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專欄
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2023年01月11日
作者:李兆華 老師
全文字數:982
閱讀時間:4分鐘
導言▶
對這句Nokia手機的廣告詞一直印象深刻,是從開機頁面中的Human Technology翻譯過來的。科技的確是為了服務人的需求而發展出來的。
轉眼又是一年,上回是2022年1月8日,在成功大學舉辦了讀書會,主題是楊大和老師的「智能製造與精實管理」。今年則擴大由台灣精實企業系統學會與宏遠興業聯合,在宏遠興業舉辦了「數位精實工作坊」,以下針對我的發表-「數位與TPS的Hybrid」做個摘要。
數位化並非即插即用,一次投資即可▶
根據我在各公司改善的經驗,我將網路上的數位工廠轉型圖做了修改如上圖。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做以下的說明:
數位化絕非即插即用,就如同可以買來電腦與Word軟體,但距離寫出好文章還有一大段距離。數據需求與獲取之後,還要層別、分析才能產生洞見,以利於決策。當然這些也可以自動化,但其算法與原則還是因人而異,就如同公司間的差異一般。
數位決策之後,在現場的實踐有成功也有失敗,持續學習、改善是人的專長,當然也可機器學習。
這是精實的專長,也是數位化的基礎。想像一下許多發明都是在沒有數位工具的時代發展出來的,各公司的狀況也不同,可能的工作範圍內,也許80%的工作即使沒有數位化也都可在現場完成,再說大部分問題也都是在現場發生,在發生源發現問題與對策、自工程完結才是經營企業應有的狀態。
橢圓形的循環虛線代表著:
數位化的目的是減輕現場人員的負擔,讓現場人員做只有在現場能做好的事情。在遠離現場做現場該做的事情,是否是大材小用,越俎代庖。
數位化並非一次投資即可完成的工作,仍需要根據使用者的進步與環境的變化,而持續維護與改善。
駕駛現代飛機有兩種方法:
管理機載系統:自動駕駛模式。各種監視器、系統和標準作業都是為了幫助您駕駛飛機而設計的。它們將可視化正常狀態,並告訴您沒有問題,或者告訴你某的地方有一個問題——以及從哪裡開始解決問題。
駕駛飛機:手動操作模式。像騎自行車或開車那樣由人來操作。
有了自動駕駛模式,的確是可以降低駕駛員的負擔與養成的時間,但飛機有異常需要人介入時,仍須基本的駕駛能力與經驗。
豐田的系統,在日常營運中除了異常處置仍須由人來作之外,仍會「故意」保留人員參與的機會,藉此將管理能力與培訓內建於日常營運之中,因此也可維持人對作業與改善的熱情。
1. 企業活動的目的是要服務顧客:其「工作」有橫向的三種,1. 由設備、電腦自動服務。2. 由人根據規則、標準作業來服務。3. 異常時的對應。
2. 三種工作是由縱向組織的三種人來處理,1. 一線人員,例行作業比例高。2. 管理、支援人員,異常作業比例高。3. 高階管理思考者,改善既有服務系統並思考未來發展。
3. 公司的發展機會,橫向地擴展三角形:1. 改善異常,使其成為例行作業,2. 將例行作業自動化,交給機器或電腦去做。
4. 縱向扁平地擴展三角形:藉由支援、教導部下異常處理的過程,培育人才,讓部下能承接異常處理的工作,而能提供更大的服務面。
結論 ▶
1. 公司存在的目的是「服務顧客」。
2. 所有的工具、系統都是為了能「持續地服務顧客與盈利」。
3. 將價值流向顧客的「流動效率」優先於產生價值的「資源效率」。
4. 公司裡各部門、層級的人都各有職責,以培育次世代,代替越俎代庖,強化組織能力。
PPT下载▶
☆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訪問▶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