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專欄
李老師專欄
要教學生不會做的
2022年04月26日
作者:李兆華
全文字數:539
閱讀時間:2分鐘
這是我在一個學習的場合聽來的,乍聽之下,並無稀奇之處,但回想整個句子,就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不是教學生會的,而是要教學生不會做,但需要的。」為何會如此?我想這是對老師的挑戰——是否能對症下藥,而且有效。
有幸在一個改善發表會上擔任評審,計劃洋洋灑灑,實在難說不對,但我問發表者:「對於這些改善計劃,如果只能作一件,你會挑哪一件?為什麼?」則大都說不出個所以然。
大家都看過許多公司,許多公司也說知道TPS,且許多公司也做了TPS,但一看現場就不是那麼回事。問題也很簡單:「為什麼不執著於及時化?」現在顧客要的交不出貨,卻在生產現在顧客不要的,於是越來越偏離了TPS,無法滿足顧客需求。
當你說:「我想做啊!但做不到,所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可以接受這樣的說法,但接下來呢?是否可以找到關鍵問題,逐步地做出改變呢?
100年前,亨利福特一世講流動。豐田繼承了流動,增加了拉動與異常時要停止。高德拉特的三大績效之首是「有效產出 – 透過銷售,產生現金的速度」。切入點都是在停滯、庫存。這是現成、最明顯的可視化對象,但為何大多數人能明察秋毫,卻不見輿薪呢?
習慣使然,再多的改善計劃,只是在既有的軌道上推進,正如《目標》中的一句話:「理想工廠的幻想,越是提高效率,越遠離『目標』」身為老師:「要教學生不會做,但需要的。」身為學生:「要聰明選擇,學自己不會做,但需要的。」因此才會有了新機會。我們雖非愛因斯坦,但也別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