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只看數據就下指示的人是最糟糕的
作者:李兆華 老師
2025年07月09日
由於林南八先生的去世,引起全球精實社群對這位大野耐一先生最後一代弟子的追思與廣泛討論。社群媒體上出現了許多貼文,最能讓人親近的是2018年9月27-28日在Building on Success論壇的主題演講。本專欄節錄兩張林南八先生有關於數據與現地現物的闡述。
p.40, 48:06-50:02
根據數據來發現異常,是很重要沒錯,但在大野先生的語錄中,他強調「看不懂數據的人,是無法對話的; 看不到數據的現場,也是不行的; 而最要不得的,則是只看數據就下指示的人」。
最近,日本企業界發生了不少負面消息——根源何在呢?有的說是「國際化擴展太快」「生產據點擴充太多」之故等等,其實都只不過是託詞而已。數據,本應該成為促使我們親臨現場確認的一個動機。然而,多數上位者卻只看了數據,即對下屬發出嚴厲的行動要求,這樣做,無疑會誘發屬下做出虛假瞞報的行為(反正沒人會去確認)。
再說,到現場之後,有沒有聽過簡報就了事的現象呢?真正的「現地現物」,必須是上位者身體力行來進行指導的。我常常聽到諸如「因為我不熟悉這領域」「由於不常到現場,因此看不出所以然」之類的解釋。我常說,聽過現場的簡報後,無論懂或不懂,也應該待在報告對象的現場,持續2~30分鐘的仔細觀察,這樣做,一定能看出某些現象來。如此一來,屬下就會察覺「對這人再也不能糊弄、不據實報告了!」他們有了這個壓力,以後就會將異常當成課題,認真的進行改善活動。
p.41, 50:02-51:38
其次想和大家談一談,訂定(計算)指標的方法是否正確。一般來說,我們是為了發現問題,或是為了確認效果,而來收集數據的。如果去看數據的平均值,能發現甚麼東西嗎?平均值本身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比方說,路過一家酒吧時,店少爺熱情的招呼「嗨!佬客您好!正好有四位平均二十來歲的女性在我們店內,進來看看如何?」於是滿心竊喜的進去一看,竟是兩個四十多歲女人,各抱著一個女嬰!真是令人啞口無言。我想,這個比喻應足以讓大家明白,平均值數字真的是沒有意義的。
數據,必須成為督促你到現場確認的動機。「情況有所改善。是甚麼緣故?」「情況似乎持續惡化。為什麼?」「和競爭對手比較好像略遜一籌。理由何在?」然後,到現場、現地進行確認。這就有了實質的意義。
KPI、對標,有無掉入單純數字競爭的陷阱呢?更為重要的是,應該比較「做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