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專欄
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我喜歡去麥當勞
2023年02月08日
作者:李兆華 老師
全文字數:812
閱讀時間:3分鐘
上週約了因疫情久違3年返台的前同事吃飯聊天,他送了我一份日曆,我想是要我天天精進。我補送他從去年8月就寄出但卻因故尚未寄到,他參與翻譯的五本「追求至善品質的豐田模式」。順豐速達的時代,正常時能迅速送達的系統,仍會因故失靈。PS. 朋友送我的春聯,過了元宵節才收到。
原來想去麥當勞,結果選了也有「平板點餐」的彌生軒(YAYIOI),體驗一樣是數位化運作的餐廳。
最近常有的話題是數位如何與精實連結?我覺得如麥當勞與彌生軒的數位化餐廳就是很好的模式,藉著吃飯一舉兩得地現場觀察(Gemba Walk)。
整個用餐過程的確順暢多了,但也有一些小問題。上網看了餐廳的簡介:
入座時會提供圖示的紙本菜單
點餐時則是採用了平板點餐
只要按一按就能輕鬆點菜
如果有疑問或操作問題也可請店內人員協助
問題出在哪裡?數位化帶來了許多方便,也造成了我遭遇的問題。
當我有疑問時,環顧周圍,只見服務員忙於送餐、收拾餐桌,服務員來時,也是在匆忙中回答⋯⋯。
結帳時,也是堵車排隊。
經營餐廳的確不容易,特別是用餐的尖峰時間,此時如何處理異常與兼顧正常?異常與正常哪一個要優先處理?
在豐田生產方式中「自働化」就是專門處理異常的步驟。
線上作業員發生、發現異常時要拉行燈,停止作業,以防異常流出,引發更大的問題。
線外的班長立刻至異常處,了解狀況,異常對策。
線上作業員繼續正常作業。
在可動率98%的情況下,線外的班長是為了處理與改善可能發生的2%異常而存在的。
相對於彌生軒,麥當勞就比較成熟了:
早期(2006年)的Made for you開始,從POS進化到了前後台的數位化連線指示作業,但仍保留了前台的服務員。
後來(2018年)建構了數位自助點餐機,也仍保留部分前台的服務員,以補足自助點餐機的不足。
用餐高低峰時間,人員彈性調度以維持同樣的服務水準。
如豐田的線外班長,仍有專任的走動式服務人員隨時協助顧客。
在上一期的專欄(「消費完結型」經營與TPS理念)中,島崎老師提示了同時完成下列四要素的滿足顧客為目標的「消費完結型經營」。即使是數位化時代,以能讓從業人員具有經營者的當局者意識環境為基礎(如刊頭的圖案),活用系統化、數位化工具,將日常的問題當成改善的啟示,將能更有效率地達成「消費完結型經營」。