首先是「只有排單,沒有插單」,另一是以JIT三原則為企業由傳統轉型精實企業的主軸。這也是我在各公司工作的重點之一。
先談「只有排單,沒有插單」生產計畫系統。離開豐田系統的環境後,才有了許多聞所未聞的學習。劉教授提到的「只有排單,沒有插單」就是其中之一。的確如此,大部分解說豐田生產方式的的書中都有:「根據預測滾動三個月的排單,逐漸地「吸收」了最新的訂單、插單,每個月下旬,鎖定下……
06/28/2023
李老師的課程中提到《目標》一書,現對書本的理論和直播中涉及到的ROI公式進行內容的補充和拓展,具體如下:
約束理論(TOC)是企業識別並消除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存在的制約因素(即約束)的管理理念和原則。這個理論是以色列物理學家、企業管理顧問戈德拉特在其開創的最優生產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他認為在一條業務鏈中,瓶頸節點的節拍決定了整條鏈的節拍,即任何一個多階段生產系統,如果其中一個階段的產出取決於前面一個或幾個階段的產出,那麼產出率最低的階段決定著整
06/21/2023
李老師的課程中提到《目標》一書,現對書本的理論和直播中涉及到的ROI公式進行內容的補充和拓展,具體如下:
約束理論(TOC)是企業識別並消除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存在的制約因素(即約束)的管理理念和原則。這個理論是以色列物理學家、企業管理顧問戈德拉特在其開創的最優生產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他認為在一條業務鏈中,瓶頸節點的節拍決定了整條鏈的節拍,即任何一個多階段生產系統,如果其中一個階段的產出取決於前面一個或幾個階段的產出,那麼產出率最低的階段決定著整
06/14/2023
這是14日將與趙博士對話直播的題目,源自於這三年我所看到、體驗到的產業狀況。
2020年疫情之後,先是有缺晶片的問題,直喊供應鏈中斷、供不應求。但2022年後半,卻看到了資通訊產業供過於求,為庫存所苦的場面。同樣的產銷反轉的現象也見於其他產業。我所合作的兩家公司也有這現象。
06/07/2023
每週一總會收到陳重光先生的指教,這回他首先提到「原有ERP/MRP資訊系統與現場的斷點發生在派工後,要等入庫後才又連結上,這中間現場的人、機、料、法過程動態失聯,需要靠數位MES進一步串接。」
我的反應是在國瑞沒有學過ERP、MES、PLM等高深學問,但生產計畫卻是每天使命必達,為什麼呢?
05/31/2023
豐田生產方式的源流在於滿足顧客,「物料依照販賣的速度,在流動的過程中,改變其形狀」。但飄忽的顧客遇上難以調動的生產系統要怎麼辦呢?
常見的對策是以更多的資源與庫存來因應,但這不是豐田一貫的方法,2000年間我參加豐田生產調查部所主辦的TPS研修結束前,當時的齋藤彰德課長給我們他如上圖的心得,協力廠導入TPS的7步驟。迄今我仍是這麼做,且屢試不爽。
05/24/2023
豐田生產方式的源流在於滿足顧客,「物料依照販賣的速度,在流動的過程中,改變其形狀」。但飄忽的顧客遇上難以調動的生產系統要怎麼辦呢?
