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專欄
李老師專欄
工作就是和部下比智慧
2022年06月08日
作者:李兆華 老師
全文字數:1315
閱讀時間:4分鐘
上週陪同久未見面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系統營運與價值管理的黃幸亮教授(惟偏執於學習者得倖存),現地現物地走訪各公司的改善現場、訪談各公司高管交流實行豐田生產方式的心得。過程中他提到課程中的四本參考教材—戴明的《轉危為安》、《戴明的新經濟觀》、大野耐一的《豐田生產方式》與《大野耐一的現場經營》。久違了我在2003年規劃出版的《大野耐一的現場經營》。再看到上週李老師專欄的刊頭(疫情下的豐田經營業績引發的思考)讓我想到該書中的一篇—「工作就是和部下比智慧」,不是沒得比的「比職位」,而是我們所希望的青出於藍的「比智慧」喔!
工作就是和部下比智慧
在領導眾多部下時,當然在工作的管理上必須嚴謹,但我認為身為管理者,基本上不能一味的下命令或強調指導,而必須和部下比智慧。我常告訴管理人員,對部下下達一項命令或指示時,自己本身也必須承擔這項命令或指示。而在和部下比智慧的過程中如果落敗了,就要爽快的認輸。
不過一般人只要當上主管,總難免把自己的希望就當成指示或命令下達。自己不去思考,只對部下說:你是專家,請自己想辦法,或直接下令要求達成。而當部下表示大家都無法達成時,上司本身也是一籌莫展。我要強調的是,千萬不可下這種命令。上司如果總是說:我要管的範圍太廣、工作太忙沒時間搞這些,你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嗎?就自己去解決吧。這種做法可是最要不得。
話說回來,如果和部下比智慧結果落敗時,就要乾脆的認輸,如此部下才會服膺領導。有些人或許意見很多會猛發牢騷,不過只要我們願意承認不行,還是能讓對方信服。
就是必須和部下一起痛苦、一起思考問題的解決之道。儘可能的提供各種建議。部下或許會表示,你雖然如此這麼要求,可是我們嘗試過了還是行不通。這時上司如果不能給他們任何意見,對方可能會感到很不以為然。相對的,我們可以把自己想到的點子提供他們做參考,再度嘗試,結果如果一切順利時,就誇他們說,我的建議倒沒想到這麼多,你可真是設想的非常周到。最重要的就是要展現能體諒對方的態度。
這也就是個人學習,誇大地說可當成是一種「修養」,也就是要思考如何讓部下能夠誠心的服從領導。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必須依據對象不同而改變態度。同樣的話,有些人就是不聽,當然也有人就能夠接受。
「請跟我來」這話往往很難說出口,而如果部下能跟隨我們,就要徹底關照他們。我們是以現場為主,而當初在推動豐田方式時,我也曾說過「不聽我的話的人,就滾到其他想去的地方」,相對的對於願意跟隨的人,我也會真誠的感謝他們的配合,否則他們可能就棄你而去,因此身為領導者可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