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當然不會有這樣的交通號誌
作者:李兆華 老師
2024年03月13日
導言▶
正在準備以「精實當然是公司的戰略活動」的發表,又看到Michael Ballé等人所著《Lean Sensei》中關於可視化的論述,於是就放上了這刊頭圖片。
「精實當然是公司的戰略活動」的內容開宗明義地就放上了Linkedin中,Tracey Richardson(從美國豐田作業員到組長,再到專業講師的學習過程,請参考文末的《豐田示範》)對公司各層級關於人才培訓的方針/業務目標/策略的範例,以說明各職層各有戰略、戰術、戰技的職責,可視化也當如此,各有需要的可視化內容以提示下一步的行動。這張圖比起刊頭的圖把各種資訊攪在一起清楚多了,但在對特定層級的可視化實務上卻過猶不及。可視化也需要「在必要(到達路口)的時候,只提供必要(該路口)資訊的必要(該方向)量」。
如此檢視目前大家熱衷的可視化,應有許多可改善的地方---對各個層級,必要(正確)的資訊是什麼?及時(太早或太晚)提供了嗎?能讓責任者立即採取正確的行動嗎?是否有許多混淆不清(導致誤解)的浪費(花了錢卻沒有用)呢?Michael Ballé如是說:
Lean Sensei「發展可視化管理」的能力▶
在精實的傳統中,先生會透過「可視化管理」為工作場所尋找出可視化工作流程的方法做出貢獻,因此能更加直觀地看出工作的產出目標和工作順序,從而能使問題一目了然。
在西方,可視化管理通常被中階管理人員解釋為在牆上張貼推移圖圖表,以便讓人們看到他們是如何被監控,並且可以明確地追蹤行動計劃。管理者們還會採用便利貼來框定問題,再根據重要性/緊迫性訂立優先順序。
這些作法和我理解的可視化管理初衷有些不同。我所理解的可視化管理就好比交通信號系統,能夠幫助人們在一個陌生的機場,無障礙的租車和還車。其間有些標識設計得相當直觀,一目了然;但也有些設計好像是故意要讓你迷路。
根據一些研究,人類大腦30%-50%的能力被分配給視覺,而觸覺和聽覺只占10%和3%。大腦能夠不費大勁,流暢無縫地處理視覺資訊,其效率遠勝於觸覺和聽覺。可視化管理技術類似於選擇工程,給出何時需要作什麼的視覺化提示,人們無需思考或被告知要做什麼,便可以直觀地做出正確的選擇或判斷。
可視化管理的大部分工作則都與澄清工作的流動有關,清晰地展示生產節奏、物料和資訊的流動;儘可能快速地暴露流程中出現的大小問題,而不是將問題掩蓋在庫存或者積壓清單中。
這種特定技能是精實傳統所固有的,「先生」為了高效地識別工作中的異常情況,並且將其轉化為問題,通常會建議大家實踐可視化管理,快速地對比實際狀況和目標狀況, 以便更容易地具體思考與行動。
欲購者請洽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