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還是沒人在用「物與情報流圖」啊!
作者:李兆華 老師
2025年09月24日
對此詢問,我回答:「看是誰在教TPS啊!畫「物與情報流圖」的目的是什麼?要改善什麼呢?」
對方回答:「對啊,大家都在做『作業改善』」
當然,豐田也一直在做「作業改善」,但豐田也同時在做「系統改善」啊!非豐田系統的公司需要先做什麼呢?
對學習豐田的人,精實的啟蒙書之一《精實革命》在1996年第一版的前言中,有這麼一段,若大家導入精實時,忽略了這些原則,將會事倍功半。
在與很多聽眾交換過意見並聽取了他們的大量反饋之後,我們得出結論,精實思想可以概述為5個原則:
①精確地「定義」特定產品的價值;(識別浪費)
②「識別」出每種產品的價值流;(繪製價值流圖)
③使價值不間斷地「流動」;(排除以庫存為代表的浪費)
④讓客戶從生產者方面「拉動」價值;(根據顧客需求生產)
⑤永遠「追求盡善盡美」。(提高標竿)
清楚地瞭解這些原則,然後將這些原則一起實踐,管理人員就可以充分利用精實技術,保持穩定的發展。這些原則和應用是本書第一部分的主題。
在本專欄中,有多篇關於「價值流圖」的文章,茲選兩篇請大家參考:
①重編伴我20年的秘籍:敘述價值流圖的起源。
②為什麼需要Mono-Jo(物與情報流圖):羅德與舒克利用繪制價值流圖,告訴我們如何有系統地運用許多豐田聞名於世的技術,將一個傳統的、充斥著無數斷流與嚴重延誤的批量導向的大量生產工廠流程,改變成可見於典型的豐田工廠內的流動生產線。
上一期專欄提到的《The Lean Sensei,精實先生》書中「第三章 先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中」,有這麼兩段:
我們六位作者都是從學習顧問的方式開始:採用一種工具並將其應用於所有情境。一般來說,這個工具就是從某種形式的「繪製流程圖(Process Mapping)」。比如,本書作者之一的伯樂博士(Dr. Michael Ballé)在上世紀就經常使用便利簽粘在牛皮紙上繪製詳細的流程圖,然後估測從投料到完成生產的流程時間(throughput time),計算增值時間占全體流程時間的比例(process efficiency);以尋找改善流程的方法。
我們其他人學習了繪製價值流圖的「精實」方法,它實際上非常相似於「繪製流程圖」並包含了一些精實元素。學習繪製價值流圖是一個好的開端,因為無論如何,你都需要繪製流程路徑來掌握現狀。但接下來「先生」和顧問就分道揚鑣了,顧問習慣於在任何情形下,越來越嚴格地運用繪製價值流圖,而「先生」則踏上理解更廣泛視野的終身學習之路。
刊頭的圖也說明了「物與情報流圖」系統觀的重要性:
該圖摘錄自愛德華 戴明《轉危為安》的圖1-2,把整個生產流程視為一個系統,品質的改善包含了整個生產線,從進料到交貨以及再設計未來產品與服務。本圖在一九五〇年八月首次用於日本箱根的「山」旅館的高階層管理會議上。如應用於服務業,來源A、B、C等可能是數據來源,或是從前站進來的工作,例如收費(百貨公司中)、小費計算、存入、領出、存貨進出、謄寫送貨單等。
無論如何,想迅速轉型,得趕快補修被忽略的「繪製價值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