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員工提案的力量(續)
作者:李兆華 老師
2024年07月17日
〈導言〉
寫著「在現場的人目擊事實,其證詞與提案是破案(問題)的關鍵。哀莫大於心死,當大家都避而不談時,問題就大了!」的推薦語,專欄「員工提案的力量」發布後,出乎預料地得到許多人的迴響。趁還沒被洗版,分享給大家。
A. 公司董事長給同仁的信:
公司在去年開始開放施行的「員工提案獎勵制度」的精神在於鼓勵「所有工作夥伴」培養觀察「工作過程與環境的可改善點」並且養成「主動」「提出改善方案」甚至「完成改善」「達到改善效果」的能力與機制。
發揮「全體動員」的力量,「積沙成塔」,不應以小提案而不為,所有的「觀察」與「idea」都應予以重視,不適當的提案或是不正確的判斷當然要予以「說明或是再教育」,不過管理者也不必一開始就抹煞提案者的心意和創意,更不應該潑冷水!
不論各位所接收到對這個「永續活動」的信息為何,我今天看到了這篇文章,還是有感而發的傳遞了我的用意,也完全與TOYOTA的精神一致,各位可以用這篇文章為依據或許更能了解「員工提案活動」的精神與用意。
我們所要培養的是藉由「每位成員」的「基本能力」,以活動來激發「觀察力與創造力」達到「持續改善」與「全體動員」的「永續進步」的天然動力。最終形成一種「企業文化」,
這將會是公司永續成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種子」,這個力量才是最無敵的!甚至勝過開發出一個好的產品!
我的回饋:
謝謝贊同與支持,我當年以「如果提案是部下寫給你的情書」你會以什麼態度來處理?是否會反覆推敲其背後的意思⋯,與應有的對策。不論其內容為何,都是部下對公司人、事、環境的心境映射。
豐田真是太厲害了,認清人性,天天都在做「員工意見調查」與「可視化主管的態度」。提案率、提案參加率、平均分數(獎金),都是員工士氣,主管態度的代用指標。
當年員工3000人時,每月約有3000件提案,大都是50-200的獎金,平均獎金@100 NT(25 RMB)。班長每月會收到平均每人一件的腦筋急轉彎(創意、工夫、提案),要批改,要溝通回饋,要表揚,要發獎金(現金紅包袋),是個全員動腦、思考的活動。
B. 公司總經理:
謝謝老師,我過去也的確會在意提案的品質,但如老師提醒,數量的確更可更代表企業的改善文化。
是的,我們前幾年一開始確實都是先由主管組成改善提案團隊,經過這幾年下來,後段製程的多數案件已是由線上員工提出來的改善建議,而案子由助理或主管、工程師參與討論協助寫成A3格式的改善報告
另外,前兩年間接單位提出的改善案非常少,今年我們也辦理二場次的教育說明會,鼓勵個人提案無論案子是否會成功或大小均納入,失敗亦為成功之母,我們的品牌客戶也建議我們不只是分享成功案例,部分未能完成的提案亦有價值。
所以我們今年KPI也以改善件數為主,改善效果的金額為參考。前段製程員工個人提案則是我們仍要努力的。
我的回饋:
謝謝回饋與支持,若在意提案有多少效益,換個角度,每月若每人花100元與全員溝通,訪查民意則太便宜了。
C. 好友:
「如果提案是部下寫給你的情書」,這句話真是經典!縱TPS虐我千百遍,我仍待TPS如初戀!
