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從找錢高手談起
作者:李兆華 老師
2024年11月20日
時代變化,許多事情都幾乎不見了!例如每天送達的「報紙」,或「找錢」,但我這上一代的人,都還過著這樣的日子。「人間福報」上的這篇文章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896905一直縈繞在我腦中,且引起與朋友的討論。以下是我的聯想。
竟與電腦的演算法有關
大家是否注意過,每次到便利商店買東西,店員總是能超快速找零給你?就算拿一張1000元買個85元的飯糰,他們眨眼間就能算出該找915元。這是什麼神奇魔法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揭開便利商店結帳系統背後的數學祕密!貪婪演算法,結帳有效
舉個例子,假設要找零915元。結帳系統會這樣計算:先拿最大的:1張500元(還剩415元)。再拿第二大的:4張100元(還剩15元)。接著:1個10元硬幣(還剩5元)。最後:1個5元硬幣。
貪婪演算法的特點是:簡單快速:每一步只考慮當前最佳解,不回頭。局部最優:每一步的選擇在當時看來都是最好的。不一定全域最優:雖然每一步都選最好的,但最後的結果不一定是整體最佳解。
貪婪演算法真正成為電腦科學中的重要概念,是在1970年代。當時,隨著電腦科技的發展,人們開始尋找解決複雜問題的有效方法。貪婪演算法因其簡單快速的特性,很快就成為了解決某些問題的首選方法。
這讓我想到TPS中的「自働化」
豐田公司網站上https://global.toyota/jp/company/vision-and-philosophy/production-system/?padid=ag478_from_header_menu,對於「自働化」有如下的解釋:
豐田生產方式中的“Jidoka”是“Jidoka with a twin”,也就是所謂的“自働化”加上「人類智慧」。「人的智慧」是指當機械設備出現異常、品質異常、工作延誤等情況時,機械設備偵測到異常並自動停止,或作業員自己按下停止開關。這消除了缺陷的流出,並且可以清楚地識別異常並防止其再次發生,從而可以「將品質內建於流程」。此外,由於發生異常時會自動停止,因此無需監視設備,從而可以節省人力(減少工時)。
這與找錢、貪婪演算法有何關連呢?「當機械設備出現異常、品質異常、工作延誤等情況時」,與「簡單快速:每一步只考慮當前最佳解,」「當前」是否為其共通點?
「自働化」、「自工程完結」也是這道理,顯而易見的事,授權當事人當場調查原因、解決問題。但為何又有「大數據、6 sigma」等專家的方法呢?當然不能否定專家的方法,但在現場,由當事人先把能解決的事解決掉,不能解決的再呼叫求援,不是更有效率嗎?
原田武彥先生的《流的傳承》中有這麼一句話「改善,就是要向最終工程接近」,換個說法「權責就是要向發生源接近」,這是不是英文說的Empowerment嗎?我翻譯成「賦能授權」。標準作業、規則,不只是要你遵守,更積極的是讓你可遵循而熟練,進而「是能立即發現異常,想出更好的方法」的標竿。
「即斷即決,就是將權責向發生源接近」
2018年豐田新經營團隊上任時,鼓勵大家「即斷、即決」,我奇怪這麼大的官為什麼用這麼簡單的方法?現在我終於想明白了,這不就是做事情的Just In Time+自働化嗎?在問題初發時,立刻對應,反而大部分都是正確的決定。若怕錯誤而一直等待,問題就繁衍得更複雜了。在現場、問題發生的當下是第一關,若無法處理,第二天早上的晨會是第二關,這都是最好的解決問題時機。越拖就越難解決,而且會養成壞習慣。
豐田英二的「決斷」
1985年出版的豐田英二自傳,即以「決斷」為書名,自序即開宗明義地解釋了「決斷」:
我不喜歡回想過去、話當年。有的時候,我甚至故意不去想及往事。往事已矣,再怎麼回憶也是枉然。把過去忘個乾淨,大步邁向未來,這才是我的人生觀。
最初教我這個觀念的是在舊制第八高等中學時,教我數學與力學的椎尾詞老師。他的父親是尾張地區的寺廟住持。教力學時,他一再地訓誡我們:「當你覺得對,覺得問心無愧的時候,天地間自有一股正氣支持你。你就該即起即行,照著心中的想法,立刻去做。」
這聽起來好像是玄奇的經文,其中的含義是:「在某一個時機認為是正確的、對的事情,就照著自己的想法放手去做。這是天命!」也就是要人不必向後回顧,應該朝前瞻望。
豐田章男的「決斷」:
在今年1月13日,面向200名企業經營者和役員,豐田章男會長在東京都內發表了題為“我與TPS(豐田生產方式)之為一線奪回主權的奮鬥”的演講。http://www.toyota.com.cn/toyotatimes/tinfo/index.php?t_id=600&lmid=1 其中對「決斷」有這麼一段話:
我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在豐田履行「負責人」的職責,是因為“TPS”的思想、技術和行為準則已在我心中紮根。
眾所周知,TPS的兩大核心思想是“Just In Time(及時化)”和「有人字旁」的「自働化」思想。
“Just In Time”是指「盡可能縮短生產週期」,而「自働化」則體現了能夠「發現異常」並「在異常發生時立即停止」的現場環境。
事實上,我認為這種「在異常發生時立即停止」的決斷,是在面對經營方面的各種情況時,「負責人」即高層管理者需要做到的事情。
我當初就任社長後作出了很多決斷。我們知道,「決斷」一詞的寫法是「決定」需要「斷絕」的事情。
顧名思義,我迄今為止做的都是會令其他人傷心的決斷,例如「關閉NUMMI(與通用汽車公司的合資企業)」「退出F1」「澳大利亞工廠停產」「關閉TMEJ(東日本豐田汽車股份公司)東富士工廠」等等。
所有這些決斷的共通之處在於,它們都是我根據在「現場」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並在牢記那些「悲痛的人們的面容」和「現場的情景」後做出的。
我認為,高層管理人員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做出決斷」,即決定需要斷絕之事。
現在,任何人都可以決定為事物賦予價值。但只有擁有作為「負責人」覺悟的高層管理人員,才能為了子孫後代決定需要「斷絕」之事。
只有那些瞭解並能想像一線情況的人才能擔起全部責任,即他們可以做出「決斷」。
「你親眼看見了嗎」「瞭解一線的人才是最強的」,我在以前的元町工廠和生產調查部學到的“TPS”知識,現在已成為了我的經營哲學。
別想追求完美,「起而行+持續改善」是大家可行的良策
寫到這裡,從「找錢高手」寫到「電腦演算法」、「自働化」、「即斷即決、即實行」,連想得起來嗎?豐田一以貫之的道理,需要逐漸地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