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Add Headings and they will appear in your table of contents.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變局之下的精實進展
作者:李兆華 老師
2025年05月14日
別說精益企業中國已經成立了20週年,轉眼距離去年在上海科技大學舉辦的峰會也已經一年了。回顧這一年,變化很多,特別是4月份之後每日一變,甚至數變,但歷經時代驗證的精實原則與對策,仍是驚濤駭浪中的正北明星。
刊頭是我近幾年一直在用的圖檔:
1.左邊是資產負債表中可以看到的「資產報酬或是庫存週轉率」。經營者們一定會對此有興趣。
2.右邊則是則結合了TPS與TOC,提升「資產報酬或是庫存週轉率」的具體對策,不只是要減少「分母的庫存、營運費用」中一切浪費,還要提升「分子的有效產出、銷售額與利潤」。
3. 值此經營環境驟變,分子的有效產出無法提升的時候,「減少分母的庫存、營運費用」是提高庫存周轉率的不二法門。
這從經營者立場切入的方法,對公司各層級來說都頗具說服力,也容易落實於每天的實踐之中。
但這說法真得能實行嗎?從2017年開始,我就在所輔導的公司中活用這做法,啟發實行TPS各種方法的動機且有實效。以下是一個去年3月開始導入TPS公司的庫存周轉率實績和未來半年內提升20%的目標。
如何讓老闆看得出做了TPS的好處?
在去年峰會中,我的發表中曾試著回答以上的問題:
1.我們是否自問:「老闆想要的好處是什麼?為何做了TPS後老闆看不出好處?」
2.其實,豐田的所有方法都是想要解決老闆,公司營利、生存的問題。若非如此,改善本身就需要繼續改善。反過來說,有了豐田的方法,應該更容易解決公司的問題才對。
3.不是有改善就好,若無法與公司的營運目標結合,該是PDCA地改善的時候了。
4. 不論是公司內的TPS推進組織,或是外部的輔導顧問,都要思考這問題—「如何將改善與公司目標標齊」,畢竟公司不只是學習型組織,還是營利組織。
環境驟變,唯老闆可以做出因應的轉型
話說回來,管理公司的營利、生存,是老闆的職責,需要必要的知識與能力,在此環境驟變的時候更是如此。公司的績效是老闆、經營者的成績單。TPS不只適用於各前線現場,也適用於經營整個公司。刊頭的算式,即是一個簡單的指標。
在上一期的專欄--「日常管理以執行策略」中,H. L. Gantt(甘特圖的發明者)也對此提出了明確的提醒:
很多人一直在談論效率並製作精美的圖表,但當被問及他們用這些圖表做了什麼時,他們會說什麼也沒做。只有 Plan, Do, 沒有 Check, 對顧客有意義嗎?Action, 有何改善行動?我們都在製作圖表來顯示作業員的效率,但很少有人會製作圖表來顯示管理層的效率。可能有些作業員正在做一些根本不需要做的事情,而且做得非常有效率。除非我們的效率管理(P, D, C, A)系統能夠涵蓋以「管理 P, D, C, A 」為職稱的管理層,並且我們能夠以與衡量作業員效率相同的準確度,來衡量他們的效率,否則這些圖表不會發揮太大的作用。
面對地緣政治、關稅障礙再加上匯率風險,這些經營上變本加厲的必然課題,正是展現經營者水準的時候。
1.唯有回歸企業的本質,以製造、銷售產品或服務賺取利潤。
2.當既有的營運模式(型)無法維持應有的營利時,就該是轉型的時候了。
3.唯領導全員從每天的實踐,日日點檢結果(日常管理)中才能習得!
不必想得太複雜,這裡提供一個立刻可以讓主管們開始思考庫存周轉率對自己的意義,進而啟發改變既有行為的方法。
1.活用既有資訊系統中每日出貨數量或金額,與各工程的庫存的資訊。
2. 全公司(每日或每月)成品庫存週轉率=全公司出貨數量或金額 ÷ 「全公司」庫存數量或金額
3. 製造部門別(每日或每月)庫存週轉率=全公司出貨數量或金額 ÷「製造部門別」庫存數量或金額
這裡用全公司的「全公司出貨數量或金額」當分子的意義,是公司只有靠它賺錢,各部門都要合作地來促進它。分母的計算「單位、部門」可大可小,重點是拉式生產對庫存責任者的定義—「庫存屬於製造該庫存的部門」,各部門都要設法只生產後工程需要、能出貨,不會成為庫存的製品。於是全公司的人就會逐漸合作地降低庫存數量,進而提高出貨數量或金額。
「更低的庫存賺更多的錢」是豐田生產方式的絕活,若無更好的方法,先從小範圍試行如何「改善庫存周轉率」,當然也將引發改變既有生產模式的行為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