常見的對策是以更多的資源與庫存來因應,但這不是豐田一貫的方法,2000年間我參加豐田生產調查部所主辦的TPS研修結束前,當時的齋藤彰德課長給我們他如上圖的心得,協力廠導入TPS的7步驟。迄今我仍是這麼做,且屢試不爽。
05/17/2023
今天,大多數公司都在應用許多精實工具(即 5S、看板、可視化管理、標準作業、行燈⋯⋯),就像烹飪食譜一樣「如果我遵循(TPS)手冊中的說明,我的精實公司就會成功」,但很少人質疑工具所承載的意義、價值。但是⋯⋯,這就是秘密。
豐田文化的核心源於創始人豐田佐吉:其後人根據他的原則定義了「豐田綱領」,然後根據其傳統代代相傳。每一位豐田領導者都理解並使用這些規則指導部下,並從日常工作中受到啟發。這些是豐田模式的5個價值觀(挑戰,改善,現地現物,尊重,團隊合作)。
05/10/2023
「前排先拿」吸引了我的注意,與豐田生產方式中的「先進先出」如出一轍,但也是我們生活中常遇到的情境,購物時,總想看看後面的商品是否更新鮮。這是商家與顧客的共同痛點,是否有辦法雙贏。
上網找了相關資訊,https://e-info.org.tw/node/229885 根據2021年3月聯合國環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發表的糧食浪費指數報告,全球每年浪費近10億噸食物,約為過去最佳估計值的兩倍。
05/03/2023
上週在五台山度過了五天,從早課、念佛到晚課的寺院生活。不熟悉的經文、梵唄之外,「有節度」的木魚聲讓我印象深刻。
星雲大師《星雲說喻》中,對木魚有這樣的解釋:「佛教有所謂「流水木魚」之稱,木魚聲帶給人一種精進不懈的感受,如潺潺流水;誦經念佛就『像流水滔滔不息』地奔向未來,人生也要在精進不息的生活中,才有成就。」
「有節奏,像流水滔滔不息」,讓我想起了3月底的「豐田生產方式的通關密語」---「依照販賣的速度,在流動的過程中,改變其形狀」……
04/26/2023
怪我學藝不精,傻傻搞不清楚自律神經與反射神經有何不同。15日參加了成功大學的一個學習《追求超脫規模的經營:大野耐一談豐田生產方式》讀後感的課程,有一頁的報告同時出現了自律神經與反射神經,我只知道都是不需要大腦思考的自主神經系統,但其間有何差別呢?不會是翻譯時出錯了吧?
回家後趕緊找來原文,好佳哉(幸好)!照著漢字直接寫的,沒翻譯錯。現在熱門的IoT, AI⋯⋯話題,是否可以少點「集中(需要生管的指揮與管制)」,多點「分散(對實際作業者自律神經與反射神經的賦能、授權、自主)」?
04/19/2023
和四位年輕人忙了近半年,大致完成了《Raise the Bar, 提高標竿》的翻譯與編輯,三月底,正好也傳來該書穫得新鄉(Singo)的出版獎,趁此時機,與大家分享我們的心得。
書名「提高標竿,從0到10億,結合精實和數位,實現以人為本的可持續成長!」已將本書的重點說清楚了。成立於2001年的Aramisauto集團,新創網路銷售新車,翻新二手車買賣,循著新創公司成長的快速成長的軌跡之後,如何迴避成長之後的衰退?數位(新創之始)+精實+以人為本,是CEO過來人的學習曲線。
04/12/2023
從2020年起的晶片危機開始,各產業的缺料危機,引發的對豐田生產方式的熱烈討論。之後的疫情更讓缺料雪上加霜,2022年5月《商業周刊》郭執行長還專文「反脆弱時代,冗餘更必要」提醒:「冗餘,不管是庫存、人才、供應商、生產資源、容錯率等,我們都需要重新盤點,讓出該有的餘裕與空間,停止無止境的追求效率、獲利,才是反脆弱的根本。」……
04/05/2023
在「TPS基礎上的豐田情報系統演進」刊頭上,豐田汽車從接單到交貨,包括供應商的「物與情報流程圖」,是豐田生產方式從沒有電腦的時代到現在進化的結果,但其基本原則並無多大改變。
03/29/2023
這三句話是原田前總經理在1999年4月1日,對國瑞協力會公司的老闆們說明今後要以新的切入點,實施豐田生產方式講義的結論,如今看來,仍如暮鼓晨鐘般地適用。
03/22/2023
本文節錄自2010年出版,黒岩惠所執筆《面向未來IT管理的情報系統發展史-製造業篇》中的第3章「豐田汽車的情報系統的發展」,文中有從1960年代起到2000年代的發展過程,與幾個重要的案例。在數位化、聯網化、智慧化百花齊放的年代,回顧歷史可溫故知新。刊頭的圖大家可能會比較有興趣,我針對生產計畫、顧客訂單、生產指示也做了修正。有興趣者可閱讀文末的全文。
03/15/2023
第一次聽到「豐田生產方式是個脆弱的系統」的說法,是在20多年前與巨大集團合作導入豐田生產方式的時候,前董事長劉金標先生說的。乍聽之下不太舒服,但仔細一想,也的確如此。
