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自我「提高標竿」的動能從哪裡來?
作者:致理科技大學 楊美玉老師
2023年12月27日
導言▶
楊美玉老師曾寫過《提高標竿》的推薦序「挑戰的高度,由我們自己決定。」11月底,她陪同Michael Ballé 遊覽台北名勝,並擔任台中論壇的主控,對提高標竿有更進一步的體會,以下是她的感想。
本文▶
跳高一點的打破紀錄,絕對不只是雙腳技能的訓練,而是選手「多想要」跳高的動力,配合出來的「身、心整體能力」表現。
根據比賽規則,跳高比賽的起跳高度,是可以由選手在規定起跳的高度以上,指定任一個高度開始試跳,也可以在某個高度選擇免跳,直接挑戰下一輪的高度。因此,跳高選手所挑戰的高度(目標設定),可說是自己決定的。這種半自主性地設定挑戰目標,以及自我能力的展現,雖然比賽是選手之間「結果」的競逐,而這自我超越的體現,也是觀看運動賽事時,但也是內行人看門道,最迷人也最能令觀眾動容的地方。
每位選手的背後,幾乎都有教練的陪伴,既是導師也是摯友,關顧著選手的能力與動能。在適當的時機,給予選手必要的指導。對照於企業當中,這個教練的角色,肯定是落在主管的身上,但很多主管自顧不暇,是不自覺得對部下是有此責任的。
根據動機理論,明確與具挑戰性的目標,本身就具備了誘發人們動力的吸引力。人們有一種想要持續提升自己能力的需求,對於工作事項想擁有掌控與主導權,不論在哪一種職場(運動場或辦公室),人們動力的根本來源都是內在需求。企業如何在競爭之中,保持內部一股不斷追求自我超越的動力,是企業持續成功的秘訣。
三十多年來,豐田生產方式(TPS)已經透過各種方式與名稱在全球擴散,各國企業競相學習豐田的看板、行燈、5S等及時化與自働化的改善工法,希望透過消除浪費、降低成本、改善流程、確保品質等,提升顧客的滿意度與忠誠度。然而,學到豐田精膸的企業,可能還不是很多。主要在於豐田的獨特企業文化(DNA),例如,對人的生存、安全、歸屬、自尊、自我超越等需求的提供,導向團隊合作與方針管理,其他企業必須思考看得見的工具背後的道理,否則是難以成功複製或移植豐田生產方式的。
形塑企業文化的關鍵人物是創業者與各階層的主管。為顧客解決問題,是許多創業者的初衷。然而,隨著企業逐漸擴大,解決顧客問題的目標,也逐漸模糊,職能分工與「控制」的管理模式,讓員工不得不關注在眼前主管所關注,或許不是最重要但卻是最緊急的工作上。
豐田的長期雇用政策,保障人們生存與安全的基本需求,應該是員工能提出問題的原因之一。如果員工需耽心工作不保,就會按著主管的意思,不要出狀況或製造問題,這應是最好的自我保護策略。遠離現場的主管,自然就忽略了問題是改善與進步的重要素材,這焦慮也許正是集中所有情報的戰情室大行其道的原因。反之,豐田因對人的尊重,視人為可被開發的資源,而致力於人員能力的培養與賦能授權,採「末位加強制」,這與一般績效管理採用的「末位淘汰」大相逕庭。不但體現了豐田大家庭的信念,一群人相互扶持地一起走,絕不留下落後的任何一個人,也實踐了人們最需要的歸屬需求。
豐田不僅只是把工作連結到個人成長或公司獲利,也把工作連結到社會與國家,突顯了人們工作的意義,也是尊重人的表現。工作的意義讓人感到驕傲,能力讓人們有自信,工作時能全神貫注,發現問題時也能全力投入改善。企業的集體動能是環環相扣的,績效是人們合作投注精力的結果,絕非單一的工法、制度、系統而能奏效。
「更好一點」、「持續改善」的能動,是發自個人與團隊內在的「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