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要學公司經營需要的
作者:李兆華 老師
2025年09月03日
這句話是改自「要教對方需要的,而不是我會的!」因此才能教學相長,持續地進步。所以身為接受TPS輔導的公司,「要學需要的」,學習TPS,要能對公司經營有所助益才行。
TPS是豐田為了解決自身的問題所發展出來的,各公司的狀況是處於豐田的不同階段與環境,身為TPS推進者,如何能協助學習TPS的公司有效率地活用豐田的學習曲線,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說是思考也不對,20多年來是持續地在實踐中摸索著。剛開始,面對的是豐田組裝廠的供應商,後來是非豐田系統的自行車產業、工具機產業,10年前退休後則包括零售業等各式各樣的產業。幸運的是,都是用原田前總經理教我的「減少物的停滯、縮短前置時間」的「生產系統」改善。
坊間所熟悉的各種TPS工具,則是應需要而順勢登場。相對的,我稱此為有效率地導入TPS的方法。也呼應了精實以最少資源,產生最大效果的目的。
這兩週整理日本2005年出版(台灣2006年出版),中山清孝的《直傳豐田方式》,該書是中山清孝1997年離開豐田之後,輔導非豐田系統公司的心得,其內容也正如國瑞原田前總經理教的,我們一直沿用的一樣,「從物與情報流圖的分析著手,削減庫存(停滯、大家的痛腳),縮短從接單到生產的前置時間。」
中山清孝先生在其前言中有如下的說明:
我長期間在豐田汽車公司服務,對於什麼是所謂高效率的製造汽車,不僅從「生產技術」,也從「製造技術」的觀點切入,一路的研究探索而來。如衆所皆知,所謂汽車製造是將許多的零件精密且複雜的裝配在一起,可説是裝配技術中之集大成者。也許可以這麼說,每一車種的製造簡直就有如在合奏一首交響曲樂章般,而其交響曲的主題,我想除了「JUST IN TIME」、有人字旁的「自働化」之外,更有我個人特別堅持的,將每個人所具備的能力發揮至極限的「追求一人工」。
依據上述三個要點不斷地追求,可說是各具獨特風格交響曲般的生產方式,在其過程中堅持到底的尋找未產出任何價値的浪費,並盡全力地採取行動將其徹底的排除。在那段豐田歲月中,雖曾歴經各種緊張的場面,甚至講過無心的嚴厲之語,但如今回顧以往,「雖然很辛苦,但做了許多想做的事,實在太好了!」心中仍然感銘不已。
談到豐田的汽車製造,是前輩們在非常艱辛的時代背景下,蓽路藍縷、吃盡苦頭所創造出來的獨特生產方式,現在雖然已經成為廣受讚揚的「豐田生產方式(以下稱為豐田方式)」,但其在剛開始時並稱不上是「有章法的世界」。我還清楚地記得剛開始的時候,前輩説:「做這個!做那個!」,但在大家完全不知道為何要如此做的情況下,只是拼命地做而已。
譬如「表面的效率與真正效率」的不同,或「動與働」的區別所在,以及「不遇到困難,是不會激發出智慧的」所言為何等等…,之後才逐漸地了解其原由,與為何要這樣做的目的。同時隨著職務立場的向上提昇,好像霧散雲清般,看到了事物的真正本質,也能夠因應狀況描繪出「應有的型態」。
豐田方式不單只是手法或技法的世界,也不是IT產業中經常被討論的規則或作業要領的世界。我深信它是深植於對人,例如透過追求一人工,而鍛鍊人才的方式的價值觀,及例如為了企業要創造出利潤,必須構築以Just in time為基礎的經營觀的事情。
但是當我離開豐田汽車,試著從事獨立顧問工作之後,顧問的對象企業不再只限於汽車産業,所以我發現情況有些不同。那時才痛切地感受到侷限於豐田汽車,或汽車零件産業之製造方式,並不能満足顧問對象企業的需求。因為對象企業雖然很想提昇品質、產量、交期、價格等方面而提高顧客的滿意度,但其中特別讓我深刻地了解到「交期的改善」是顧客與對象企業雙向迫切需要滿意的項目。當然在豐田汽車的時代也以 Just in time 生產為念而進行改善活動,同時我認為諸位前輩也是有著這樣的意識,但是我認為現在必須更深入思考在速度競爭時代,要重新認識顧客與對象企業雙方的關係中,「時間軸=交期」的重要性。
為此,我才對交期問題特別投入心力研究,而想出了比以往更進一步、二步的「交期(Delivery)設計」。我深信「交期設計」除了在交期方面提供給顧客更高的満意度之外,也可讓顧問對象企業創造出新的優勢。「交期設計」不僅可對經營有重大的貢獻,也可對企業的強化製造體質有所助益。我認為它將與豐田方式徹底持續進行「Just in time生產與降低成本」以強化體質有異曲同工之效,甚至超越其上的成果呈現出來。
「Delivery設計」是中山先生書名的關鍵語,我翻譯成「交期設計」,TPS的兩大支柱之一是Just in time,「必要的東西(種類),在必要的時候(時間),只生產或搬運必要的量(數量)。」已經內含了「交期」,想必當時的豐田也是被「交期」所苦,但環顧周圍,「交期」現在仍是包括工程內、工程間、公司內、公司間,大家的大困擾。
怎麼辦呢?讀了中山先生的書之後,更應證了前輩們教我的「應走路徑」:「從物與情報流圖的分析著手,削減庫存(停滯、大家的痛腳),縮短從接單到生產的前置時間。」之有效性,其效果也是簡單明暸:
低庫存=短前置時間=短交期=高庫存週轉率=高ROE。
且在此過程中,建構了積極的改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