第二次聽到是在2018年3月在美國那什維爾的LEI年會上,Jim Womack敘述當初為「Lean、精實」取名的過程,還真有人提出……
03/08/2023
自去年四月起,和一家連鎖零售店合作導入豐田生產方式。從傳統合作的B to B模式進入了B to C模式,拜豐田模式中一貫的「顧客滿意」宗旨,雙方合作愉快,漸入佳境。
《豐田生產方式》第二章—從超市得來的啟示中,有這麼一段……
03/01/2023
標題這句話是改編自曾任豐田生產調查部部長的中山清孝先生,2006年訪問國瑞時給我們的提醒:「先人が求めし物を求めるより先人が求めんとせし物を求めよ」當時我當翻譯,有點拗口,也不知道意思地直翻了,事後問了陪同的日籍主管,他回了一張包括事例的A4給我,最好的翻譯可能是「不可僅以踏著先人的腳步前進為滿足,而是要追求先人想追求,甚至從未想追求的。」……
02/22/2023
本專欄自2017年2月20日上架以來,今天是第七年的第一篇。感謝網路上讀者們六年來的支持,讓這經驗與心得分享的園地能夠每週持續地上架。技術的進步,原來只有圖文,現在又有了直播的連結,不變的是我們想學習與分享的豐田的本質與哲學。
02/15/2023
農曆年前,突然傳來豐田社長計畫交接的新聞,接著,各式媒體上也有許多評論。我比較關心豐田社長致詞中,在過去13年間,為豐田打下了什麼基礎,讓他可以有信心、安心地交接給佐藤新社長。
02/08/2023
週約了因疫情久違3年返台的前同事吃飯聊天,他送了我一份日曆,我想是要我天天精進。我補送他從去年8月就寄出但卻因故尚未寄到,他參與翻譯的五本「追求至善品質的豐田模式」。順豐速達的時代,正常時能迅速送達的系統,仍會因故失靈。PS. 朋友送我的春聯,都快元宵了,還未送達。
02/01/2023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最大效益的醫院經營方式就是今天專欄裡提到的「消費完結型管理」。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馮威院長領導的九院全體醫護人員,2022年克服種種困難,並換來患者,家屬,醫者,以及醫院四方共贏的成績。這正是一個“消費完結型經營”的好案例。
特以馮院的短信作為LEC李老師兔年第一篇專欄的導言。
01/18/2023
新年快樂!LEC團隊祝福各位朋友健康平安!全球新冠病毒肆虐三年以來,影響了每個人的健康,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供應鏈中斷,市場需求不均衡,全球經濟混亂。中小企業首當其沖,面臨生存的巨大挑戰。
我們認為疫情平復後,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增效降本」,加強員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李老師回顧豐田汽車近百年的歷史,雖多次經歷天災……
01/11/2023
新年快樂!LEC團隊祝福各位朋友健康平安!全球新冠病毒肆虐三年以來,影響了每個人的健康,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供應鏈中斷,市場需求不均衡,全球經濟混亂。中小企業首當其沖,面臨生存的巨大挑戰。
我們認為疫情平復後,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增效降本」,加強員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李老師回顧豐田汽車近百年的歷史,雖多次經歷天災……
01/04/2023
新年快樂!LEC團隊祝福各位朋友健康平安!全球新冠病毒肆虐三年以來,影響了每個人的健康,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供應鏈中斷,市場需求不均衡,全球經濟混亂。中小企業首當其沖,面臨生存的巨大挑戰。
我們認為疫情平復後,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增效降本」,加強員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李老師回顧豐田汽車近百年的歷史,雖多次經歷天災……
12/28/2022
12日LEC的例會中,我們談到了某熟悉公司「延後支付供應商貨款」的消息。有夥伴就提到「中國很多企業這幾年也在面臨黑字倒閉」。為何會這樣?我們能事前看到問題、能預防嗎?
在「為何訂單滿載,利潤卻越來越少的專欄」中,我們曾經討論過,也有刊頭的圖,從這圖中我們找得到問題嗎?有解法嗎?
