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為什麼需要Mono-Jo?
作者:李兆華 老師
2023年11月15日
導言▶
參加了一個持續4年,由產、學專家組成的,協助各種產業導入TPS團隊,當然每個人的背景不同,切入點不一樣。我基於20多年來學自豐田,參與汽車業以外產業導入TPS的經驗,總是由「繪製物與情報流圖,豐田簡稱為Mono-Jo」著手,因此容易讓導入的公司能夠迅速鳥瞰自己的整體不足,與應改善的方向而有成效(重編伴我20年的秘籍,學習豐田生產方式的兩本秘笈,超愛!精益企業中國的工具書 )。四年來,逐漸地形成大家對於導入TPS時,方法、工具的共識。
即使如此,也許是因為我個人的經驗與說服力仍然不夠,還是有人不斷地質疑:為何「繪製物與情報流圖」那麼重要呢?既然如此,為何仍有那麼多人不熟悉呢?價值流圖與物與情報流圖有何不同呢?為何即使豐田出身的人,也仍有不熟悉物與情報流圖的呢?當然我也只能盡力回答,但多說無益,事實勝於雄辯。
正好朋友與我討論同為《學習觀察》,美國精益企業研究院版的繪製物與情報流圖作者,邁克・魯斯所寫的《豐田形學》,推薦序中,湯瑪斯・強生對《學習觀察》有以下的敘述,我想可以回答一些人的質疑。
湯瑪斯.強生(H. Thomas Johnson)
〔作者為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與卡普蘭(Robert S. Kap lan) 合著有《轉捩點上的成本管理》(Relevance Lost: The Rise and Fal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
這並不是羅德第一次提出有關豐田的開創性見解。1998年時,他曾與約翰·舒克(John Shook)合著《學習觀察》(Learning to See)一書,促進商業世界對豐田學的理解。若能簡要地回顧《學習觀察》,便能明白現在這本《豐田形學》如何能使人們對豐田的理解更上層樓。
《學習觀察》描述並闡釋了豐田使用的一種繪圖工具,用以「觀察」生產工作如何從最前端移動到交付製成品給最終顧客。豐田內部稱為「繪製物與情報流圖」(material and information flow mapping)的這套工具,被羅德、舒克以及發行者吉姆·沃馬克(Jim Womack)重新命名為「繪製價值流圖」(value stream mapping),並首度披露於他們的書中。由於《學習觀察》空前成功,繪製價值流圖成為教導豐田傲人的生產方式時,最被廣為運用的工具之一[1]。
羅德與舒克利用繪製價值流圖,告訴我們如何有系統地運用許多豐田聞名於世的技術[2],將一個傳統的、充斥著無數斷流與嚴重延誤的批量導向的大量生產工廠流程,改變成可見於典型的豐田工廠內的流動生產線[3]。這些耳熟能詳的技術有生產節拍時間(takt time)、行燈(andon) 、看板(Kanban)、平準化(heijunka)、與自働化(jidoka)。對大多數向豐田學習的人來說,《學習觀察》是第一本廣泛清楚解釋如何運用豐田技術進行整廠改善的書籍[4]。
[1] 「繪製物與情報流圖是教導、學習TPS時,最被廣為運用的工具之一。」為什麼我們卻仍對它陌生?
[2] 「利用繪製物與情報流圖,可以告訴我們如何有系統地運用許多豐田聞名於世的技術。」反之,沒有有系統地運用這些技術,就不會發揮其效果。
[3] 使用這些技術的目的是「將一個傳統的、充斥著無數中斷與嚴重耽誤的批量導向式大量生產工廠流程,改變成可見於典型的豐田工廠內的流動式組裝線。」這也是傳統大批量生產系統公司導入TPS的目的--要轉型成由顧客拉動的平準化流動系統。
[4] 但我們為何錯過了呢?還是老毛病,忽略了理應先由高管領導的「平準化拉式流動的系統轉型」,卻只作了看得見的孤立、無以為繼的「工具、作業改善」,而忽略了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