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尚未完成的「第二次工業轉型」
作者:李兆華 老師
2023年09月27日
刊頭的這張照片是9月11日那週,在荷蘭參與Lean Global Network(緣起於美國的LEI,英國的LEA的各國推進Lean的聯合組織)年會的各國的代表。我認識的人約有一半,感慨之一是1990年代以《改變世界的機器,The Machine that Change the World》為濫觴,在各國鼓吹精實的前輩們,有一半已經隱身幕後,感慨之二是1900年開始,亨利・福特、阿爾費雷德・史隆所完成的,由「手藝生產」轉變為「大批量生產」的「第ㄧ次工業轉型」,在50年後的1950到現在的70年間,進行了豐田汽車所發起的由「大批量生產」轉變為「精實生產」的「第二次工業轉型註1」則尚未完成,得由年輕人來接棒了。
註1:這種對轉型分類的方法,不同於「工業4.0」等對「第x次工業革命」分類的方法。
6月底拜訪了1985年曾參加麻省理工學院「國際汽車研究計畫IMVP」的王弓教授,談起1990年為IMVP總結的《改變世界的機器》書中對未來的許多論點大都正確,且部分現在仍重複地發生而有頗多感慨。於是再翻出各種版本,重新複習。以下幾個論點是我的學習。
由技藝熟練的工匠使用構造簡單但功能靈巧的工具,來製造顧客所訂製之東西,一次只做一件。以當今而言,諸如訂作之傢俱、裝飾藝術品、或高級跑車之類的東西。
是由具有特殊技能的專業人員設計產品(與製造方法),而可經由不熟練或半熟練的工人使用只能適用於單一功能之昂貴的機器(或分工的生產線)從事生產。大批量生產方式的特徵是由機器(或分工的生產線)製造出非常大量的標準化產品。因機器設備(或分工的生產線)成本昂貴,不能容忍生產中斷,因此廠商就得準備多餘之原物料、多餘之人員,和多餘之空間,以期確保生產的順利。又,若為生產新產品而去換線則成本更高昂,故儘量保持繼續生產標準化產品,不改變設計,愈久愈好。結果,顧客固然能以低廉價格購得,但多樣化之選擇卻被犧牲了。而且大多數在生產線的工人,都會覺得工作單調呆板的令人沮喪。
1926年接近年末,當紅河綜合工廠(massive Rouge complex)差不多全部完成之際,福特為《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寫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文章中他對他的這一新概念起了一個一直沿用至今的名字--「大(批)量生產方式,mass production」。1926年A型車出現之前,福特只生產T型車,並沒有種類的問題。將其稱為「大量生產」也無可厚非。
通用的史隆以新的策略超越了福特。為了滿足通用汽車所設定之廣大顧客層的需求,史隆發展出一個由五種不同車型所組成的產品群,從便宜到昂貴逐漸提升,從雪佛蘭到凱迪拉克。史隆認為如此可以滿足各顧客層之潛在顧客,在一生中不同收入水準之不同需要。
史隆後來將福特首創的「大量生產」制度作了完整的發展。今天世人所稱之「大(批)量生產」方式,係指史隆所完成的系統而言。
註2:於是出現了「多種類+大量」,但因當時是處於供不應求的時代,所以即使是多種類,但仍以「大量」的形式來營運。結果就成為「大批量生產,同種類大量地生產(後文,大野耐一所稱的「糰子串」生產)」。所以現在多樣化的環境中,「大批量生產」才名符其實。
事實上,豐田由於具備了應變能力十足的生產系統以及降低生產成本的能力,所以能夠供應價廉物美而合乎消費者喜好的多樣化產品。1990年,豐田汽車對全球顧客所提供的產品種類和通用汽車一樣多,但是豐田的企業規模卻只有通用汽車的一半。在大批量生產型的汽車公司要改變生產工程及車型,必須耗用相當多的時間與費用,但是在豐田這樣傑出的精實生產型企業,它只需耗費通用汽車的一半的時間和費用。換言之,豐田能夠以同額的預算開發出為數兩倍的車種。
參照下圖,大野耐一將「大批量生產方式」形容為糰子串生產方式,相對於它的是TPS前提條件,根據顧客的需求速度的「平準化生產」。如此一來大家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斷自己是處於何種型態。大野耐一認為:
「豐田生產方式」一直在鑽研的,就是在探討即使少量,也能作到與一次製造一百件的大批量生產相同的單位成本,或甚至更低成本的方法,例如眾所週知的快速換模或換款。因此,凡事都應該嘗試一下顛覆常識的作法。以常識作為出發點是激發不出創新力的。大野耐一用「脫常識」的說法,即是跨出既有常識的籓籬來思考的意思。所以,他反對「糰子串」的批量生產方式,認為「能一個一個確實地做好良品,才是最沒有浪費的作法。」總之,一次只作一個,並直接用手傳遞給後工程,不會產生搬運的浪費,也用不著大型機器了。
回到剛才「數大即是美」的話題,社會上還是存在「大艦巨砲主義」的意識形態,認為集中起來一次作會比較便宜省事,所以要更大、高速化的機械,只要一台就可萬事搞定。這就是大批量生產的思維,我是期期以為不可的。我們稱這種作法叫「生產糰子串」(把多個一樣的糰子串在一起),用這種方法來製造東西是不可以的。
現在苦於「訂單不足,供過於求」的危機,正是精實轉型的好時機!
許多可對治現在的危機,並為未來奠定基礎的處方,請參考《改變世界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