12/21/2022
許多今天我們仍在躊躇的方法,在100年前就已經逐漸成形了,上圖隱含了精實思考的許多的關鍵因素,其源流甚至可以追溯到14-15世紀的威尼斯兵工廠。其關鍵在於迄今仍被混淆的「資源效率與流動效率的二分法」。成功大學精益產品開發中心的梁嘉寶同學,提煉了Jurgen Denul先生於2022年11月23日開始,在Linkedin上分享的研究摘要,1920年代,活用了既有的技術創新了方法、產品與建築速度。創新與勝出的關鍵在於人的深思與合作。
12/14/2022
許多今天我們仍在躊躇的方法,在100年前就已經逐漸成形了,上圖隱含了精實思考的許多的關鍵因素,其源流甚至可以追溯到14-15世紀的威尼斯兵工廠。其關鍵在於迄今仍被混淆的「資源效率與流動效率的二分法」。成功大學精益產品開發中心的梁嘉寶同學,提煉了Jurgen Denul先生於2022年11月23日開始,在Linkedin上分享的研究摘要,1920年代,活用了既有的技術創新了方法、產品與建築速度。創新與勝出的關鍵在於人的深思與合作。
12/07/2022
2022年11月16日晚上8點,精益高手直播間,開啟了一場特別的直播。為什麼說它特別呢?因為原定當晚邀請了李兆華老師和溢達十如的兩位管理人員,通過工廠的實際案例,來分析精實思想中的「流動和拉動」,可是諸行無常,由於桂林突發疫情,致使兩位嘉賓不能參與直播,只能臨時改為以李兆華老師牽頭,吳潔芳女士為主持人的一場關於「流動與拉動」的訪談直播。
12/01/2022
標題正是我的自身經驗!1998年到2015年間,有14年擔任在公司內外展開豐田生產方式部門的主管,退休後迄今,也與有緣者分享、交流心得。有兩本經典一直陪伴著我,是已經絕版的《學習觀察,Learning To See》和市面仍買得到得《目標,The Goal,文字版》,藉著宏遠興業林世榮副總經理的現身說法,推薦給大家。
11/23/2022
最近,ESG(E 環境保護、S 社會責任、G 公司治理)、碳中和的話題常在人們的交流中出現。談論的大都是要如何符合規範,目前的碳排放狀況與對策。了解了其內容之後,好像與我在日常所進行的TPS改善活動有密切的關係。
刊頭是我用於說明品質改善的插圖,說明了最有效率的方法是TPS的「自働化」,要在源頭內建品質,而非下游的防止流出,甚至是處理市場抱怨。
11/16/2022
刊頭的圖案是2006年Jim Wormack發布的文章刊頭,2011年被收錄於Gemba Walks,作為開宗明義的第一篇,以描繪出精實的全貌。昨天我也以此為話題,回顧了對一零售食品連鎖企業半年來的輔導課程。
11/9/2022
下午3點,豐田的流水線上要裝配一輛汽車。一看清單,還缺了一個配件。怎麼辦?從庫房調貨嗎?不!「及時生產」的流水線是不備庫存的。那怎麼辦呢?豐田會通知配件供應商:請在今天下午2:30,把這個配件送到流水線門口。下午2:30,配件果然準時送到,於是立即裝配,這就是「及時生產」。
11/2/2022
讀到麥可伯樂這篇文章時,讓我想到2019年11月出版的「臨界戰略」。從「金礦」開始,我的確喜歡麥可的書與其對精實的經驗與見解。究其原因,和他繼承他父親弗雷迪伯樂從1975年起的學習豐田生產方式(當時尚無精實之名),兩代近50年在歐洲的傳承有絕對的關係。本文可說是麥可對其30年來學習的回顧與總結,沒有方法,只有本質的原則。若你問我「需要知道怎麼做啊!」但若是這樣,麥可應該會寫一篇以方法論為主的總結。我認為他是看到了失了根的方法論雖有速效,但只會有曇花一現的效果。所以他會寫了這篇也許……
10/26/2022
繼「金礦」之後,引興精實管顧公司正在翻譯,預定出版Michael Ballé等的最新著作「Raise the Bar, 提高標竿」。他曾兩度訪問台灣,且從國瑞汽車得到他開始寫「臨界戰略,The Lean Strategy」的靈感。本文對他從父親那裡學習精實的過程,與對學習者的建議有深入的見解。在與父親「亦父亦師」的親密關係中,作者反思導師Sensei與學習者的角色。
10/19/2022
2022年10月10日晚8點,精益高手和百星連鎖智庫聯合直播,邀請精益企業中國資深顧問,臺灣豐田國瑞汽車TPS專家李兆華老師做客直播間,開啟了一場主題為「以異常為師的豐田模式」的直播。以下是部分訪談和互動問答內容。
10/12/2022