我的回饋:
現在寫信的人都很少,能在公司裡寫「有真感情的改善提案」,且有人批改、回饋、發獎金更是難得。
D. 好友:
我個人見解,提案是為了激發出大家心中的無限智慧及可能之潛能,但其前提必須要潛能力量,這個力量就是「知識、經驗」,其中充分利用外在學習的知識、經驗於內心中轉化成實務上的運用,即是「智慧」。所以没有這種智慧力量很難提出好的提案。而這些跟整個企業的教育體制都有直接関係。
我的公司也有提案制度,以各部人員数,計算出每月各部必須提多少張提案,但缺乏上述所言的智慧力量及員工的愛社精神,所提之提案水準甚低,最後淪為只有形式而没有實質意義。
所以提案應也有其事前之條件與因緣。豐田的教育體制完善,員工層次較高,提案制度在豐田体系中應較落實。
我的回饋:
這是一個由公司企劃,主管與部下雙向教學相長的自我啟發活動,豐田的教育體制是建立在日常,主管與部下以工作為對象的互動之中。「教育訓練自己的部下能夠順利執行他的工作,並交代若有問題,請隨時與我聯絡」,是主管的主要工作。
E. 好友:
太有感了,上午看您群組分享有關提案,就想到以前如火如荼推進激勵方式,還好幾次都月超出萬件,手工輸入資料等光景歷歷在目。
最極盛時期,經理會議座位還依提案率排呢!現在好像無聲無息了。可惜!
我的回饋:
只想降低提案活動本身的成本,卻堵塞了抱怨的宣洩與處置管道!搬石頭砸了腳卻不自知。只能怪當時傳承不足,事情不是有作就好,靠人的培育來傳承。
F. 好友:
這是好的制度、但走了一段時間,即需再一次檢視、以免流於交差了事、應付提案率KPI~,許多好制度就是這樣子被搞壞的。只怕大家都不講真話。其實好的制度也要有各級主管的學習與執行、常常會是主管的態度決定一切⋯⋯
我的回饋:
提案的源頭應都是需要改善的地方,也許是踩到主管痛腳的壞消息,但接下來的互動則是主管態度,與公司發現、解決問題,改善文化水準的反映。
G 當初翻譯的小編:
當時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就覺得豐田就是實幹家。“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人心散了,企業也做不好。
以前參觀某企業,要求員工每月「必須」寫提案,我就暗暗想,但凡加上「必須」,好像就和豐田的初衷背道而馳了。創造寬鬆的環境,鼓勵員工提案,哪怕提案並不適用,也要看到背後的熱情。就像您所說的,提案是部下寫的情書,要怎麼看待這封情書呢?
我的回饋:
在公司裡,我們需要「有真感情的改善提案」情書,這是建立在主管(代表公司)與部下之間的信任關係。
結論:
還是來看看我所見過最具說服力—豐田前人事高管古田潔在Welcome Problems, Find Success中的說法,來作為本文的結論。
你願意聽到 100 個抱怨,還是願意聽到 100 個都附帶一個提案的抱怨?像品管圈這樣的團隊活動並不適合每一個人。有些員工更希望有機會以個人做出貢獻。因此,提案制度應該用來徵求能夠改善營運的個人意見。
第一個重要的非金錢激勵是接受無關緊要的想法。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有抱怨時,允許他們提出建議和想法來解決自己的抱怨,可能會為他們提供一個釋放不滿情緒的途徑。例如,一名團隊成員在將零件裝到汽車車身中時,背部疼痛難忍。他建議採取安全改善措施,如使用可滑動的椅子來支撐他的姿勢。一線主管認為這個想法很傻,不予理睬。這名作業者很失望,再也不會提出其他提案,後來以背部疼痛為由提出了工傷求償。但如果上司認同他的想法(無論好壞),並進一步討論如何實施或改善該想法,那麼這種認同可能會避免提出求償,因此也會幫助其他遭遇相同身體狀況的作業者。
一個得到良好推廣和密切關注的提案制度,可以將人們對問題的負能量轉化為創造解決方案的正能量。管理者必須鼓勵員工提出小想法,無論其改善或影響有多大。在實施提案制度時,不要立即想要尋找大的想法。第一步是要有一個成功的系統,評量該系統的標準應該是收到提案的數量,而不是提案的累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