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但見秋毫不見輿薪
作者:李兆華 老師
2024年01月31日
導言▶
這篇文章是2007年在台灣出版的《建構平準流》中,健生工廠(股)公司副董事長,健光實業(股)公司董事長莊健培先生以「莫名的感動」為題的推薦序。16年後讀起來,仍然適用於許多公司,我以「明察秋毫不見輿薪」來形容這改善的過程。
1998年末,跟著豐田來的主管初訪健生公司時,是抱著朝聖的心情前往,因為健生公司當時已經是台灣企業經營管理的標竿,且許多企管書籍均以健生公司為背景,參訪者絡繹不絕。話說回來,我們這些初生之犢向莊董事長試探是否要導入豐田生產方式時,其實也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
幾年下來,展開了TPS的基本做法之後,人心、現場、成果也逐漸顯現。2023年因緣再訪健生,廠房已完全改觀,不變的是對TPS的堅持與精進。
眼見周圍的狀況五色、高大上的「秋毫」令人盲目追求,然而基本該做或一定不能做的「輿薪」卻逐漸風化,以致於損及公司的發展。獲得已退休的莊健培先生許可,將本推薦序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為躊躇於轉型的同好們的參考。
本文特點▶
應是1998年的12月間吧!國瑞汽車的主管到健光訪問,並徵詢是否願意加入TPS自主研究會。當時我們正忙於健光彰濱廠的興建,怕無法對應,所以就沒有立即接受。但國瑞仍持續的來關心,大概在半年之後,健光與健生一起參加,而展開了至今仍無法出師的TPS之旅。
當時我們沒有立即參加的原因,其實是國瑞對我們所作的TPS介紹和我們當時正在作的事情好像兜不起來,甚至有些是背道而馳,而有所困惑。例如我們正如火如荼的導入MRP,但TPS卻只用看板,真不知才買回來的大批電腦要如何交代。但幾年之後,我們的電腦系統也未擴大規模,而靠著TPS,公司的績效卻有著令人無法置信的成長。
另一個例子是當時健光正準備從福興工業區遷至彰濱工業區,而新廠區是先依照舊有使用面積來規劃,但遷過去之後,因為陸陸續續進行TPS改善的結果,卻空出了一大片地方,剛好使用在新製品─「尾燈」─的生產線上。也因此原來預定很快就要展開的第二期增建計劃得以延後了幾年,對當時因遷廠需緊急對應很多問題的健光來說,減輕了不少負擔。即使後來陸續增加了新製品,也都一直享受著持續改善所空出來的地方,後來增建的廠房則是將那幾年熟練的TPS經驗融入其中,妥善的使用每一吋得之不易的廠房。
本書所介紹的「阿波吉公司」正是和健光、健生一樣的汽車室外照後鏡工廠,承蒙中衛發展中心的邀請作序,除了得以先讀為快之外,也勾起我迄今學習TPS的點點滴滴,由然升起了一股莫名的感動,謹將我這幾年來的心得提供各位先進參考、切磋。
1. 像健光一樣從傳統的方式轉換成TPS或精實系統時,絕不會像書中所敘述的那麼輕鬆,實際的情況是還要加上許多必須解決的問題。例如一般所慣用的MRP,零件在各工程間進出時,必須要有進出庫的手續,為了解決它與TPS只根據看板作業之間的衝突,公司內各部門就有得協調了,結果一拖就是好長的一段時間。
2. 我認為對初學者而言與其將本書當作可按圖索驥的工具書,不如先將它當作一本可供大家共同研究的標竿書,將它的內容與貴公司的現狀比較,當大家都有一起來試試看的共識之後,再開始根據本書的建議來試行。但對已經在實行的公司而言,就可以和我們一樣,檢視一下有哪些遺漏之處,將其補足就好了。
3. 本書對所提及的方法,解釋得非常清楚,讓我更了解其中的道理,作者提出了很多實際的例子,包括改善過程的來龍去脈、現場狀況、計算數據、公式與改善手法,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技術手冊。但書中所沒有提到的,是新方法總是會落入被評頭論足的下場,也可能因此就無疾而終。此時,就需由公司高層來作出一些明確的決斷了!!
4. 很多人被TPS的結果所吸引,而未注意到一些基本功夫,卻想馬上就能夠達到Just- In-Time的水準。作者亦引用了一些因為太急,沒作好基礎的改善而未達預期效果的例子。但作者也強調了要站在第一線的現場不斷地改善,不斷地找問題的重要性。
5. 也許這又是一個難以落實的建議,手握實權的經營者,要了解公司生財現場的重要性,一定要想辦法將書中的方法落實於公司,當瞭解的人越多,能夠實踐它的現場越多,當然就越接近TPS所想要追求的減少浪費,擴大利潤的目標了。這是經營層的責任。
6. 我的另一個體驗是若說「技法」,可能因各行各業都有其獨特性,而難有普遍的原則。但若說TPS或精實生產「心法」的話,則非常簡單而具有可長可久的普遍性。那就是「不論環境如何變化,一定要想出辦法滿足顧客且有營利」,而這「面對變化、問題,一定要想出辦法」就是我所謂的「心法中的心法」了,心法正確則不愁沒有技法。但目前看得到的是學技法的多而堅持心法的少,當然會黔驢技窮了。
這8年來導入TPS的過程,讓我重拾學習且面對許多不可能的任務而備感辛苦,但回想起來,比起50年前開創TPS的前輩們,我們有導師、同道與許多的參考書,實在是太幸福了。除了汽車業是導入TPS的當然代表之外,典型台灣產業形式的自行車業也以5年的時間導入了TPS而樂此不疲,另外也有其他的行業透過各種的途徑在學習,且也逐漸地看到成果。我也願以健光、健生過去8年來的經驗向各位讀者保證「相信我,你也可以做得到」,並歡迎加入TPS/精實的成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