本文譯自Toyota Times的「奔向未來元町工廠的多車種混流生產與碳中和努力」1990年代的元町工廠曾是我們實習的母工廠,當時的確是近60秒的節拍時間,一天可以生產將近1000台汽車,2000年以後,常聽到元町工廠產量變動,兩班變一班,生產台數逐漸下降,但越是艱難,越看到元町工廠將豐田生產方式實施得越徹底越精細,且永遠不變的是對人的關心也越溫暖。
10/05/2022
成功大學洪郁修教授從2016年研究稻垣公夫先生的《精益創新》開始,設計出工業設計學系一學期18周的實作課程。兩年後,到上海全球精益論壇發表師生的成果,獲得以色列精益學院院長Dr. Boza Tamir 的青睞,2018年邀請洪教授到以色列參與惠普(HP Indigo)的研發系統變革,而逐漸開發出了適合在學校中學習,同時可協助中小企業有效率開發產品的方法。2021年更被推薦參加精益全球網絡(Lean Global Network)所主辦的全球線上論壇,向全球精益同好介紹苦於人手不足的產業與知識密集的學校教師與學生合作,可為產業、學校、社會帶來深遠的三贏機會。
09/28/2022
“我會毫無保留地回答。”
採訪一開始就說出的這句話,體現了豐田生產一線的決心。元町工廠總組立部明里雄二Yuji Akari 次長坦率地談到了工廠內部的情況,疫情不減,芯片短缺導致汽車生產陷入停頓。
當《豐田時報》在 7 月訪問該工廠時,立即發現有什麼地方不對勁。曾經生機勃勃的繁華工廠,徹底沈默了下來。在裝配線上,無數輛被塑膠布覆蓋的汽車停在原地。
09/21/2022
成功大學洪郁修教授從2016年研究稻垣公夫先生的《精益創新》開始,設計出工業設計學系一學期18周的實作課程。兩年後,到上海全球精益論壇發表師生的成果,獲得以色列精益學院院長Dr. Boza Tamir 的青睞,2018年邀請洪教授到以色列參與惠普(HP Indigo)的研發系統變革,而逐漸開發出了適合在學校中學習,同時可協助中小企業有效率開發產品的方法。2021年更被推薦參加精益全球網路(Lean Global Network)所主辦的全球線上論壇,向全球精益同好介紹苦於人手不足的產業與知識密集的學校教師與學生合作,可為產業、學校、社會帶來深遠的三贏機會。
09/14/2022
日本汽車製造商豐田對自動化趨勢有了新的認識。它正在取代機器人並將人們帶回其生產線—這一相信人類創新的舉措產生了成果。
09/07/2022
成功大學洪郁修教授從2016年研究稻垣公夫先生的《精實創新》開始,設計出工業設計學系一學期18週的實作課程。兩年後,到上海全球精益論壇發表師生的成果,獲得以色列精益學院院長Dr. Boaz Tamir的青睞,2018年邀請洪教授到以色列參與惠普(HP Indigo)的研發系統變革,而逐漸開發出了適合在學校中學習,同時可協助中小企業有效率開發產品與製程的方法。2021年更被推薦參加……
08/31/2022
感謝相關朋友們的協助與支持,忙了近一年之後,6月底,終於出版了野村貞郎先生的《追求至善品質的豐田模式》。
品質管理不是我所熟悉的領域,2016年中拿到日文版之後也未深讀,更別說翻譯了。2021年,英文版出版之後,經成澤女士的鼓勵,才分別請四位對該內容熟悉的譯者們幫忙而譯成。其後再請包括宏遠興業葉清來總經理、國瑞汽車的老同事李清松先生等試讀,訂正謬誤、疏漏而終於完稿。
08/24/2022
出刊當天立即仔細閱讀翻譯。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我是從文中的第三世代,1998年底擔任國瑞汽車生產調查室主管,開始加入精實活動的。現在回頭看可以說是傳承中的一環,……
08/17/2022
新聞上斗大的標題「上季獲利狠摔4成 豐田維持財測不變」讓人側目,但我看到的是以下幾條:
P.2豐田無法自外於環境,而以一貫「強化自家體質」來因應環境的變化。
P.3, 7 第一季營業利益的總結與全期的預測。強化涵蓋全球的自家工廠與整個供應鏈,穩定供應商、經銷商……
08/10/2022
值此世界產業激烈變動,徬徨於未來的經營模式何去何從之際,開發自1970年迄今,獨領風騷的「豐田生產方式」的大野耐一先生,入選2022汽車名人堂。附錄的大野耐一先生的生平不只是其工作生涯的軌跡,也可做為我……
08/03/2022
題目取自本地上周一個論壇的主題,似乎是會吸引業者關注的普遍問題。一位知名企業董事長也當場提出了「買不到零件、交期長,豐田是否有對策?」但若是豐田的系統,或豐田所傳授的方法,上述的問題並不是現在才開始處理。
07/27/2022
