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精實中找得到諸多的SDGs對策
作者:李兆華老師
2024年06月26日
在轉傳上周專欄「逆增上緣的精實戰略」時,我加上了這麼一段引言:「我總是能在精實中找到甚至ESG⋯⋯等新名詞的作法,而回歸精實的初衷。企業經營也是一樣,不管晴天雨天,日日都是精實的好日。」看看上圖的17個「永續發展目標SDGs」,有多少個是在精實活動中常被提到的?別被新名詞混淆,做好精實,一舉數得!
別打高空,現在訂單不足,都快活不下去了,精實能救我嗎?
且以本回峰會中,齋藤孝浩先生發表的「優衣庫與ZARA的供應鏈,服裝行業的風險管理與庫存管理」,來闡述精實與「SDGs第12項—負責任地消費與生產」的關係,和精實能解決大家的困境嗎?
雖說這是服裝業的成本構成圖,但也適用於其他行業,服裝業的成衣庫存特別醒目,一般行業的原料、半成品、完成品的時效性不那麼敏感而常被忽視,但其侵蝕毛利的結果是一樣的。
精實視過量生產為最大的浪費,就是要減少庫存的浪費,更因此啟動進一步的改善。且看齋藤孝浩在其新書(優衣庫與ZARA的經營學)中,如何解釋ZARA的營運、庫存管理對策。
原本就有製造業的功能,再加上能與消費者直接面對面的店舖,垂直整合之後所形成的SPA(從商品策劃、生產到零售一體化控制的銷售)模式,便是ZARA的雛型。
1. 高頻度地掌握顧客實際需求:ZARA的概念是,若想知道顧客到底要什麼,得先讓商品先進店上架。在店面觀察掌握客人喜好之後,再來配合需求追加訂單,而這確實也有其道理。
2. 迅速地回應顧客的需求,也降低了庫存:在既有的服裝業中,商品從設計到上架需要半年之久,因此一個季節頂多只能跑一次商品週期就結束了。對此,ZARA的作法是,首次提案商品的備料及生產雖然需要兩個月,但因為設計與製造已經內製化的優勢,讓他們在觀察店內新商品的賣相與顧客的反應之後,能夠針對顧客要的商品馬上追加到貨。也因為追加到貨的週期平均只需要三週,每進入一個新的季節,ZARA都能操作到三次的商品週轉,每一次週轉又再繼續提升商品企畫的命中率。
3. 顧客、公司雙贏的營運策略:在負擔最低限度的庫存時,若能提高當季的需求準確度,就無須降價求售以清倉,而ZARA便能在販售之初直接使用最佳售價,不必抬高定價以預先在價格上轉嫁降價損失。如此一來,感覺買得划算的客人維持其購買意願,讓ZARA店面得以不斷擺上新商品。ZARA因為這樣的良性循環,顛覆了流行服裝的設計、價值、價格的三方關係,也改寫了速度的定義。
關鍵在於如何不採購、生產庫存,負責任地消費與生產!
結語:
5月15日趙博士與希疆先生的對談與6月4日李老師專欄的「新零售帶來的啟發」都是以大家熟悉的服裝零售為背景,也許您的行業不似服裝行業般短週期地快速循環,但將服裝行業當成對照組,應可作為通用於各行業的標竿學習。
我所體認的「SDGs第12項—負責任地消費與生產」是盯緊顧客消費的需求而生產。生產是為銷售而服務,庫存是否是達成上述永續發展目標的反指標。
為公司營利、永續發展,盯緊庫存、落實精實是經營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