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只有排單,沒有插單!
2023年07月05日
28日參加了劉仁傑教授的演講,兩個重點吸引了我。首先是「只有排單,沒有插單」,另一是以JIT三原則為企業由傳統轉型精實企業的主軸。這也是我在各公司工作的重點之一。
先談「只有排單,沒有插單」生產計畫系統。離開豐田系統的環境後,才有了許多聞所未聞的學習。劉教授提到的「只有排單,沒有插單」就是其中之一。的確如此,大部分解說豐田生產方式的的書中都有:「根據預測滾動三個月的排單,逐漸地「吸收」了最新的訂單、插單,每個月下旬,鎖定下個月的計畫,每天再根據接單與生產狀況的最新狀況,重新計算(微調),對供應商發布兩天後的生產、交貨計畫。這樣的作法幾乎是將預估的生產計畫逐漸地轉換成接單生產。在國瑞幾乎是「自動」排單、排程,只需執行單位的少數人,處理無法依照計畫進行的少許的異常即可,結果幾乎是100%依照計畫生產。這是另一種人機(電腦)協作系統。但是在外界的公司遇到的現象,聽到的是「排程當參考,插單是正常」,大、小生管有許多專業,許多人忙著處理插單、異常。
暫且不談豐田系統,對於外界系統的公司,我總是做以下的提案:
如同高鐵的座位與訂位,先以現狀瓶頸工程的能力設定可接單的範圍,不可超賣,如同預約高鐵車票,客滿只能訂購下一班車。當然因此也會有賣不出去的空位。和車票不同的是,生管與營業、顧客之間,在「接單時」可協調調動或分解訂單,以平準化瓶頸的負荷。
當然這樣還是無法滿足顧客、老闆的需求,這樣很好,問題在哪裡?改善的題目就出來了。
例如,常見產能不足的問題,是大家都喜歡大批量的訂單,結果產能都被佔用,而無法滿足其他的品種或訂單。於是與顧客協調,先生產顧客急需的,分批交貨,空出來的產能就能分給其他訂單了。在《目標》的後段也有類似的做法。
但實際上,即使想這麼做,也會有許多與現狀的做法衝突的地方,最常見的就是「從大批量改成小批量生產」,於是回歸到TPS最基本的方法—「縮短換模時間、多換模、小批量生產!」
因此相對於劉教授的「只有排單,沒有插單」的說法,我常說的是「接單的時候,就要根據產能的框架排序,因此也可讓供應商可依序準備,頂多只處理少量的異常!」
演講的另一個學習重點是以JIT三原則—節拍時間(同步化)、工程連結(流動化)、後工程領取,為改善活動的主軸。其實就是之前專欄中提到的「根據顧客的需求,在流動中增加其價值」。停滯、庫存就是異常,其對象不只是可見的物料、庫存,也包括情報的停滯、批量、攪亂順序的處理。
諷刺的是,若情報、物料都能根據JIT三原則處理,相對的,就不需要複雜的生管、IT、物流系統。TPS的最大特色就是小批量,終極是一張小收容數的看板,連女作業員也能取放的批量、一個流。
照片是排隊名店「阜杭豆漿」,「顧客」各有不同的需求、「前台」三工程根據顧客需求組裝燒餅、豆漿、現作蛋餅⋯⋯到餐盤、「後台」四工程做燒餅,連結成由「看不見的手(沒有生管)」管制的高速流動、沒有WIP的需給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