第一次看到刊頭的圖是二月份,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它來自於與Jim Womack所創立的美國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隔著大西洋遙望,由Daniel Jones所創立的英國Lean Enterprise Academy,其首席執行官……
07/20/2022
為了準備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的課程,我重新檢視了原來《流的傳承》中「經營者的職責」的ppt.,鑑於黃教授也以戴明的《轉危為安》為教材,所以追加了刊頭的這張圖片。與其關注豐田現在正在做什麼?不如回溯豐田生產方式發展的要素與過程,對想了解、學習豐田的人,會更有啟發性。
07/13/2022
新聞報導只能提供你看得到的部分現況,新聞很少反省過去錯誤的報導,更別說本應由你判斷的未來趨勢!但對錯很快可以證實,所以我說新聞的現事報、現世報。
07/06/2022
刊頭的圖是多年前,曾出現在豐田公司網站,解釋豐田生產方式的圖。日前,為了改善某公司有自己的銷售通路,但因不穩定的銷售而造成不穩定生產的問題,我以豐田「以買帶銷、以銷帶產」的生產系統來說明可以改善的方向。
汽車廠是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生產前置時間長,且零件範圍廣泛的供應鏈系統。豐田將推式的供應鏈「反轉」成由「顧客需求拉動」、「有異常、無拉動時即停止流動」的「自働化流動」系統。(這即是我所認為的轉型,由「預估的推式」轉型成「與市場、現場無縫接軌的拉式」。)
06/29/2022
每週的專欄,總會收到一些朋友的回饋與質疑,因此也提供了我許多思考的線索,讓我不致於陷入偏頗的陷阱,非常感謝!這裡是一段關於「Go and See 是身教的訣竅」的回饋與對話。
06/22/2022
標題這句話是《目標》的作者高德拉特在2008年的一篇文章的標題,後來被收錄於《目標》的附錄中。《目標》是原田總經理1999年以豐田內部翻譯的日文版介紹給我的,市售的日文版則是我們的好友稻垣公夫等,在2001年翻譯出版的。因為其中以促進流向顧客的流動為主軸的說法與TPS一致,所以一直是我喜歡的書。
原田總經理是豐田生產方式發源地 ---豐田本社工場機械部的製造工程師出身,對導入、提升豐田生產方式水準的切入點與眾不同 ---系統改善優先於作業改善,首先改善物的四種狀態 ---加工、停滯、檢後……
06/15/2022
首先是這張照片吸引了我,原來是Colleen Soppelsa在領英的貼文。標題是「精實社群:不要躲開現場。」還引用了今井正明在《現場改善》第二章中的一段,立刻找來原文,的確說得直白。
「管理層的存在是為了要儘可能地解除各種限制條件,以幫助現場的實務者能把工作做得更好。然而在現實當中,我懷疑有多少經理人能正確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很多時候,經理人經常將現場視為「挫敗」的來源─在那裡事情總是會搞錯,然而,他們總是忽視了自己對這些問題所應負的責任。
06/13/2022
在全球化與企業競爭白熱化的年代,產品研發是企業獲利的核心,組織進化和企業轉型是維持成功的關鍵。
2019年精益企業中國(LEC)和臺灣成功大學策略聯盟,共同成立精益產品研發中心(Center for Lean Product Development),這幾年中心主任洪郁修教授戮力透過產學合作、教育訓練輔導以及和企業協作開發創新產品等模式,推廣精益思想,建立實踐精益研發的企業社群……
06/08/2022
上週陪同久未見面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系統營運與價值管理的黃幸亮教授,現地現物地走訪各公司的改善現場、訪談各公司高管交流實行豐田生產方式的心得。過程中他提到課程中的四本參考教材—戴明的《轉危為安》、《戴明的新經濟觀》、大野耐一的《豐田生產方式》與《大野耐一的現場經營》。久違了我在2003年規劃出版的《大野耐一的現場經營》。再看到上週李老師專欄的刊頭(疫情下的豐田經營業績引發的思考)讓我想到該書中的一篇—「工作就是和部下比智慧」,不是沒得比的「比職位」,而是我們所希望的青出於藍的「比智慧」喔!
