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現地現物新解
作者: L. David Marquet
2025年03月05日
不是將資訊上呈權責後台,而是將權責賦予資訊前沿 !
〈前言〉
本文是《當責領導力》作者大衛・馬凱特在領英上的貼文。我覺得這是在西方環境下的說法。若再加上精益的管理方法,會更具實用性:以下是摘自 James Womack 〈兩種商業系統的故事〉中的一段 :
精實管理系統要求各級管理者明確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並由管理者要求其所領導的「前沿」團隊尋找原因並予以解決。這種只提出正確問題,而不是由知道,或不可能知道正確答案的「後台」管理者指示、命令的做法,也許是精實思維與傳統現代管理之間最鮮明的對比,也是最難糾正的。
的確是與我們普遍的習慣不同,但這是內建於日常營運中的人才培訓方法。也是提升整體效率的秘訣。
〈本文〉
在傳統的階層結構中,資訊是從基層往上流動。組織中較低階的員工收集資訊並將其沿著指揮鏈向上傳遞。這就是「將資訊上呈權責」的意思。這種方法的問題在於它可能導致延遲、扭曲,甚至失去關鍵資訊。這也給上級根據這些資訊進行處理和做出決策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另一種方法意味著「賦權能」給那些最接近資訊的人做出決策。因此資訊不是向上傳遞,而是將決策權向下傳遞。
讓我們考慮一下採用這種方法的跨國科技公司的例子。
在傳統模型中,假設一位軟體工程師在處理特定功能時遇到了問題。他們會收集有關該問題的所有相關信息,然後將其傳遞給經理。經理在了解問題後,可能需要諮詢產品團隊,這可能會進一步將問題上報給最高管理層。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天甚至幾週的時間,從而減慢專案速度,並可能導致錯過最後期限。
現在,讓我們考慮另一種方法,即將權責賦予資訊的發生源。在這種情況下,同一位軟體工程師有能力與權責,就他們正在開發的功能做出決策。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他們可以根據對問題的理解來決定最佳的行動方案。他們會在例行會議上向同事解釋這個問題,並說明他們計劃做出的決定來糾正這種情況。軟體工程師邀請同事就他們的決定提供回饋,並收集有關他們的決定如何影響其他事物,以及其他事物如何影響他們的決定的所有可能資訊。最終,決定權屬於軟體工程師。這種方法不僅加快了決策過程,而且還使工程師更專注於他們的工作,因為他們對結果有直接影響。
這只是一個例子,但這一概念可以應用於各個領域和行業。這一切都是為了讓那些擁有最相關資訊的人能夠做出決策,從而提高效率和參與度。這是從傳統的階層結構轉向更扁平、去中心化的結構的強烈轉變。這就是基於意圖的領導力在發揮作用。如果實施得當,它可以顯著提高生產力和工作滿意度。
我終於明白了,為何日子總是在內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