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Add Headings and they will appear in your table of contents.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效法古人的靈活的思維
作者:李兆華 老師
2025年04月23日
陪同台灣引興王董事長到東京拜訪兩家尖端技術製造公司,都是經營了70年以上,已經由第三代接手的公司。看似理所當然,但卻也與我們一樣,甚至比我們更早地遭逢了經營環境的巨變。
第一家原來是100%承接周邊小加工廠委託加工的公司,因為那些小加工廠陸續因景氣下滑而歇業,該公司也適逢2009年的金融危機而順勢開始轉型,目前原來承接周邊公司的訂單已降到40%以下,雖已有穩定的新訂單,但仍不忘與原來一起奮鬥過來的小加工廠合作的初衷,所以仍持續接他們委託的,甚至一件、兩件的小訂單。
另外一家就更厲害了,購入材料後的製程幾乎都是在廠內完成,都是老機器、人工手作業,沒有印象中現代工廠的匆忙、緊張氣氛,所謂的作業員,應說是匠人們吧,專心地製作出幾乎是藝術品的產品。營業部主管沒聽說過MOQ,因為能做一件、兩件是他們的專長。但顧客呢?川崎重工的火箭上、半導體設備上、魚雷上、車站的裝置藝術上、迪士尼的賣冰淇淋古董車上⋯⋯,顧客真是五花八門。我問介紹的營業部主管,怎麼接到這些訂單的?他說:「第一次最難,雖然每次的數量都很少,但後續訂單會自動過來,所以還可以。」談到遭遇的困難,他說:「1. 日本的製造業勢必萎縮,可預想同業間可分享的餅也將萎縮。2. 手藝作業雖可對應少量多樣的需求,但人員的培訓卻需要很長的時間,同時人力也逐漸不足。因此公司面臨許多問題。」
即使如此,兩家公司都在擴建新廠。
晚餐承主人的盛情與精心安排,是在工廠與酒店之間的「豆腐料理店(https://search.app/vknKSQShMBQevrZz9)」。酒酣耳熱之際,大家對未來的機會交換意見。對方先提了讀過許多豐田生產方式的書,但不知如何活用於解決他們所遭遇的問題。這立刻引發了我的聯想,這不正是大家學習豐田生產方式的誤區嗎?大野耐一先生為何會在他的經典《豐田生產方式》的最後一節寫個「豆腐與納豆」的軼事呢?
出門在外,手邊沒書,拜科技之賜,Google一下,找到這篇貼文(https://search.app/JELz3UDdtj4kVZBPA),摘錄如下:
「豐田汽車公司的大野耐一。他因推廣其第一本書《豐田生產系統》(鑽石出版社)的內容而聞名。令人驚訝的是,它至今仍在銷售。它已經成為一本隱形的暢銷書,首次出版於 1978 年 5 月 25 日,第 108 版印刷於 2012 年 11 月 12 日。然而,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最後的結論,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並且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其說法是這樣的:......古人的靈活思維
話題似乎有些偏離了,但提到「納豆」和「豆腐」,從原本的意思上來看,聽說原本的名稱剛好是相反的。
對此有幾種理論,包括江戶時代中期的儒家學者荻生徂徠用錯了名稱,或者他故意對調了名稱。
納豆是東北和水戶的特產,其實應該寫成「豆腐」。這是因為它是由腐爛的豆子製成的。
我們現在說的「豆腐」其實就是「納豆」。這是因為它是由豆子研磨之後,收納於四方形的木盒子中。
但是,如果將納豆寫「豆腐」而看起來也的確是腐爛模樣,就沒人會想吃「納豆」了。而「豆腐」因為看起來就是潔白可口的樣子,即使寫成「豆腐」也不會有人認為那是腐爛的豆子。因此,據說兩者是故意用了相反的名稱。
日文命名法中,還有許多其他有趣的例子。這也是日本自古以來就擁有的獨特的思維方式吧。」
若說壓軸的是最重要的,那麼大野耐一先生為何會寫這篇看似離題的內容為壓軸呢?看著主人對豐田生產方式的疑惑,我突然想到:「豐田生產方式並非大家所想像的製造現場的方法,介紹這些、教導這些的目的,只是為了用大家所熟悉的表象來領進門,最重要的是學習者要有如古人般柔軟的思維,而能隨著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作法。如豆腐般的柔軟頭腦,是大野耐一先生的壓軸提醒。」
我也以這週的兩張照片來壓軸,先是洪郁修老師在英國利物浦主持「精實產品開發」工作坊。接著是王董事長在東京的實踐經驗傳承。難以想像竟然有這場景,我們學習者竟能到工業革命發源地,豐田生產方式的源頭去交流。
看著王董事長照片中右上方的「和」字,我也來說文解字一下,該公司社長對「和」的解釋是「連結人脈,培育人才」,我依字的圖像解釋是「齊心耘田,分享成果」。相由心生,勿執著於表象,其底層的目的與柔軟思維,才是大野耐一先生在其著作的壓軸中,想傳達給我們的,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來參與這探索與成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