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專欄
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零售業中的《豐田生產方式》
2023年03月08日
自去年四月起,和一家連鎖零售店合作導入豐田生產方式。從傳統合作的B to B模式進入了B to C模式,拜豐田模式中一貫的「顧客滿意」宗旨,雙方合作愉快,漸入佳境。
《豐田生產方式》第二章—從超市得來的啟示中,有這麼一段:
美國的超市,比起日本過去那種定期上門賣藥的「富山賣藥郎」、走門串戶的「推銷員」、在街上「叫賣」的經商方法來說是一種更合理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從賣方來說,不必花時間把那些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賣出去的東西搬來搬去,從買方來說,也可以不必擔心買過了頭,是合理的方式。
因此,大野耐一先生把此對買賣雙方合理的超市方式導入本社工場,以實現Just in time。
從這種超市得來的啟示是,可不可以把超市當作是生產線上的前工程,顧客相當於後工程。當顧客需要某「種」商品(零件)「時」,就到超市(前工程)購買(領取)需求「量」。而前工程則「立即」生產補充被後工程領取「種類」的「數量」。若能以這樣的做法擴及整個生產線所有的工程的話,就能夠很趨近Just in time的大目標了。因此在本社工場的機械加工廠內,自1953年起就開始試著使用了。
上文中提及了幾種零售方式,1. 富山賣藥郎, 2. 推銷員,3. 叫賣,4. 超市。第一項的「富山賣藥郎」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賣藥方式,可說已具有「後補充」、甚至現在流行的「供應商管理庫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的雛形了。
富山賣藥郎:
以「先用後利」為口號,先用藥,後付款,傳遍全國。賣藥郎預先將一套藥品寄放在民家,半年或一年後,賣藥郎再次上門,只收所用藥品的貨款,同時補充藥品。這在當時的江戶時代是劃時代的制度,畢竟當時的民眾買不起家用藥,醫生也沒有今天那麼多。「您可以在需要時使用它,只需為使用的藥品付費。」不過,從銷售的角度來看,也有相當不安的一面。一定有過這樣的情況,人們帶著寄託給他們的藥品在夜間逃走。可以說,生意的成功離不開賣藥郎與顧客之間的信任關係。
台灣早期也有這樣的做法,從刊頭的照片可窺一斑。
話說回來,超市在豐田生產方式中仍有不足,豐田以「平準化」來彌補。這也是解決超市貨架上偶爾「相搶就不夠」,商品不足問題的方法。
⋯⋯,一開始就遇上了大問題,若後工程一次就向前工程大批量領走了同一種類的零件,就會造成前工程的混亂。為實現「Just in time」就無法迴避這個問題,非絞盡腦汁解決不可,經過許許多多試行錯誤之後,我們終於摸索出「平準化(領取)生產」的解決之道⋯⋯。
言歸正傳,我所參與的零售業改善,仍不脫下列豐田生產方式,「滿足顧客」的原則:
超市方式,貨色齊全。
平準化,鼓勵多數顧客小量而非少數顧客大量地購買。
高頻度小批量的物流,低庫存、迅速補貨的物流系統。
活用數位情報技術,根據POS最新的情報流營運與改善。
融合電商、外送的虛實店舖模式。
居於供應鏈最前端、接觸最終消費者的零售業,既是整個供應鏈的啟動點,也是「長鞭效應」的關鍵。時代、技術、生活型態在改變,零售業也必須跟著改變,惟「滿足顧客、造福社會」的大目標不變,前途充滿挑戰與機會,也有TPS發揮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