06/01/2022
專欄文章發佈多年,最高興的是發布後得到讀者的回饋,並進一步地交流。讀者的回饋或不同的想法,正如對我的想法的刺激,可啟發我更進一步地思考,也促進了我新的學習,也許正是「最近發展區,Next Proximal Zone」的意義。實踐精益多年,也曾在車企工作,且在各公司頗多建樹的好友孫永明先生,在閱讀了上週的專欄(惟反脆弱者得倖存,加上連結)之後,和我有了許多討論,並熱心地整理如下。期待本文拋磚引玉,有更多的讀者來參與、交流。
05/25/2022
當看到商周雜誌郭執行長4月13日的「反脆弱時代,冗餘更必要」專欄後,我如同以往被問到:「豐田的Just In Time是否需要改變」時的反應,想想豐田對此會如何反應?我是否應該繼續鼓勵追求低庫存營運呢?
05/18/2022
瞎子摸象一直是我認為的學習TPS過程,一群生手持續地探索TPS這頭大象到底是什麼?隨著年齡與職位的變化,輪郭越來越清晰,連看不見的內涵也逐漸出現,直到現在,34年之後,仍然在摸索之中,只是周圍的人越來越少了。
豐田的改善模式一直都是從自工程的現場出......
05/11/2022
在各種公開的會議或新聞媒體中,充斥著工業4.0、數位化、雲端⋯⋯,談「豐田生產方式」好像是不入流的異端。但眼見豐田歷經長時間所提煉出的經驗與方法,既便宜又好用,為何不被青睞?只能說我所學不足以服人,只好繼續閉門學習。
當然都是以在國瑞汽車27年,與自2000年以來與不同行業共同學習「豐田生產……
04/26/2022
好友傳來約2013年的波音747-8製造廠的影片,讓我聯想到流動生產在時間軸上增加價值,我們的生命未嘗不是如此,在流逝的時間中增加歲月、增加價值?汽車、飛機的流動生產給了我們具體的可視化案例,可活用在每個行業、每天的工作與生命之中。文章中有許多精益概念與用語,可讓我們換個場……
04/26/2022
這是我在一個學習的場合聽來的,乍聽之下,並無稀奇之處,但回想整個句子,就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不是教學生會的,而是要教學生不會做,但需要的。」為何會如此?我想這是對老師的挑戰——是否能對症下藥,而且有效。
04/12/2022
本文是2005年出版的英文版《金礦》,2007年出版日文時的書摘。2016年,德文版出版。2018年日文版再版。2020年繁體字中文版再版。簡單明嘹,以各種實際場景為背景的內容,即使經過一段時間的朋友們的淬煉,依舊不落下引人的,還沒有讀完,就進入了公司內部,為員工們的日常工作提供了更好的環......
04/11/2022
豐田由高管主導的提案活動為公司這幾十年的持續改善做出了重大貢獻。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什麼有效,並鼓勵讀者也在你的企業裡嘗試。李老師將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的同時,在文末補充了自己多年來的心得感悟,從不同的視角為大家呈現豐田的“創意工夫提案製度”。
04/11/2022
週日上午,參加了以大學老師為主的讀書會,這時代要讓學生向學、有所收穫,老師得花更多的時間學習與準備,的確是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豐田是否像個學校?講師是康國泰老師,兩個小時獨撐大樑,也給我許多啟發。首先是我的整體心得:豐田有「造車之前先造人」的說法。學校是專業的培育人才機構,兩者有何不同?豐田不只透過日常活動生產產品,也……
03/24/2022
領英上Nigel Thurlow的頭像是穿著豐田的工裝,簡介之中有一條是Creator of Scrum The Toyota Way,吸引了我,加了關注,也讓我開始學習Scrum, Agile是什麼。在專欄裡曾寫過兩篇關於數字化的文章《數字化是什麼?我所了解的數字化! 》與《適應能力與需求,有機地活用數字工具》,在目前的工作中也在精益的基礎上活用數字工具,也頗順利,看到……
03/08/2022
2月22日的李老師專欄「若非親自體驗,絕對無法相信」獲得五年以來最高的閱讀量,感謝讀者們的支持與鼓勵。該文的主題是豐田生產方式的中心思想——JIT——「流動與拉動」與自働化——異常時「停止」。這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