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當以局部效率為KPI時⋯⋯
作者: 李兆華 老師
2024年10月23日
前言▶
豐田生產方式的原理原則很簡單,持續地改善,以最少資源滿足顧客需求。為何要持續地改善?因為以「既有的管理系統」,很難做到「以最少資源,滿足顧客需求」。本文提出了幾個例子與對策。
目前訂單不足,設備與人員都多出來了,是正好試行新方法,改變管理方式的時候。而這正是只有CEO才能做的工作。
本文▶
99% 的 COO(營運長,Chief Operation Officer) 因一件事而感到沮喪:專注於局部最優,而不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全局最佳化。
原因是什麼?
僅專注於最大化單一流程而不考慮整個系統,因為管理者通常只負責系統的一小部分。
解決方案是什麼?
專注於系統範圍內的瓶頸和需求,以提升整體效率和表現(產量)。
範例:
「最大化價值鏈條某一部分的效率」 → 結果卻導致其他部分因資源被佔用的延遲。
「提高雷射切割個別的有效產出」 → 卻在焊接和組裝中造成瓶頸。
忘了這些事吧:
→ 以犧牲整個系統為代價來最大化某個流程。
→ 在孤立的地方實現效率。
→ 在非關鍵追求最佳化,結果破壞了流動。
相反的,應重點關注:
→ 減少批量大小以保持各流程同步。
→ 一次改善一個瓶頸。
→ 檢視對整個系統的影響以進行持續改善。
不好的範例 1:
在座椅製造工廠,對雷射切割進行了最佳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張板材切割的零件數量,並減少換線時間。結果呢?切割效率很高,但焊工卻因為等待所需的其他零件而被耽擱了。無法流動的零件被堆積起來,導致焊工效率低下和生產延誤。
因為座椅都有其左扶手,但缺少右扶手。
不好的範例2:
某維修中心為了節省成本,累積成大批量地發送工具去維修。結果是:機械師經常陷入尋找所需要工具的困境,導致作業延誤和效率低下。
解決方案:
專注於減少批量大小,並識別瓶頸。確保工作流程滿足客戶需求,而不是孤立的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