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Womack的提醒「恢復關聯性!」
作者: 李兆華 老師
2024年09月04日
8月21日的直播是根據4月23日Jim Womack在英國利物浦舉行的Lean Enterprise Academy全球精實峰會中的演講內容做的。8月20日,李老師專欄「解讀Jim Womack精實思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曾有節錄與說明。本文以Jim ppt. 的最後一句--“Relevance regained!”,「恢復關聯性!」為標題來分享我的感想。
因此,我們精實是遺漏了什麼關聯性呢?在演講中Jim提出了兩頁對過去30年間精實(不是豐田的喔)活動的反省—精實的現在(第一次精實躍進的衰竭):
1. 第一頁是刊頭插圖的內容,是大流行之後,普遍對精實的印象。
2. 第二頁是大家比較沒注意的:勞動力與公司的長期發展、經濟停滯的政治影響,相對於特斯拉的「高速、創新管理和軟件支持的產品」,古板、老舊的豐田是否還有吸引力?
我想Jim從1980年代開始,領導全球精實活動40年之後,有意圖地交接給第二代的演講中,傳達了許多深刻的提醒,值得細細咀嚼(直播連結)。
我拋磚引玉地來討論一下正在風頭的「軟件(和AI/GPT)正在吞噬世界和精實」。的確,我對新科技完全是外行,但我認爲這些不會橫空出世,是逐漸累積起來的。「軟件(和AI/GPT)」是否是資訊的「擷取、處理、活用、儲存⋯⋯」呢?能有這麼快的發展應是從「類比信號(你可想像的手寫書面作業)」進入「數位信號(電腦的文書作業)」吧!這麼說來,就可將現在眩目的科技,連結到我們曾經學習過的許多「人文、科技」了吧!
所以「數位化」是個關鍵,數學可追溯到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埃及、希臘⋯⋯,現在的流行的科技用語—「運算、演算法、算法⋯⋯」,是否與我們熟知的「算術」有關係呢?且看大野耐一先生關於算術的一段演講。
大野耐一 (Taiichi Ohno) 於 1981 年 4 月 28 日,從豐田退休後發表的演講。題為「探索生產的新方向」的片段:
「這是國外常用的一句話,有句諺語說,分蛋糕的人越少,每個人分到的份額就越大。如果你用日本的方式思考這個問題,你可能會認為把蛋糕做大不是會更好嗎。我則是認為若分蛋糕的人越少,每個人分到的份額就越大。我認為餅越大,與每個人分得的份額就越大之間,是沒有直接關係的,但我認為日本人很擅長算術,他們覺得這正反、不同的表達方式是一樣的。例如,15除以5,就變成3,30除以10,也變成3。畢竟從算術上來説,結果是一樣的3,但是我想從思考的方式上來説,認為完全不一樣的人還是比較少的。正如我剛才所說,在經濟高速成長時期【賣方市場】,也許可以把這個蛋糕做大(從15變成30),但正如我一開始所說,在目前的情況下【買方市場】,由於應該被生產的數量是固定的只有15,蛋糕不一定能做大。雖然有可能做大的情況,儘管我認為做不到,但很容易的就會有人想到把蛋糕做大。直白地說,我稱之為算術管理。日本的算術管理太多了。這個餅還是由少數人來分比較好,我想你可以透過與其他人交談來理解這一點。
AI/GPT只是模擬、甚至想超越人的智慧,當然要活用AI/GPT,但為何要放棄人的能力與智慧呢?如Jim提醒的,我們不只是要往前看,「過去、現在」才是前進的基礎,其中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建立其間的關連性。「算術、數位、演算法本無罪,關鍵在於想法、用法是否正確。」這還是得由「人的智慧,HI」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